当前位置: 首页 > 史志书廊 > 岳阳党史 > 中共岳阳市地方史 > 第一卷(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第一编党组织的创立(1919.5-1923.5) > 第一章五四运动前夕的岳阳社会状况 > 第二节岳阳工人阶级的诞生与成长
> 正文
第二节岳阳工人阶级的诞生与成长
二、工人队伍的壮大与自发斗争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7-09 12:00
境内手工业工人产生较早,门类较为齐全。1862年(清同治元年),俄国人在临湘羊楼司建立茶厂,雇用职工50人,经营3年后迁至汉口。1874年,山西私商来临湘聂市开设茶行,合资一家,独资两家,雇用职工110人。
与此同时,湘阴县的一些地主、官吏、富有市民在湘阴县城、白马寺、新市、长乐等地,先后开办各类作坊、铺店,雇用劳动力,从事商品生产与销售,手工业工人达1500人。1875年至1908年,湘阴县有大小窿窑76座,有陶工1620人,陶器畅销6省。光绪末年,湘阴虞仪风在川山坪开设一家毛笔厂,有职工 200人,所产毛笔畅销全国各地。
民国初年,境内各类手工业工场、作坊迅速发展。据有关资料记载:“民国初年,平江县有纸槽二千户,年产纸10万担,值银72万两,从业人员约6000人。”《平江县志》第256页。国防大学出版社,1994年。
1916年,岳阳城区共有各类作坊189家,其中缝纫业70家,毛笔业4家。旅社、餐馆业也相应兴起,市场十分繁荣。至五四运动期间,岳阳境内手工业已发展到40多个行业,从业人员约2万余人。
岳阳工人阶级出现不久,即开始同中外反动势力进行斗争。1908年城陵矶海关外籍人员越界捕人,强奸幼女,敲诈商民,枪伤泥木工人等事件时有发生,纠纷迭起,激起市民公愤。当地工人和市民纷纷开展“不合作运动”,拒售外籍人员粮、油、肉、菜,收回租赁民房,迫使海关筑界墙。
1911年辛亥革命后的连续几年,湘阴惨遭军阀蹂躏和水、旱、虫灾危害,农业萧条,地方奸商巨贾、豪绅官吏不顾市民死活,乘机囤积粮食,哄抬粮价,且常常关闭米市,群众叫苦连天。自1916年起,三峰陶业工人在杨慎悟的带动下,采取“打槽坊”、“闹大户”、“顿板子”等方式,进行反粮荒斗争。通过多次较量,于1918年终于迫使当地绅吏、窑主与工人达成协议:于每年青黄不接时,由几家大户按规定数量提供谷米,凭工人代表与各界代表评定发给“赤贫户折”,低于市价在三合庙实行平粜。此种平粜在三峰地区持续七八年之久,并波及乌龙等其他地方。1918年,湖南工业总会湘阴分会成立,分会总办伙同县团防局强迫工人和所有工商业主缴费入会,遭到工人反对,总办下令拘捕拒绝入会的缝纫工人。由此激起公愤,导致县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数日。慑于工人团结的威力,该县县长下令释放被捕工人,撤销团防局长职务。自此,湘阴县工业分会信誉扫地,不久夭折。
1916年10月,平江黄金洞金矿200余名小工,为反对矿主延长工时加重剥削等手段而发生暴动,发展到向矿警夺取枪械子弹。矿局调集20余名警察进行弹压,打死1名工人,此次斗争遭到失败。1917年6月,该矿风形窿200多名工人要求矿局补发所拖欠的两个月工资,罢工4天,取得胜利。
据有关史料记载,境内工人阶级自第一次罢工到五四运动时期,同中外反动势力进行各种斗争达10多次,斗争此起彼伏从未间断。
岳阳工人阶级的一系列斗争,初时处于原始的自发斗争阶段。大多是为了维护基本的人身权利,为争取经济利益要求补发工资而同恶势力抗争,没有近代工会组织,更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但这些斗争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的统治,初步显示了岳阳工人阶级的力量,使工人自己也得到了锻炼,为五四时期登上政治舞台作了重要的政治与组织准备;它的成长壮大,为马列主义在岳阳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极大地推动了岳阳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
五四运动前夕的岳阳社会,黑暗如晦,风雨飘摇,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随着近代工业的兴起,岳阳工人阶级队伍的产生与壮大,预示着新的社会变革即将到来。
与此同时,湘阴县的一些地主、官吏、富有市民在湘阴县城、白马寺、新市、长乐等地,先后开办各类作坊、铺店,雇用劳动力,从事商品生产与销售,手工业工人达1500人。1875年至1908年,湘阴县有大小窿窑76座,有陶工1620人,陶器畅销6省。光绪末年,湘阴虞仪风在川山坪开设一家毛笔厂,有职工 200人,所产毛笔畅销全国各地。
民国初年,境内各类手工业工场、作坊迅速发展。据有关资料记载:“民国初年,平江县有纸槽二千户,年产纸10万担,值银72万两,从业人员约6000人。”《平江县志》第256页。国防大学出版社,1994年。
1916年,岳阳城区共有各类作坊189家,其中缝纫业70家,毛笔业4家。旅社、餐馆业也相应兴起,市场十分繁荣。至五四运动期间,岳阳境内手工业已发展到40多个行业,从业人员约2万余人。
岳阳工人阶级出现不久,即开始同中外反动势力进行斗争。1908年城陵矶海关外籍人员越界捕人,强奸幼女,敲诈商民,枪伤泥木工人等事件时有发生,纠纷迭起,激起市民公愤。当地工人和市民纷纷开展“不合作运动”,拒售外籍人员粮、油、肉、菜,收回租赁民房,迫使海关筑界墙。
1911年辛亥革命后的连续几年,湘阴惨遭军阀蹂躏和水、旱、虫灾危害,农业萧条,地方奸商巨贾、豪绅官吏不顾市民死活,乘机囤积粮食,哄抬粮价,且常常关闭米市,群众叫苦连天。自1916年起,三峰陶业工人在杨慎悟的带动下,采取“打槽坊”、“闹大户”、“顿板子”等方式,进行反粮荒斗争。通过多次较量,于1918年终于迫使当地绅吏、窑主与工人达成协议:于每年青黄不接时,由几家大户按规定数量提供谷米,凭工人代表与各界代表评定发给“赤贫户折”,低于市价在三合庙实行平粜。此种平粜在三峰地区持续七八年之久,并波及乌龙等其他地方。1918年,湖南工业总会湘阴分会成立,分会总办伙同县团防局强迫工人和所有工商业主缴费入会,遭到工人反对,总办下令拘捕拒绝入会的缝纫工人。由此激起公愤,导致县城工人罢工、商人罢市数日。慑于工人团结的威力,该县县长下令释放被捕工人,撤销团防局长职务。自此,湘阴县工业分会信誉扫地,不久夭折。
1916年10月,平江黄金洞金矿200余名小工,为反对矿主延长工时加重剥削等手段而发生暴动,发展到向矿警夺取枪械子弹。矿局调集20余名警察进行弹压,打死1名工人,此次斗争遭到失败。1917年6月,该矿风形窿200多名工人要求矿局补发所拖欠的两个月工资,罢工4天,取得胜利。
据有关史料记载,境内工人阶级自第一次罢工到五四运动时期,同中外反动势力进行各种斗争达10多次,斗争此起彼伏从未间断。
岳阳工人阶级的一系列斗争,初时处于原始的自发斗争阶段。大多是为了维护基本的人身权利,为争取经济利益要求补发工资而同恶势力抗争,没有近代工会组织,更没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但这些斗争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的统治,初步显示了岳阳工人阶级的力量,使工人自己也得到了锻炼,为五四时期登上政治舞台作了重要的政治与组织准备;它的成长壮大,为马列主义在岳阳的传播奠定了坚实的阶级基础,极大地推动了岳阳先进知识分子的觉醒。
五四运动前夕的岳阳社会,黑暗如晦,风雨飘摇,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随着近代工业的兴起,岳阳工人阶级队伍的产生与壮大,预示着新的社会变革即将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