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史志书廊 > 岳阳党史 > 中共岳阳市地方史 > 第一卷(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第三编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7—1937.7) > 第十章创建革命根据地 > 第三节根据地的各项建设
> 正文
第三节根据地的各项建设
四、武装建设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7-09 12:00
在党的“八七”会议确定的以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政策的总方针指引下,境内各地武装斗争风起云涌,地方武装组织逐步发展壮大,为保卫根据地,扩充与壮大主力红军作出了重大贡献。
正规红军:
红五军 1928年6月,湘军独立第五师前往平江“清乡”、“剿共”。7月22日,该师第一团在团长、共产党员彭德怀及湖南省委代表、湘鄂赣特委书记滕代远等领导下,在平江城举行起义,并根据省委指示,成立湘鄂赣边区第一支工农红军——第五军第十三师。彭德怀任军长兼师长,滕代远任党代表。下辖一、四、七团及特务连、机枪连和炮兵连各1个,共约2500人。
红八军 1929年9月1日,湘鄂赣边区特委在铜鼓召开的扩大会议上决定:李灿、何长工率红五军第五纵队1000 多人、500多支枪,去鄂东南开辟新的根据地。11月,五纵队在鄂东南歼灭大批反动地方武装及国民党驻军,部队迅速发展到4000多人,扩编为2个支队。 12月下旬,隐蔽在国民党军独立第十五旅中的共产党员程子华等领导十五旅部分部队在大冶举行武装暴动。暴动部队加入第五纵队,被编为第二支队。原第二支队与鄂东南红十二军合编为第三支队。此时,五纵队已扩大到6000多人。1930年6月,红五军扩编为红三军团。五纵队扩编为红八军,下辖3个纵队,共 8000多人。军长李灿因伤去上海医治牺牲,由何长工继任;政治委员邓乾元,后由袁国平担任;政治部主任柯庆施。8月,红八军3个纵队改编为四、六两师。
红三军团 1930年6月下旬,红五军派去上海参加中央召开的两个会议的代表滕代远、何长工等回到鄂东南,在大冶刘仁八镇召开的五军军委扩大会议上传达中央指示,红五军扩编为红三军团,辖五、八两军。五军由原五军二、三、四纵队编成,八军由原五军五纵队扩编而成。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滕代远,参谋长邓萍,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全军11000多人。8月中旬,第二次攻打长沙时,又以原五军一纵队与湘鄂赣地方武装合编的湘鄂赣独立师扩编为红十六军,也列入三军团序列。
红十六军 1929年9月2日,湘鄂赣特委扩大会议决定将原平浏岳游击总队的一部分与平、浏、修、铜、万等县游击队集中起来,编成湘鄂赣边境独立团。1930年5月,特委又以五军一纵队与独立团扩编为独立师。辖3个纵队、500多支枪,邱训民任师长。7月,独立师随三军团参加第一次攻打长沙后,中共湖南省委决定“以湘鄂赣边境的红军集合平、修、铜、宜各县的赤卫队改编为红军第十六军,以胡一鸣为军长,孔荷宠副之。” 《湖南省委给中央的信》1930年8月1日。内部资料。8月,红三军团第二次攻打长沙时,十六军正式编成,属三军团编制,共2000多人,辖七、九两师。孔荷宠任军长。于兆龙任政委(后邓乾元、黄志竞任政委)。三军团离开湘鄂赣后,红十六军便成为苏区的主力红军。1933年初,中共苏区中央局、中华苏维埃政府与中革军委决定以湘鄂赣苏区与湘赣苏区的红军组建红六军团,红十六军改为六军团十六师,师长高咏生,政委温锦惠,政治部主任铙汉炳。6月中旬,红六军团正式成立,十六师仍留湘鄂赣根据地活动。
中国工农红军湘鄂赣边独立第一师 1931年初,中共湘鄂赣边特委指示,以平江、浏阳的地方武装为基础,组编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一师,师长邱训民,政委李鄂,全师2000余人。1932年3月,改称中国工农红军湘鄂赣边独立第一师,师长兼政治委员徐洪。
中国工农红军湘鄂赣边独立第二师 1931年初,根据中共湘鄂赣边特委指示,以万载、宜丰、萍乡、浏阳部分地方武装为基础,组编中国工农红军独立第二师,师长邱金生,政委徐洪,有1000余人枪。1932年3月,党中央为壮大红军,提出创建红军一百万的指示。湘鄂赣省委响应党中央号召,决定将边区各县的地方武装编入主力红军。湘鄂赣省总指挥部中路指挥部指示,将独立二师与平江赤色警卫团、修水赤色警卫团一、二营和铜鼓县地方武装,在江西修水渣津合编,成立中国工农红军湘鄂赣边独立第二师,师长邱训民,政委李梓良,平江警卫团编为第二团。
红十八军 1931年初,湘鄂赣省委以浏阳、宜丰、万载、平江、铜鼓和修水各县游击队为基础,加上原红三军团二打长沙后留在湘东各县的部分伤病员,扩编为湘鄂赣边工农红军独立第一师和第二师。1933年2月10日,省委根据中央指示,在浏阳张坊将独立一、二师合编为红十八军,军长由中央特派员、湘鄂赣省军区参谋长严图阁担任,红十六军师政委、省委特派员徐洪任政委,全军3000多人。原独立一师改为五十二师,独立二师改为五十四师。3月,又将五十二、五十四两个师合编为五十二师,辖一五四、一五五、一五六等3个团。师长严图阁、政委徐洪。对外仍称红十八军。7月底,红十八军奉中央命令,南渡袁水到湘赣根据地与湘赣红八军会合,改编为红六军团第十八师,徐洪任师长兼政委,严图阁仍回湘鄂赣军区工作,红十八军番号至此取消。
地方武装:
平江工农义勇军 1927年7月,中共平江县委决定,将县团防局、农民自卫军、工人纠察队合编为平江工农义勇军,计1200余人,100余支枪,余贲民任大队长。7月中旬,奉命参加南昌起义,后因赶到时起义部队已南下,遂编入江西省防军暂编第一师。9月参加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后随毛泽东奔赴井冈山,成为工农红军第四军的组成部分。
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 1927年8月,共产党员杨汉章在华容东山组织农民骨干成立华容县游击队,杨汉章为队长。同年12月,中共华容县委决定成立华容县军事委员会,并派县委军事委员方之中任总指挥。1928年2月,华容元宵暴动后,在东山成立游击队,涂国钦任队长。是年秋,华容县游击武装整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师,下辖3个支队,共200多人,30多支枪,师长方之中。1929年9月,改编为华容游击队。 1930年元月扩编为华容县游击大队。是年6月,并入石(首)华(容)联县暴动纵队。
平江游击队 1927年12月,中共平江县委派李宗白等人到黄金洞金矿局开展建党工作。金矿局矿警队长侯金武率矿警队武装起义,后组编为平江游击大队。
湖南工农革命军平(江)湘(阴)岳(阳)游击总队 1928年2月,平江县委决定集中全县革命武装队伍,成立湖南工农革命军平湘岳游击总队。全队800多人,下辖5个大队,分驻各地开展游击战争。余本健任总队长,罗纳川任党代表。同年6月,改编为平江工农革命军游击司令部。司令员孔荷宠,总支书记邱训民,参谋长侯金武。10月编入红五军。
湘鄂赣边境支队 1928年10月,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一部去井冈山,留下5个大队由黄公略率领留在平、浏、修一带坚持斗争。1929年4月,为统一边区赤色武装组织,中共湘鄂赣边境特委决定,以黄公略率领的红五军留守部队与平浏岳游击总队合编成湘鄂赣边境支队,支队长黄公略,下辖3个纵队。8月,彭德怀率红五军重返湘鄂赣,与边境支队会合。9月,根据省委指示,边境支队与红五军合编,仍称红五军。
湘鄂赣边独立师 1929年冬,中共湘鄂赣边境特委将原平浏岳游击总队的一部分与平江、浏阳、修水、铜鼓、万载等县游击队合编为湘鄂赣边境独立团,团长邱训民。1930年5月,独立团在平江扩编为独立师,师长邱训民,政委汪希范。独立师下辖3个纵队,有500多人枪,配合红三军团攻克长沙后,与平江、浏阳、修水、铜鼓、岳阳等县部分赤卫队合编为红十六军。
湘北游击大队(湘北独立团)1929年冬,中共湘鄂赣边境特委派李湘恒、朱宪斌、李雄刚等到临湘药姑山开辟苏区,组织工农武装,联合吴国珍率领的通城地方武装,建立湘北游击大队,驻通城大港冲等地,隶属中共湘鄂赣边境特委、湘北工委,李雄刚、吴国珍先后任大队长。1931年10月,鄂南红军独立二师开赴药姑山,帮助湘北游击队扩编为湘北独立团。1932年4月,独立团一部分由吴国珍率领编入红十六军,一部分整编为湘北农民赤卫队。
平江县赤卫军 1930年5月,中共平江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提出工农武装化,成立平江县赤卫军,以区、乡成立赤卫师、团,下设连、排、班,全县赤卫队员达10万余人。在红三军团攻打长沙时,平江有12个赤卫军团参战。为巩固和发展红色区域,配合红军和地方武装作战时发挥了很大作用。
岳(阳)临(湘)县游击队 1930年8月,岳临县苏维埃政府成立时,建立岳临县游击队(又称湘北肃反分子第四队),队长任雄。
湘阴县赤卫师 1930年10月,湘阴县苏维埃政府成立后,成立湘阴县赤卫师,师长左磊钦。为建立区、乡赤卫队,开辟湘阴苏区,推动各级红色政权的建立发挥了一定作用。在反击敌人“围剿”的同时,发展全县赤卫武装,坚持活动到1931年3月。
湘鄂西赤色警卫队江右军八大队 1930年10月,中共湘鄂西特委、湘鄂西苏维埃联县政府决定将原石华联县暴动纵队的3个中队整编为三、八两个大队。八大队以华容籍战士为主,200多人枪。11月,赤色警卫队八大队改编为湘鄂西赤色警卫队江右军八大队,下编3个中队(最盛时5个),有500余人,400余支枪,大队长朱祖光。1932年初,江右军八大队一部分被编入正规红军,一部分与江右军三大队合并组成江南游击大队。
赤色教导军华容县第八军 1930年11月,依照中共长江局军委颁布的《红色军事组织大纲》,各县成立一个赤色教导军,随时动员到前线作战。华容县的赤教军被编为赤教军第八军,每区组成一个赤教团,每乡组成一个赤教连,全县有赤教队员1万余人,队员不脱产。1931 年10月,华容苏区丧失,一部分赤教队员补入正规红军,一部分自然解散。
岳阳县游击队 1930年12月,岳阳县革命委员会在柘港成立岳阳县赤卫大队,其主要任务是维护地方治安,惩治地主豪绅,配合红军湘北独立团作战。1931年1月,县革命委员会又在柘港成立岳阳县游击队。5月,中共湘北特委撤离岳阳后,队长任雄叛变,游击队解散。
中国红军湘北独立团 1931年1月,中共湘北特委将湘北游击队和平江游击队及红军独立一师一部分合编,组建中国工农红军湘北独立团,有千余人枪,团长邱训民,政委李梓良。5月,编入红十六军,其编制取消。
洞庭湖特别区游击大队 1931年4月,周逸群率华容、石首、南县、公安4县部分地方武装南下洞庭湖,在华容磨盘洲成立洞庭湖特别区游击大队,开展湖区游击战争,坚持战斗至1933年8月。游击大队最盛时期有长短枪600余支。并在岳阳、湘阴、沅江、益阳的临湖地区建立32个游击小组,队员达700余人,属中共洞庭湖特别区委领导。历任大队长有段玉林、孙荣华、段逸夫、李华、熊同寿、胡友光、周从德等。
平江红军预备团 1931年7月,平江县苏维埃政府为及时补充红军,决定成立平江红军预备团,陈攻任团长,辖9个连,共1000余人。湘鄂赣省扩大红军队伍时,该团编入红十六军。
江南游击大队1932年3月,中共湘鄂西省委决定将华容、石首两县合并组成江南县,在湖北石首小河口,将湘鄂西赤色警卫队江右军第三大队和第八大队合编为江南游击大队。共有400多人枪,活动于华容、石首两县。朱祖光、马炳耀先后任大队长。10月,编入红二军团。
湘鄂赣边区游击大队 1933年,根据中共湘鄂赣省委指示,杨文甫在平江、通城、岳阳3县交界地区,组织武装100余人,建立湘鄂赣边区游击队。1934年3月,因叛徒告密,杨文甫被捕牺牲,该大队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