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桃花山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和发展

七、新四军江南挺进支队离湘北撤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7-09 12:00
    1945年8月中旬,江南中心县委获知日本投降的消息后,即派开明绅士蒋子辉、许长城、蔡泽、郑拜庭等到华容县城,敦促日军缴械,但遭到拒绝。
    19日,江南中心县委副书记李秉范带两个警卫排由桃花山九佛岗至砖桥,同江南中心县县委书记梁诚一道,召开江南指挥部成员和第五、第六联乡办事处主任会议,研究攻占华容、石首县城,消灭两县日伪事宜。会议正在召开时,收到襄南军分区急电,告之国民党军队已抵安乡县官垱,为保存实力,要求江南军政人员立即撤退至江北待命。命令下达后,江南指挥部5个主力连和地方干部共1000多人,分3批在南河口北渡长江,转移到江北横沟市。当天下午,接襄南军分区指令,梁诚速率江南挺进支队3个主力连赶赴熊口军分区司令部待命。为此,江南中心县委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梁诚率部星夜赶赴熊口,整个撤退任务及善后工作由李秉范、郑怀远负责处理。
    根据襄南地委的指示,除留下坚持地下斗争的基本连和部分地方工作人员外,其余部队和地方干部、机关工作人员一律撤至熊口待命。石公华党政机关和工作人员及江南指挥部抵达熊口后,江南挺进支队随三军分区和五军分区的部队编入江汉军区独立旅,参加人民解放战争。彭桂泉、冀学华、何家栋等一批部队干部暂回公安县。留下的部分武装,组成江防大队,坚持斗争,迎接解放战争的到来。
    桃花山根据地的开辟,使鄂豫边区根据地同湘鄂赣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对敌占华中重镇武汉的包围,为鄂豫边区的巩固、扩大,为新四军第五师坚持敌后抗日斗争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在党的建设、政权建设、军事建设和经济建设上取得的一系列成绩,使新四军在洞庭湖滨牢牢地站住了脚跟。党员人数由200多人发展到 400多人,部队由100人枪发展到近千人枪,各区中队的武装人数也发展到两个连以上。为发展和壮大新四军五师作出了重大贡献。根据地的财政收入不仅满足了石公华地区党政军本身的需要,而且为鄂豫边区党政领导机关和新四军第五师提供了大量的经费。
    1944年1月,随着嘉(鱼)蒲(圻)临(湘)根据地的开辟,襄南与鄂南抗日根据地联成了一片。3月,襄南地委决定创建以洞庭湖为中心的湘北鄂西根据地。新四军开辟襄南,恢复襄西,进军鄂南,又跃马长江,进军洞庭湖畔,这就不仅完成了对武汉的四面包围,而且可东控平汉、粤汉铁路,西扼长江,缚住了敌人的手脚,有力牵制了日军南犯的兵力,为后来的战略大反攻创造了条件。
    桃花山抗日根据地从1943年9月创建到1945年9月结束,虽然只有两年时间,但它在鄂豫边区抗战历史上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是极其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