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八路军南下支队开辟湘鄂赣抗日根据地

二、建立四县抗日民主政府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7-09 12:00
    建立平江抗日民主政府 19 45年3月23日 ,抗日救国军抵达平江沙铺里,在争取县警察局局长单先麟支持后,当晚顺利进入县城。28日,抗日救国军在平江县城景福坪体育场召开全县民众大会。城关及附城的三阳、浊水、东源等地的受苦农民听说老红军回来了,都扶老携幼赶来参加大会。会上,王震介绍八路军、新四军痛歼日军的英雄事迹,王首道讲解建立抗日民主政府的意义。大会选举成立了平江县抗日民主政府,方正(平江籍)任县长,姜胜任副县长。同时,重建中共平江县委,方正兼县委书记,张正光(平江籍)任副书记,姜胜、吴益三任县委委员。县抗日民主政府设西街启明女校。当天,司令部向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致电报喜,并报告下一步的行动计划。31日,毛主席回电说:你们占领平江及人民欢迎你们之电报,今天收到,甚为欣慰!同意你们在湘北工作一个时期,建立联系南北之间的根据地(包括崇阳、通城、平江、浏阳、湘阴、长沙、湘潭),然后继续南进。但要注意策略,勿主动进攻顽军,待其来攻然后打击之,站在自卫立场上。(王首道《忆南征》第108页。人民出版社,1981年。)
    中共平江县委、平江县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后,在汉昌镇、思村乡、梅福乡、谈岑乡等区建立了基层民主政府。20多天的时间里,全县各地报名参加抗日救国军的就有360余人,各地还相继组织了抗日游击武装。
    由于国民党政府顽固坚持“宁亡于日,勿亡于共”的反动立场。4月初,蒋介石令第九战区以4个正规军、2个游击纵队和地方保安部队共6万兵力“围剿”抗日救国军。抗日救国军主力部队在国民党军重兵包围下,只得移驻岳阳县东南一带,继续坚持游击战争和建立抗日根据地的工作。此后,平江各级抗日民主政府的组织机构遭到敌人严重破坏,活动被迫停止。
    建立岳、临县抗日民主政府  由于受国民党顽固派军队的夹击,15日,抗日救国军撤离平江县城,分散到湘北鄂南之间的岳阳、临湘、平江、通城和崇阳之间的广大地区,发动群众,建立各级抗日民主政府和抗日人民武装。抗日救国军第三支队由曾涤率领,深入平江西北、岳阳东南的广大地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16日,抗日救国军指挥机关进驻岳阳县渭洞张谷英村。军政委员会(即当时军的党委会)议决筹建岳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和岳阳县游击总队,指派岳阳县地下党员周继佶任县长兼游击总队队长。17日,周继佶受命在张谷英成立岳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和岳阳县抗日游击总队。县政府成立时,只有周继佶和2个工作人员,未另设工作部门。县游击总队成立后,军政委员会派管瑞才任政治委员,李大元任政治部主任,协助周继佶工作。
    为发展地方武装,壮大抗日队伍。在抗日救国军的支持下,经过县政府的努力,有20多位青年农民参加了县游击总队,并用在罗内、小柘港洞两地挖出的国民党反动派埋藏的12支步枪装备游击总队。26日,黄岸市战斗后,县政府和县游击总队抗日随救国军进入鄂南。在行军途中,各支队按司令部指示,把所接收的岳阳、临湘籍新兵约50余人编入岳阳县游击总队,军政委员会还调平北大队的副大队长张云善任岳阳总队的副总队长。后来,又把漆明亮率领的一个中队70名战士编入岳阳县游击总队,使县游击总队发展到200余人。
    5月13日 ,岳阳县游击总队又随主力部队返回岳阳,在岳、平交界的山区活动。21日,县游击总队在抗日救国军一个连的配合下,击溃王翦波驻守临湘县白羊田镇的一个连,攻占了白羊田。第二天,抗日救国军司令部、政治部等机关移驻至此。王震指示,岳阳县抗日民主政府和岳阳县抗日游击总队,改为岳(阳)临(湘)县抗日民主政府和岳临县抗日游击总队,周继佶仍任县长兼游击总队队长。不久,游击总队发展到300多人。岳临县抗日民主政府以大云山、药姑山、白羊田为中心,开展抗日统一战线工作。6月,岳临县抗日民主政府因其领导成员随南下支队北返鄂南而停止活动。
    7月下旬,抗日救国军挺进华南,岳临县抗日游击总队随主力部队南下(此时岳临县政府已不存在)。鉴于岳阳县境内国民党军队甚多,难以建立小片相对稳定的根据地。王震指示,把岳临县游击总队转移到湘阴县境内,坚持在粤汉铁路以西,湘江以东,湘阴至白水车站公路以北的区域内,开展游击战争。之后,游击总队转移到湘阴县东塘镇附近的一个村庄,队伍扩大到400余人,
    8月下旬,八路军南下支队北返,根据湘北工委指示,周继佶率岳临县游击总队与湘东军分区杨宗胜部会合,随南下支队北上鄂豫皖边区。
    建立湘阴县抗日民主政府     在组建第六支队的同时,抗日救国军政治部便考虑在湘阴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和政权组织。于是以司令部锄奸科科长李成铁为首,配备姜胜、杨言钊、谢放、毛远翥等随同第六支队进驻湘阴,专门从事党建、政建、宣传等工作。
    1945年5月上旬,经中共湘鄂赣边区委员会批准,成立中共湘阴县委员会,书记李成铁,组织部长姜胜。县委机关与驻白鹤洞白鹤观的第六支队司令部同驻一处。
    县委建立后,便着手组建湘阴县抗日民主政府。杨宗胜、李成铁、杨言钊、龙瓒等将第六支队管辖范围内的开明绅士和拥护抗日的乡保长发动起来,酝酿筹建湘阴县抗日民主政府。5月底,在白鹤洞邹家祠堂召开全县代表大会,参加会议的代表有清溪、塾塘、源塘、武昌、三神、高明、忠义、道南、东塘等20多个乡的基层群众代表、乡保长、开明绅士等200余人。会议宣布正式成立湘阴县抗日民主政府,选举杨宗胜为县长,李成铁为副县长,下设秘书、保卫、民政、田粮、财政等科,还成立了县警卫大队,刘诚任大队长,县政府机关亦驻白鹤观。
    县委、县政府成立后,为建设湘阴抗日根据地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一是发动了1000余名青年参加第六支队,使六支队的队伍迅速扩大。二是筹集军粮,解决部队的给养。杨言钊的父亲杨铸僧家住樟树港,是湘阴县有名的绅士,在杨言钊的说服下,积极参加筹粮工作。留日绅士吴剑真,经过龙瓒的发动,表示愿为第六支队效劳。在此基础上,县政府召开一次筹粮大会,共有200余名绅士和乡、保长参加。会后,各乡、保纷纷踊跃送交军粮,较好地完成了分配任务。三是开展税收工作,筹集部队和政府所需经费。抗日民主政府发出布告,废除日伪政府的一切苛捐杂税,严格实行新税法,征收商业税和屠宰税。通过上述工作,第六支队驻湘阴期间,获得了较为充裕的粮饷、经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