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解放初期的支前工作回忆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7-09 12:00

    1949年8月上旬,由政委史伦、县长赵吉甫率领126名南下干部进驻华容。到华容后,摆在首位的任务就是接管旧政权,建立民主政权和筹粮支前。当时,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在湖南境内正与国民党白崇禧部激战,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经湖南向大西南挺进,常德专区(当时华容归辖常德)地处湖南西部,正是刘邓大军必经之路,支前任务很大。我们在建立县人民政府后,便根据上级指示,成立了县支前指挥部,马书尧任指挥。县委决定由财粮科兼管,采取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下设两个兵站:第一兵站设县城北街,站长史锋,有十来个干部;第二兵站设北景港,站长李义堂(后由苏运良接任),也有十来个干部。 10月2日 常德专区支前指挥部派来11个华北大学的学生参加华容支前指挥部工作。这时,县支前指挥部已有16人,因为支前任务大,县委决定,支前指挥部与财粮科分开办公,仍由马书尧任指挥,我负责办公室支前的日常工作。指挥部派出9个同志下到兵站,帮助开展工作。
    刚刚获得解放的华容,群众思想混乱,他们不了解人民政府的政策,加上坏人造谣破坏,给我们支前工作带来很大困难。为了搞好征粮工作,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我们着重抓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征粮力量,培训干部
    当时分配我县的征粮任务大,且时间紧迫,由于人民政权刚刚建立,干部力量十分薄弱,全县南下来的干部只有150多人,分布在五个区的1919平方公里,34.7万人口的范围,工作难度是很大的,同时,从北方来的同志,语言不通,人地生疏,水土不合,生活不习惯,工作条件差。要完成几百万斤的粮食支前任务,首先就是要解决干部问题。于是,县委决定举办一期知识分子训练班,招收260多名知识青年,经过短期训练之后:全都投入征粮工作.同时,在农村聘请当地一些参加过革命斗争,有一定组织活动能力的老同志出来参加征粮工作。另外,还利用一些表现较好的旧保甲长、留用人员参加征粮工作,这样,干部力量就得到了基本解决,保证了征粮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从实际出发,落实征粮任务
    为了保证征粮工作的顺利进行,指挥部从摸清全县粮食情况入手,了解到全县九个乡,一个镇,解放后并为五个区.其中一、二、三、四区为垸区,也是华容的产粮区,这四个区有72个垸子,在1949年溃了 25个,但是主要产粮的大垸,如护城垸、禹磐垸没有遭灾。五区为丘陵区,粮食产量低,部分地方只有一些旱粮作物。特别是靠近长江的少数农民,以砍芦苇为生,这些地方征粮也十分困难。于是,我们把征粮工作的重点放在四个垸区。但是,政权机构刚刚建立,对于各地的田亩面积、产量、人口、劳力负担等等基本情况还来不及了解,也就不能拿出一个明确的征粮政策和具体实施方案,征粮工作仍无法展开。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抓紧时间,保证任务及时完成,县委、县政府经过反复研究,决定采取向群众先借粮以后抵公粮的办法,把征粮工作搞起来。在实施中又碰到个向谁借和合理负担的问题。怎么办?为了迅速把征粮工作展开,县委要求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和县乡干部深入基层,到群众中进行调查摸底,通过访问当地参加过革命的老同志、农民积极分子和贫苦农民,以及进步人士和开明绅士,很快掌握了存粮大户情况。然后,召开借粮对象座谈会,讲形势,讲政策,进行思想动员启发,借粮大户自报公议,把借粮任务落实到户。我们还作了很多宣传动员工作,及时表扬了借粮开明人士,促使借粮工作顺利开展。
    三、采取措施解决征粮入库中的具体问题
    在征收入库粮食中,首先遇到的是计量问题。旧社会普遍使用的是斗、斛、石,计量秤也不统一,有14两为一斤的,也有16两、18两为一斤的,给征粮工作带来很大矛盾。为了统一计量,县人民政府决定立即赶制一批标准秤,并刻有“华容县人民政府制”字样,由县人民政府发到征粮点,统一了全县征粮工作的计量,停止了其他杂牌秤的使用。其次遇到的是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反革命分子、坏分子破坏粮食工作的问。他们散布什么“共产党把粮食运走了会饿死人”等种种谣占,如坏分子刘克中,煽动群众到三岔河抢粮。人民政府立即采取果断措施,打击破坏活动,将刘逮捕并处以极刑。对于破坏征粮工作的坏人震动很大。在较短时问,经过宣传教育,调动了各方面参加征粮工作的积极性,按照上级规定的时间圆满完成丁700万斤征粮任务。再是缺少储粮仓库的问题,当时,国民党县政府留下的是个烂摊子,全县没有一个象样的仓库。支前指挥部设在城区的第一兵站,、就因陋就简,将原国民党县党部的办公室和宿舍利用起来,在地下铺上稻草、晒簟作为临时仓库。二兵站在北景港,利用接收华南米业公司的仓库和原三、四区两栋可储30万斤的积谷仓作为储粮仓库。但是,要储存几百万斤粮食,光靠这几个仓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我们采取措施,将各地祠堂、庙宇、碉堡和大户储粮木仓利用起来,作为临时储存库。这样,就基本解决了储粮困难。
    四、集中运输工具运送粮食支援前线
    在粮食征集入库同时,支前指挥部即着手组织运输工具,将粮食送到前方部队。当时,华容的交通运输条件差,虽有几条简易公路,都是残缺不全,无法通车,运输主要靠水路。华容有两条水系,若干条支流,但常年能通航的不多,大部分在枯水季节时河流干涸。指挥部摸清水网运输情况后,采取分别不同情况,先把容易干涸的河流沿线的粮食抓住季节抢运,常年能航行的沿线粮食尽量用小划子或车推、肩挑,集中装运。设在北景港的第二兵站,地处藕池河边,通航方便,常年可以行大船,指挥部就以这里为主要集运点,并在这里设立了中转站。另一条水路虽航行方便,但只有少数几只较大的船,而船户对支前工作认识模糊,担心象帮国民党搞运输一样,不给钱,甚至还要挨打受骂,遇上打仗,有时船毁人亡。因此,他们怕担风险而躲避起来。我们了解这一情况后,就通过向与船户关系密切的人和船户家属作宣传解释工作,或把船户请来面对面给他们讲解政策。还利用旧保甲长做思想工作,如担任过水保长的孟良,在我们进行思想引导后,主动上船串连船户,把他们召集拢来开会,让我们在会上宣讲党的政策,说明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与国民党军队有本质区别。同时让孟良为主成立了一个船业公会,由指挥部出面与船业公会签订了承运合同。船户就再不避而不见了,而且主动参加粮运工作。这样,很快把全县船只集中起来了,将700万斤粮食及时运到了前线。
    回顾这段支前工作,我深深感到在人民政权刚刚建立、社会秩序不稳定、旧势力还很嚣张的条件下,能够如期如数圊满完成这么大的征粮任务,除了有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外,主要是我们各级领导和干部有一个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紧密依靠人民群众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