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坚持调查研究正确指挥生产

来源:史志办 日期:2015-03-31 03:13

——平江县委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回顾

1961年春,毛主席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要求县级以上领导人员每年要有四个月的时间,到下面去调查研究。当时,中共平江县委认真贯彻执行毛主席的指示,组织干部深入到基层,贯彻落实党的政策,组织和发动农民迅速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很快调动了全县干部群众的生产积极性,使经济建设逐步好转,人民生活得到一定改善。那时,我正在乎江县委办公室工作,回忆往事,耐人寻味,当时县委开展多种调查研究的方法,使我获益不步。特撰写此篇文章,提供借鉴参考。

调查研究的第一种方法,就是每个县委书记和常委,都有二至三个大队、生产队或工矿企业的基层单位,作为了解情况的基点。这些基点有先进的,有中间的,也有后进的。县委领导成员深入到这些基点后,坚持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谈心,分别交好三至五个知心朋友,调查基层生产、生活情况。1962年春耕生产开始时,县委第一书记张凝祥同志到南江公社浆田大队(基点队)进行了半个多月的调查研究,发现这个大队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不力,开展以反对共产风、浮夸风、命令风、瞎指挥风、特殊化风等“五风”错误为主要内容的整风整社运动不深不透,按劳分配、春收作物“三包”(包工、包产、包成本)兑现,社员自留地和粮食安排等16项当时应立即贯彻的政策有5项没有贯彻,有7项贯彻执行得不彻底,社员群众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生产处于后进状态。于是,他又带领干部到安定公社安定大队(基点队)继续深入调查,也发现类似南江公社的情况。根据这两个基点大队的情况,张凝祥同志深感党的政策如不落到实处,群众积极性就调动不起来,生产也就无法恢复和发展。他便要求县委领导成员迅速将情况摸上来。通过县委领导和常委们的分片分社调查,发现全县 851个大队中,尚有111个后进队,占有耕地十多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13%。这些后进队中,群众情绪低落,生产生活都处于困难的境况。如果不让这些后进队的生产迅速改观,势必拖住全县前进的步伐。于是,在两次县委常委会上对这些地方的情况作了专题研究,决定成立改造后进队领导小组,在县、区、社机关抽调一批干部,组成工作组,加强对后进队的领导。后进面貌不改变,工作队员不回来。同时在经济上拨给后进队各种贷款70多万元,发放一批肥料、农具,帮助解决困难。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些后进队的面貌都先后开始转变。如当时在邵阳公社担任党委书记的江应初深入到比较先进的三星大队,在和月影生产队社员谭正兴一起看全队备耕生产情况时,发现三条偏僻山冲里的10多亩田只铲了一下田埂,没有一点肥料,他便问谭正兴:“为什么这三条冲里的田没有肥料?”谭正兴说:“大队干部讲,正垅的田当眼,怕你们来检查,山冲田又远又要爬山过岭,上级不会去的。”江应初又问:“现在以生产队为单位进行分配,为什么社员不去把山冲田的肥料积足?”谭正兴说:“一担粪,近也三分工,远也三分工,谁又愿去给远田积肥啰!”经过两天的临田调查察看,江应初了解到三星队虽然比较先进,但先进大队内也有后进队,也有一些边远田、插花田、垅尾山冲田是后进。原因是干部认为这些后进队、后进田为数少,拉不了多大的后腿;再就是劳动定额不合理,社员不乐意干。他随即和大队党支部商量,召开了社员代表大会,讲清道理,并发动大家算了一笔账:全大队有180多亩山冲边远田和插花田,如果把它当做冒娘崽,丢在一边不去管,一亩只要减产100斤,全大队就要减产1.8万多斤,够全队社员吃一个来月。大队党支书刘熬青说:“聪明齐颈,要人提醒,老江这次来调查,使我们清醒多了。”在解决了思想问题以后,老江又帮助他们修改调整了劳动定额,很快山冲边远田和后进队都积足了肥料,迅速克服了不平衡现象。

第二种方法是:县委经常派出调查组到各地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组的活动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临时性的,为当前中心工作服务的调查;一种是比较长时期地固定在一个地区,一边作中心工作,一边作专题调查。为了正确指挥好当时的农业生产,合理规划全县的作物种植,县委就曾派出三个调查组,分别在山区、平原、丘陵地区三个不同的公社作了专题调查,接着又由县委书记张维国同志主持,召开了两次有公社党委书记、大队党支部书记、劳动模范、老农、技术干部参加的农业生产千人调查会,认真分析了平江“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自然条件,总结了互助组、农业社和人民公社几个时期发展农业生产的经验。根据党中央关于以粮为纲,多种经营,全面发展的方针,合理规划了全县的作物布局。由于经过这种点面结合的调查研究,做到了情况明,决心大,对正确指挥当时的农业生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结出了丰硕的成果。当年,全县粮食总产量比上年增加8980万斤,农业总产值增加110。多万元。其中种植业、副业、渔业增长的比例较大。种植业(包括粮食、经济作物)增加32%,副业增加54%,渔业增加39%。农民人平纯收入也比上年增加9元多。

第三种方法是:在全县各大队设立通讯联络员,健全人民来信来访制度。这些联络员大都是党团员和“三部分”(贫农、佃农、下中农)人中的积极分子,单是四月份,各地联络员就给县委写来了180多封信件。为了及时地处理联络员来信和人民来信来访,县委还健全了人民来信来访机构,配备了处理来信来访的专职干部,如遇到来信来访中的重大问题时,县委随即派出工作组前去调查处理。例如,钟洞公社榜上大队的社员来信反映,队上原来调到林场的劳力,应回来的没有回来,生产队长要,林场不肯,影响春耕生产,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不力,没有保证农业所需要的劳力。梅仙公社东皋大队十字生产队社员来信反映,大队办的工厂减少了经营项目,大队猪场养的牲猪又不多,但却占用很多劳动力,影响了农业生产。县委收到这些来信后,马上派出调查组在这些地区调查属实,随即与林业、畜牧等有关部门研究,及时解决了问题,使中央的方针、政策落实到了实处。

第四种方法是:干部回家探亲访友,回来向县委写出调查报告。县委先后在春节、元宵、清明等节日和假日先后有计划地组织了一批县、社负责干部回家探亲,和回原工作过的地方拜访土改和合作化运动中的知心朋友,从谈家常中听取群众对党的政策、干部作风、生产和生活中各方面的意见,回来向县委写报告,这些报告所反映的情况,既生动丰富,又真实具体,对县委指导工作帮助很大。当时的县委副书记兼县长洪松涛同志的老家在三阳公社思源大队,1962年春节,他回到家里过年,他的父亲、叔伯和邻居向他反映:连续两年遭灾,油菜收成不好,为了多收油,群众要求多种油菜、芝麻、花生等油料作物,同时还要求县政府进一步采取措施,鼓励社员经营食油生产的积极性。他了解这些情况后,就和大队、生产队的干部社员一同商量,决定利用本地紧靠汨罗江的优势,多种芝麻。耕地不够,他亲自带头,带动本队亲戚和邻居在河滩和丘岗开荒7亩多,种上了芝麻,当初估计可榨油350多斤(后来实际榨油410斤),这样加上油菜,全生产队的食油可以吃到9月茶油上市。社员们还自动提出在丰收后要卖出部分食油给国家。他在春节探亲回来后,把群众的意见和解决食油的办法,向县委作了详细汇报,县委随即召开县委委员和公社党委书记会议,在会上展开讨论。大家认为:他所反映的这一情况,具有很大的代表性,每个生产队种上2—3亩油料作物是完全可能的。于是,便形成决定,并通过进一步宣传党的政策,发动群众因地翩宜地扩大了芝麻、花生等油料作物的生产。年底,全县9500多个生产队(不包括农林茶场)共种植各种油料作物7.8万多亩,产油327万多斤,户平近30斤,这在当时,为度过困难时期起了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