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三年鏖战绿汨罗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31 12:00

——回忆汨罗市全民造林经过

彭亮根

人们进入汨罗市区,便见一座扇形花岗岩纪念碑,耸立在市东头街心花园的花木丛中,碑上镌刻着《湖南省消灭荒山第一市》的十个大字,碑的背面刻着题为《汨罗三年消灭荒山记》的碑文:“汨罗历史悠久,文化璀璨,钟灵毓秀,人才辈出。然早年滥伐森林,山岭荒秃,水土流失,江河淤塞。虽屡倡绿化,颇有成效,而终未根治。中共汩罗县委、县人民政府,深识绿化祖国,改善环境系基本国策,非发展林业无以振兴汨罗经济。1984年决议,三年消灭荒山。乃统筹规划,落实措施,层层立责任状,乡乡树样板山,干群同心,栉风沐雨,义务植树,承包营造。经三年之辛勤经营,投工360万个,筹资500万元。造林30万亩,获‘湖南省消灭荒山第一市(县)’之殊荣。群情欢腾,展示有望:山山绿树迎风,岭岭浓荫覆地,生态平衡、物阜民康。事业垂千古,德泽润万世,功不可泯,爰之为记,以昭后人,永葆大地青春。”短短三百余字的碑文,便将汨罗人民自1985年至1987年的造林热潮和巨大成就,勾划得一清二楚。

汩罗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早在一千多年前,唐代大文豪韩愈曾泛舟汨罗江上,发出了“猿愁鱼踊水翻波,自古流传是汨罗”的赞叹!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直至1984年,全县87.5万亩宜林山地中,尚有30余万亩是荒山。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这年春,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全面设计,统一规划,分期实施,三年绿化泪罗”的决定。县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也作出了相应的决议。于是从这一年夏季开始,我们一边制定三年规划,一边发动群众造林,便将汨罗造林高潮的序幕拉开了。

1985年10月,组织上决定我从县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下来,改任县委顾问。这时正好是我的“天命”之年,而且患有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一些好心的朋友和家人劝我说:“你劳累几十年,身体又不好,是该休息的时候了”。可是我却思潮起伏,心绪不宁。回想自己生长于汨罗,1952年当上了干部,1966年3月建立汨罗县时,担任了县委副书记,1977年又担任县委书记至1985年,故我对泪罗人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对于汨罗的各项事业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因此,我认为自己虽然退居二线,但并不等于工作的终结。而且我在位时常常对干部们讲:一个共产党员要能上能下,要讲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要计较个人名利和得失。现在轮到我,又怎能在党的事业面前分“台上”、“台下”呢?于是, 我主动请缨,要求县委将消灭30万亩荒山,全面绿化汨罗这项艰巨工作交由我负责。当即得到了县委的同意。

实现三年绿化汨罗的关键在于发动群众。绿化工作搞了几十年,年年都要栽下不少树苗,可是由于种种原因,成林不多,收效不大。现在面对30万亩荒山,要在三年内全部栽上树,谈何容易。虽然县里下了铁的决心要完成,可是部分基层干部和群众持怀疑态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把做好思想发动工作摆在第一位。在层层召开会议,广泛宣传县委、县政府关于三年绿化泪罗的决定,做到家喻户晓的前提下,组织干部群众回忆不造林所吃的苦头。群众总结说:“造林不好,山上树少,家家做屋愁木材,嫁女愁嫁妆,煮饭愁柴烧,死人愁棺材”。科技、环保等部门则向群众宣传因没有造好林而给汨罗带来的环境恶化。据测算,当时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465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 29.8%,造成江河、塘坝、水库淤塞,而且这种危害还在日益加剧,已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组织干部群众算造林致富、荒山致穷的经济帐。1983年全县的林业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1.8%,平均每亩山地只收入3.5元。然而天井乡林场的1400亩山林,由于造林管林搞得好,却创造了亩平山地1 600元的收入。如果全市30万亩荒山都实现绿化后,按天井林场的标准计算,每年便可从荒山上挣回5000多万元的收入,全县53万农业人口,每人可增加收入近百元。通过上述工作,将全县干部、群众发动起来,上下一条心,人人为实现三年绿化泪罗而献策、出力。并且乡乡村村都行动起来,作具体规划,将所有荒山都制订出逐年逐季的造林时间表,层层上报到县里备查。

群众初步发动后,我们又认认真真、细细致致地逐乡村落实好造林中的所有权和经营权这个群众特别关心的政策性问题,以巩固思想工作的成果。经过调查研究,全县确定了造林营林方面的如下五种经营形式:第一种是户造户管户受益;第二种是户造村管户受益;第三种是集体或联户办林场;第四种是对乡、村之间山权尚未明确的插花山,则重新明确山权,就近转包,比例分成;第五种是对于不能到户的一部分公山,则组织群众进行义务植树,以防遗漏。这样就进一步地调动了全县群众的造林积极性。

“人马未动,粮草先行”。作好造林前的资金、物资的准备工作,是关系到三年消灭30万亩荒山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根据计算,共需资金540余万元,需要数以千万计的树苗,以及其它物资等。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县委、县政府发动全县所有企事业单位和干部、教师、工人、商人、农民都为造林而捐钱,从而捐集了资金约200余万元;通过县财政和银行途径,解决了贴息贷款32()多万元,基本上解决了资金问题。为了解决树苗问题,县林业局及所属各林场、苗圃,根据县里的规划,克尽职守,提前行动,采集种子,精整苗床,大量播种以湿地松为主的树苗,从而如数如期如质地保证了全县造林所需树苗。

在做好上述思想发动工作和资金、物资准备工作以后,县委、县政府便采取一系列措施,确保三年绿化汨罗的如期实现。第一是充实绿化领导班子,切实加强领导。县、乡(镇)各级的党委、人大、政府均确定一名副职主管林业工作。县、乡(镇)、村三级抓林业的干部由原来的250人增加到600多人。使全县形成了一支保证三年绿化汨罗的坚强领导班子。第二是层层包干负责,级级树立样板,组织起一个接一个的造林高潮。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县纪委、县人武部的17名县级负责干部,每人分管一个乡 (镇),包干一个山头的造林工作,并且带头向县委、县政府递交了包乡、包山头的责任状,他们所包山头的面积为3100亩。然后组织全县31个乡(镇)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和县直机关部、委、局的180名负责干部,亦明确分工,包干到乡、村、组和山头,在责任状上签字。全县385个村的党支部书记和村民委员会主任都向乡(镇)签了责任状。这样全县上下一盘棋,一级一级领任务,一级一级签合同,使层层领导担起了造林绿化的硬担子,从而使消灭宜林荒山,三年绿化泪罗的战斗在全县广泛、持久地开展起来了,也使群众性的造林高潮,一个接一个波浪式地向前发展。县委书记陈庆锡同志以新市乡团螺山为样板,亲自带领群众上山整地造林,从而带动了全局。我自己则以天井乡为试点,在1985年里先后14次到该乡组织干部、群众上山植树,奋战冬春,造林4760亩,植树160万株,人平植树120株,户平植树526株,提前两年实现全乡绿化。县委、县政府召集县乡两级负责干部到天井乡开现场会,并为该乡颁发了“消灭荒山第一乡” 的光荣匾和奖金。在各级领导的带头下,在各级样板的推动下,1985年至1987年,这三年时间里,在每年的造林季节,全县共有15万多个劳动力,投入植树造林战斗,使全县的各个山头上呈现出一派红旗招展,人声鼎沸,挥锄如林,挥汗如雨的造林场面,形成了汨罗境内史无前例的造林壮观景象。

1987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汩罗县改为汩罗市(县级)。 1988年1月1日 ,汩罗召开各界人士会议,宣布并庆祝正式成立汩罗市。林业生产则成为了向汩罗建市所呈献上的第一份贺礼。至1987年冬止,全汩罗市共造林30.4万亩,使全市87.5万亩宜林山丘全部披上了绿装,而且四旁植树650万株,森林覆盖率由1984年的26.5%,上升到40.4%。1986年被评为湖南省绿化先进县。1989年1月汨罗派代表出席了全国绿化办公室主任会议,并在会上介绍了经验。同年3月,湖南省绿化委员会在汨罗召开全省绿化委员会主任会议,为汩罗树立了“全省消灭荒山第…市”的纪念碑。我个人也于1990年荣获全国第一届“绿化奖章”。

“十年树木”。1985年至写这篇回忆录时的1995年12月,已整整十年了。这十年时间里,汨罗人民不仅每年都一如既往地坚持造林管林,各级党政部门一直把造林工作摆在议事日程上,所以十年前所栽下的树苗已保证了很高的成活率,加上每年对未成活树苗的补栽,故实际上的成活率已达90%以上。当年栽下的一棵棵小苗,如今绝大部分已长成了碗口粗,数米高的大树了。放眼眺望,全市境内的山山岭岭,已是郁郁葱葱,浓荫蔽日,令人心旷神怡,美不胜收。

在回首往事中。我深深感到个人的作用只是沧海一粟。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于:    .

一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一系列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汩罗三年消灭宜林荒山,是拨乱反正,克服了“左”的僵化思想的结果;是实事求是地采取多种形式的林业生产责任制的结果;是中央和省分别颁布了比较完备的《森林法》和有关条例,依法治林的结果;是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市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及时指导的结果。

二是政治工作的巨大动力。以我自己为例,省市领导对我请求抓林业给予了大力支持和鼓励。当时的省委书记毛致用、省长熊清泉以及省、市其他领导同志,林业部门的领导同志,先后多次对我进行表扬鼓励,使我时刻感到组织上给我的太多,而我对人民的奉献太少,心里时刻处在一种不安的状态,不断的鞭策我必须加倍努力。

三是齐心协力、团结奋斗的结果。我退居二线后,当时,陈庆锡同志为首的汨罗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县纪委、县人武部几家领导同志,都言行一致地非常重视林业生产,不仅热情放手支持我这个退居二线的开展工作,而且大家都以身作则,带头抓绿化,有17名县级领导驻乡办点,一人参加绿化一座山头,带动一个个乡镇的造林。尤其是当时的县人大,为限期消灭荒山作出决定,为贯彻执行《森林法》和落实消灭荒山的行动几次进行视察;县政府为绿化拿出200多万元贴息贷款等,都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四是主管部门的努力工作。在消灭荒山全过程中,当时林业局刘德真等三位正副局长和全体林业干部工作是十分出色的。他们从作规划到办点;从发动群众到落实责任制;从调种到育苗,从整地到造林验收,从技术指导到资金筹措,从栽树到抚育,常年累月,风里来,雨里去,夏顶烈日,冬踏冰雪,爬高山,斩荆棘,历尽千辛万苦,为如期消灭荒山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五是广大干部群众的力量和智慧是如期如质消灭宜林荒山的主力军。三年中全市广大干部踏遍千山万岭,想尽千方百计,动员千家万户,组织千军万马会战千万个山头。应该说汩罗市30万亩宜林荒山在三年内全部披上绿装,是全市广大干部发动和带领全市人民用汗水和智慧换来的。荒山是全市人民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消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