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梦绕魂牵话移民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31 12:00

    1980年7月18日,我和岳阳地、县委以及铁山灌区工程总指挥部的几位负责同志赶赴长沙,参加省委为研究铁山灌区工程而召开的会议。省委第一书记毛致用和省委书记孙国治、刘夫生、王治国等领导同志听取了岳阳地、县委主要负责人的汇报。毛致用同志指出:“铁山灌区是个有效益的工程,要坚定这个认识,灌区的一切工作都要往前赶,特别是移民,岳阳县委要有一名主要领导专抓,建议由李九洲同志负责。”8月20日,地委发出通知,增设铁山灌区工程移民指挥部,任命我为指挥长。此后直至1984年3月,我在移民指挥部工作了五个年头。前年年初,我前往移民基地中洲垸参观,耳闻目睹数万移民安居乐业奔小康的动人情景,深深感到当年省、地委高度重视水库淹没区移民工作是完全正确的。

制订规划    开展宣传

    铁山水库正常蓄水92.2米,以20年一遇回水设计水准线96米作为居民应迁界线,经1974年冬测算,淹没区内应迁居民:30907人。1975年8月 5日,县委向地委发出《关于铁山水库移民安置的初步意见的报告》,提出安置移民“既有利于山区建设,减少移民经费,向淹没线以上后靠和近迁一部分;同时又有利于开发湖区,为国家多作贡献,外迁围垦农场一部分”的基本原则和移民具体安置规划。1977年10月3日,岳阳县委发出《关于修建铁山灌区工程的动员令》,并印发了《修建铁山灌区工程宣传资料》,号召库区人民识整体,顾大局,积极作好搬迁准备,号召移民安置区的干部群众发扬互助友爱精神,热情接待即将迁入的移民。县委立即召开区、公社、大队四级干部会和贫下中农代表会,运用广播、文艺演出等多种形式,向全县人民宣讲修建铁山灌区工程的重大意义。地、县委和铁山灌区工程总指挥部派出上百名干部组成工作组,分赴移民任务较大的黄岸、大塅、毛田等公社,协助社、队党组织做好移民的思想动员和搬迁准备。经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1978年冬至1980年春,先后动员淹没区居民7019人迁往邻近中洲垸的平桥河东岸丘陵地区。自1980年起,水库大坝坝体的填筑进度加快,关闸蓄水的时间日益临近,早日完成移民任务已成当务之急。1981年9月7日至23日,县委召开移民代表大会,传达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讨论和解决移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黄岸公社党委副书记黄忠福在会上主动要求调往条件比较艰苦的中洲垸工作,并将家属一起迁去。县委当即批准他的请求,同时大力倡导为国分忧、乐于奉献的精神。接着黄岸公社塘坳大队党支部书记周湘义表示放弃原来要求就近后靠的打算,决心带头迁往中洲。该大队9 名参加会议的党支部成员一致表示:服从县委安排,做好家属工作,一齐迁往中洲。大会结束后三天,这个大队就指定6名党支部委员和5名生产队长带队,率领近 300人组成的先遣队伍到达中洲垸,进行迁移前的准备工作。对于少数思想顾虑较大,经多次动员仍无转变的移民,县委和移尉指挥部决定分批组织他们参观灌区工程建设和移民基地建设的现场,用事实解除其疑虑。南冲公社南冲大队竹鸡生产队社员刘菊芬,原来对迁往中洲垸存在抵触情绪,移民工作组十多次派人上门做工作,他不是避而不见,就是满腹牢骚。后来他作为移民代表前往中洲垸参观,亲眼看到园田成片、作物葱茏、新房林立、交通便捷的兴旺景象,开始感到新居确比旧居强。接着,他又到1978年冬迁到中洲的几户移民家中访问,了解到毛田公社立坪大队一社员,全家10人,原来住在库区时,只有三间住房,8亩责任田。迁来中洲后,国家分给他家大小8间、建筑面积为140平方米的新砖瓦房,村组划给他近20亩责任田,搬迁前是有名的困难户,迁来两年就越过温饱线,这位社员逢人便告:“这是我土改分田后的第二次翻身”。大量耳闻目睹的事实,使刘菊芬顿开茅塞,参观回来以后不久,就将全家搬到了中洲。拨明一盏灯,照亮一大片。在类似刘菊芬这样的典型人物的带动下。所有临时返迁的移民全部回到了中洲,更多心存疑虑的应迁移民,纷纷要求早日搬家。


群策群力    集中搬迁


    为了兼顾大坝主体工程的填筑进度和数万移民的切身利益,铁山灌区工程指挥部确定搬迁移民的原则是:先建基地,后迁居民;低处居民先迁,高处居民后迁;分段安排,分批进行,我和移民指挥部的其他负责同志在总结前三年搬迁的经验教训后,决定改小型、分散方式为成建制、大批量方式,力争每个冬春搬迁居民万人左右。这一计划得到了地、县委的赞同,在全县移民代表大会结束后,增派50多名干部分别深入库区和移民基地了解情况,摸清集中搬迁需要解决的问题。经过调查,发现集中搬迁存在不少困难:一是运输量大,规划搬迁的近万名移民,按人平1.8吨车位、平均运距100公里匡算,需要100台运货汽车往返百次左右,移民指挥部不仅难以承受这笔巨大的运费,而且要组织这样多的运货汽车也很吃力;二是待运的家具杂物多.装车时难免超高、超宽和超长,沿途车辆密集,交通秩序很难维持;三是为了人随货走,只能人货混装,大大增加了不安全因素;四是起迄两头均需直达屋场,不少地段路况不佳。如果集中搬迁的组织工作考虑不周,部署不细,届时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使群众的生命财产受到损失,阻碍移民工作的顺利进行。大批居民搬迁后,留在淹没区的私人房屋和村组的集体财产,必须妥善处理,不使诱发纠纷;库区周围因蓄水以致中断的公路、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急待恢复。同时派往中洲垸调查的工作组向指挥部汇报;移民基地的公共用房、社员住房以及道路、供电、通讯和农田水利等设施的建设尚未完全就绪,油菜等越冬作物亦需作好播种准备,以便不误农时。上述具体问题如不抓紧解决,迁入移民基地的居民和住在库区周围的群众,必将在生产、生活上产生极大不便,甚至影响社会的安定。地、县委对此高度重视,决定由县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处理铁山水库移民若干问题的规定》的布告,对外迁移民的住房和生产基地的安排标准以及淹没区各项遗留问题的处理,分别作出明确的规定,使迁移地区和安置地区均有章可循。同时从麻塘、梅溪、筻口、黄沙、荣湾等5个灌溉受益区抽调精壮劳力1万多人,从县级机关抽调12名科局长和一批专业技术人员,一齐开赴中洲垸,按照农林水利、交通邮电、房屋基建和物资供应四个方面进行分工,抓紧基地建设和荒地翻耕,作好迎接移民的准备工作。经过三个半月的奋战,基地建设日臻完善。为了提高运货汽车的周转速度,又抢修了通往移民住宅区的临时简易公路48条,全长144.5公里。在移民集中搬迁的各项准备工作就绪后,地委、行署于12月5日召开移民工作会议。与会人员有驻岳阳市的中央和省、地属厂矿以及地、市有关委、办、局负责人,铁山灌区工程总指挥部、移民指挥部和迁移地区与安置地区及各区、公社的主要领导,各移民工作组组长和移民搬迁路线沿途的公安派出所所长。会议重点研究了调集运货汽车和确保安全运输两个问题,并宣布成立移民搬迁领导小组,下设迁移区、安置区两个工作组和车辆调度站,分工办理集中搬迁移民的有关事宜。为了支援岳阳地区最大的水利灌溉工程,各厂矿和地、市机关主动抽出了 152台运货汽车,无偿为移民运送家具杂物。从地、市公安、交通、监理部门抽调干部和交警30多人,交车辆调度站统一指挥。由迁移区和安置区各公社、大队组织基于民兵.分别在起运点和终运点负责安全检查和物资守护。沿途各公安派出所民警与当地社、队干部分段维护交通秩序,以确保移民车辆安全通行。移民工作会议结束后,岳阳市委、市政府抽调上百名干部,分赴迁移区和安置区协助作好移民集中搬迁工作。从1981年11月15日开始行动,到1982年1月上旬完成任务的一个多月内,共计搬迁移民8871人.百里运距,往返8000多车次,车车安全,户户平安,未出任何事故,是开展移民搬迁工作以来,行动时间最短、载运人数最多、货运数量最大、安全行车最好的一次,受到了省委领导的表扬,省会新闻媒体称赞岳阳市为全省水利工程的移民搬迁谱写了新的篇章。这次移民任务完成后仅三个月时间,即4月11日16时45分,大坝导流涵洞关闸,水库开始蓄水。同年10月25日,南总干渠通水灌田。1983年秋,岳阳县境内久晴不雨,晚稻缺水严重。8月14日,铁山水库南总干渠开闸放水,使岳阳县17个乡、镇、农场的十多万亩缺水晚稻得到了及时灌溉。1982年和1983年,都是采取成建制和集中时间搬迁移民的方式,每次均圆满完成了任务。到1989年移民工作全部结束时,共从淹没区迁走居民9692户、37789人,其中成建制集体外迁的5496户、25037人,分别占移民总户数的56.7%和移民总人数的66.2 %。

建好基地    造福移民

铁山灌区移民工作没有发生移民返迁现象,我认为党和政府对广大移民亲切关怀与妥善安排,使他们深受感动,终身难忘,是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外,巩固移民成果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认真贯彻省委关于 “铁山灌区移民的新居要优于旧居,生产生活条件要比搬迁前好”的指示精神,高标准地建设好移民基地,为移民安居乐业,发家致富创造了条件。从1981年起,铁山灌区工程指挥机构即着手建设主要移民基地中洲垸,以后又陆续为设于岳阳县春风农场、杨林公社、兰田公社 和国营 君山农场的移民基地增建了必要的配套设施。其中自1978年至1989年用于建设中洲垸的国家投资即达2000多万元,完成促使中洲垸面貌发生根本变化的五大建设工程。

一、防洪排渍工程

1975年冬,岳阳、汨罗两县联合在中洲兴建“矮围灭螺”工程。经十万民工一个冬春的奋战,筑起一条长20, 600米 、堤顶高程 32米 的大堤,从洞庭湖析出中洲垸。因大堤高度与厚度不够,造成 1976年7月13日 1977年6月23日 两次溃决。1981年经中央批准中洲垸作为移民安置区纳入铁山工程经费安排。灌区工程指挥部每年均安排一定的经费,组织民工加高培厚防洪大堤。 1983年7月9日 ,因遭特大洪水袭击,中洲垸撇洪渠堤溃决,使两万移民被围困在四面环水的大堤上,情况万分危急。当时正在岳阳指挥抗洪救灾的省委第一书记兼省军区第一政委毛致用同志闻讯后,立即电令省军区派出一个营的舟桥部队,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就架起一座全长500余米的浮桥,用汽车运去大批包子、馒头和饼干,分送到被洪水围困的移民手中。数万移民深受感动。洪水退后,岳阳县委和移民指挥部组织民工整修防洪大堤,至1984年,中洲垸防洪大堤已达到省定20年一遇洪水的防范标准。与此同时,在垸内傍山一边开挖长6公里、深 9米 、底宽 26米 ,泄流每秒300立米的撇洪渠;在撇洪渠与防洪大堤连接处,兴建了一座共6孔、每孔宽 4米 、高 7米 、泄流每秒525立米的排水闸,修筑横直两道共长13.5公里的渍堤;开挖总长60公里的13条主排渠;在南套和北套分别修建了两个排渍机埠,共安装电动抽水机18台,计2790千瓦,兴建节制闸、低涵闸425处。这些设施,能解决10年一遇的排渍问题。自1984年到1994年的10年间,中洲垸已实现洪涝无忧,年年丰收。

二、移民用房工程

岳阳县移民指挥部成立后,立即集中精力,抓好修建移民用房的工作。本着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决定采取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以队成片、统一兴建的办法。通过指挥部负责同志和技术人员的实地勘察,在中洲垸内选定了25个居民点,安排专业劳力,就地烧制红砖,以节约运输费用。然后经过严格挑选,组织数十个施工力量较强的专业基建队进行承包。指挥部派出大批干部,随时检查施工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短短三年内,共建成红砖红瓦住宅53栋,总建筑面积24:309l平米。同时为大队、生产队修建集体用房128栋,总建筑面积41323平米。按移民总人数计算,人平用房17.2平米。由于坚持勤俭节约的原则,加上国家拨给的平价建筑器材,移民用房每平米的造价只有30余元,大大低于当时的市价,为移民节省了不少建房开支。

三、公共设施工程

为了使迁入中洲垸的数万移民获得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1980年后,移民指挥部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陆续修筑了全长49公里、沟通垸内外的公路;架设起5座公路桥、30座机耕桥和。122座人行桥;开通了全长100余公里的邮电广播线路,做到队队通电话,户户通广播;为公社机关及所属企事业单位新建办公、营业和生活用房61栋,总建筑面积 151,119平米,其中包括供销合作社、粮站、信用社、邮电局、卫生院和两所中学、13所小学,移民购物、就医和子女入学都十分方便。

四、再次搬迁工程

铁山水库大坝动工兴建时,为了解决库区低洼地带急需迁走的数干居民的住房问题,灌区工程指挥部曾在邻近中洲垸的平桥河东岸丘陵地区,修建住宅302栋.共安置移民7091人。结果造成移民生活区远离耕作区,入垸生产的移民,不仅要步行十多华里,而且要从唯一的渡口,乘唯一的一条木船,渡过两条大河,这既浪费时间,又很不安全。1980年8月我到移民指挥部工作后,立即挤出经费,添置了五条渡船,增设了两处渡口,并固定船工负责摆渡。1985年起,铁山灌区工程总指挥部根据上级指示,陆续将居住在平桥河东岸的2632名移民进行再次搬迁,转入中洲垸内安置,又先后在大明湖、铜盆湖和宝塔湖畔修建了三条路堤,全长2.9公里,使仍留在平桥河东岸的移民入垸生产时,再不需涉水渡河,而且路程也大大缩短,基本上解决了生活区远离耕作区的遗留问题。

五、田园化工程

通过全面勘测,中洲垸内近8万亩面积,除 3万亩低洼地易遭渍水淹没外,尚有可供耕作土地5万亩。根据田、水、林、路统一规划,成型修建的原则,我们决定将这5万亩土地规划为园田,按东西长 1000米,南北长1500米为一格的标准,划分为28格,每格以排灌渠道和机耕路相间;渠道上东西向每隔500米、南北向每隔700米修建一座人行桥;垸中央修筑两条“十”字交叉公路,垸东南修筑傍山公路,全长49公里,汽车可以外通县城,内达村庄,交通运输和机械耕作均称方便。同时利用渠旁路边和村庄周围的空坪隙地,先后营造风景林、果木林和用材林50多万株。这一工程使中洲垸由昔日的荒凉湖洲,变成了田园成格、道路成网、房屋成片、树木成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中洲垸移民基地五项建设工程的相继竣工,使数万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根本改善,从而产生了强大的凝聚力。十多年来,不仅没有一人返迁,1982年至1984年,还有两千名已经就近后靠或投亲靠友的移民,自发地迁来中洲垸安家落户。直至1985年中洲乡政府出面制止后,才杜绝自发入迁的现象。从1981年冬大批移民成建制地迁入中洲垸以来,除 1983年遭遇特大洪水,造成撇洪渠堤溃决,使农业生产受到损失外,其余各年均喜获丰收,呈现一派兴旺发达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