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四百精英南下记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31 12:00

    1969年下半年,“军之骄子——二三四八工程刚刚开工,预示着一座现代化的石油化工基地将要在这里建成。宏大的工程急需一大批科技人员。那时从全国各地引进的科技人员尚不能满足需要,尤其是化纤专业人才缺乏。在这种情况下,敬爱的周总理批示,将化工部北京合成纤维研究所的人员及设备全部移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支援二三四八工程。
    这年11月,总后企业部新斧将军和我当代表负责接收合成纤维研究所。接收完毕,我们给合成纤维所的同志做思想工作。说在湖南,有一个重要的三线工程急需要你们这样的人才。并做出决定,在一个月时间内将400多名科技人员(连家属500多人)和各种科研设备、仪器等分三批运往二三四八工地。
    那时,我国合成纤维工业刚刚起步。全国只有北京这一个合成纤维研究所。因此,这次南下集中了全国合成纤维的400科技精英。可见周总理及化工部领导多么重视二三四八工程!最难能可贵的是这400多科技人员(其中四分之三是北京籍)从国防建设的大局出发,服从安排,离开繁华的首都,迁到那从未听说过的遥远的南方小镇。
    军令如山倒。1969年11月,军列三次把500多人连同设备仪器拖到云溪这个穷乡僻壤。合纤所除20多位孕产妇留下外,其余连炊事员、理发员都来了,合纤所的五层大楼顿时人去楼空。他们分散住在各个农户家里,同所有的建设者一样,喝的是山沟水、睡的地板铺。尽管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大家没有怨言。
    初来乍到,工地上正开山填壑,基建工程方兴未艾。合纤所的大部分同志尚无用武之地。他们被指挥部分到各大队充实力量.担任保管员、材料员、施工员、会计、食堂管理员。尽管似乎大材小用,但他们不讲价钱,不怕苦、不怕累,节假日不休息参加义务劳动,充分表现,中国知识分子吃苦耐劳,同工农打成一片的优良品质。基建工程完成后,合纤所的同志重新安排在生产、技术、物资、设备管理部门.发挥自己的专长。合纤所所长张西微是已故著名革命家张太雷的女儿,五十年代化工学院毕业生,在指挥部任生产组长,竭尽全力指挥安装、试车韵技术工作。副所长印德林是留苏化工专家,任O二厂领导,负责安装试车、投产。当时他患着严重的胃病,仍然日夜奋战在现场,和工人们一道试车,哪里有问题就出现在哪里。在他的指挥下,顺利生产合格的锦纶短丝、环已酮、已内酰胺等产品。合纤所里还有相当一批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他们怀着献身祖国化纤事业的理想,在这里施展才华。例如张德齐就是其中一个。后来他成了岳化总厂的主要领导之一。
    我想,二三四八工程顺利竣工投产,与合纤所全体科技人员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忘我劳动是分不开的。正是他们和广大的工人一起用自己的脊梁撑起了现代化的岳化总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