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播种光明 造福三湘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31 12:00

——筹建华能岳阳电厂的片断回忆

罗仲柏

华能岳阳电厂是国家七五重点能源工程,也是国务院批准的华能第二批办电项目。由华能国际电力开发公司利用外资与湖南省政府筹集内资合资兴建的,是英国提供贷款在我国建设的第一座大容量火力发电厂。装机容量72.5万千瓦,由两台孤36.25万千瓦亚临界凝汽式燃煤发电机组组成。从1989年8月开始动工到1991年底,按照国家计划,两台机组全部建成,正式投入商业运行。整个工程能够顺利建成投产,主要是中央、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关怀,同时,也是我们与英方通力合作,各个工程建设单位克服种种困难,夜以继日、顽强拼搏的结果。

今日的华能电厂已是一个自动化程度很高,管理井井有条,生机勃勃,一派繁荣景象的现代化大型企业。投产5年来。累计发电187.1亿度,还本付息190304万元,上交税金25931.2万元,为湖南的经济发展和缓解用电紧张局面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喜看电厂今天的辉煌,怎能忘记昨日建设的艰难历程,更不能忘记建设者们付出的辛勤劳动。我作为电厂建设的领导者和参与者之一,回忆这段历程,思绪万千,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休闲之日,促使我提笔回首,藉以启迪后人。

接受新的使命 站好最后一班岗

1986年6月筹建华能岳阳电厂时,当时任湖南省政府常务副省长的陈邦柱同志找我谈话,要我负责抓电厂建设。当时我已进入天命之年,是一位56岁的人了,我想可能工程搞不完就要退休。再说,建电厂我是外行,工程任务大,工作又十分艰巨复杂,何必自讨苦吃,再三推脱,要求领导另选高明。后经陈邦柱省长和时任市委书记的储波同志反复劝导,为服从组织安排,便走马上任了。省、市委的决定,华能总公司同意,不久正式任命我为华能岳阳分公司经理、党委书记兼工程指挥部指挥长。新的使命迫使我重新学习,负重进取。

我从解放初期便参加革命,在公安战线上整整工作了二十个春秋,搞侦察破案还比较熟悉、内行;对抓工业生产确是门外汉。直至“文革”期间,组织上才调我到岳阳地区氮肥厂任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从此,我由机关走进工厂,由抓社会治安到抓工业生产,一切从头学起。在氮肥厂的7年间,我带领党委“一班人”坚持深入车间班组,和广大职工一起生活,一起工作。很快掌握了工厂情况,学到不少生产知识和管理方法。由于党委“一班人”的团结战斗,充分调动工人生产积极性,该厂生产一年一个新台阶,多次受到化工部和省化工厅的表彰奖励。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央批准恢复岳阳市,组织上调我到岳阳市任市委副书记、市长。1983年岳阳市升格为省辖市后任常务副市长。1986年地市合并继任岳阳市政府副市长。先后在市政府工作11个年头。多年来,我为岳阳市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管理等方面。还是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但这次领导安排我到华能来,搞电厂建设确实是一项新工作,万事开头难。按照省政府和总公司“两高一低” 的要求(即高速度、高质量、低造价)建设好湖南最大的火力发电厂,无疑是任务重,困难大。从党的事业出发,为了不辜负组织上对我的殷切期望,我只有硬着头皮接受新的使命,下决心迎难而进,争取站好最后一班岗。我来到电厂后,坚持和广大干部、职工打成一片,遇事同他们商量,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奋战,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在1991年底按上级要求,胜利实现两台机组全部投产。经上级和专家检验,该工程的质量完全符合标准。按投资包干的办法,此项工程还节省资金 3360多万元。电厂的胜利建成投产,受到了能源部和省政府的表彰和鼓励。我荣获了能源部1991年全国电力投产1000万千瓦“功臣个人”的称号。湖南省委组织部也于1992年3月发文任命我为正市级干部。这是组织上对我几年来212作的肯定和鼓励。我自认为能较好地完成人生旅途中最后一次“新的使命”,而深感欣慰。

战胜艰难险阻  确保机组“双投”
  

 华能岳阳电厂从破土动工到全部建成投产,历时三年零四个月。在整个筹建阶段,我们走过了华能创业史上一段极不平坦的艰难历程。
    按照中英双方合同规定,从签字之日起,6个月内要正式动工兴律,当时摆在我们面前的第一项艰难的任务就是征地拆迁。根据设计要求,总共要征地900余亩,拆迁70多户居民住房,涉及原郊区一个乡和北区(现云溪区)的一个农场。此项任务牵涉面广,时间紧迫,工作难度大关系群众的切身利益。为做好工作,我决定亲自抓征地拆迁工作。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利用人熟地熟的有利条件,把有关单位的同志请到一起座谈,征求意见;向他们讲明情况,宣传建电厂的重大意义,会上大家都表示积极支持。会后负责做好宣传和细致的群众思想工作,很快得到了拆迁户的理解与支持,又快又好地完成了这项艰巨的任务。又如,华能电厂建在老电厂腹地,主厂房紧靠老厂锅炉,汽机房,总共需要拆掉老厂办公楼、宿舍、车间等各种建筑物21840平方米,搬迁物资2750吨,拆毁人防工程 1935平方米,二泵房、地下管沟、道路和输煤机栈桥施工都危及老厂的安全,都需老厂作出巨大牺牲。在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经过细致的思想工作,老厂的领导和职工群众都能顾大局,识整体,得到了他们的理解与支持,为建厂顺利进行攻破了第一道难关。
    华能电厂210米高的烟囱,居湖南之最。能不能按时、如质建好烟囱,它关系到电厂主体工程的建设和机组能否按期投产的大问题。承建这项工程的是中建二局四施工队,当时抢建这项工程时,正值盛夏,又遇历史上罕见的持续高温,太阳直射的温度高达摄氏40度以上,加上时间紧,工人们冒着炎炎烈日,坚持运水泥、铲沙、灌水、搅拌,12个人流水作业,一环紧扣一环,不能慢半拍。由于温度太高,这些来自北方的小伙子无法适应南方的高温天气,许多人被中暑病倒;还有的不合南方的水土,又染上洞庭湖的血吸虫病急性发作,严重影响工程进展。大家都意识到这项工程是中英合作的第一个项目,也是中南海挂了号的重点工程,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尽管困难很大,也要把工程如期如质建设好。于是我和厂里的主要领导会同施工队的负责人,分工每人蹲一个班,一个人守一个岗。由于领导坚守施工现场督战,并采用国内先进的液润模旋工工艺,从7月26日开始滑升,工程进展非常顺利,烟囱筒身节节高升。当烟囱升到190米的时候,老天爷一连数日,又是刮风,又是下雨,如果在地面,这西北风和大雨算不了什么,可是在这190米的高空,在长江边上,那外吊架悬在半空中,经风一吹,就象失灵的钟摆,悠来晃去,真令人胆颤心惊。在这种情况下,工人们仍冒雨坚持战斗,衣服湿透了,一个个牙齿打颤,周身发抖,仍然坚持连续12小时轮流战斗。到12月7日这座居湖南第一、同行业第一流水平的丰碑,终于胜利结顶,昂首挺立在工地上空。
    由上海基础公司承建的一级泵房顶管工程,也是难度最大的工程之  。所渭顶管工程,就是在泵房底部离地面12米深的地层下,向长江沿水平线埋铺两根引水钢管。钢管厚度为28毫米,直径3米,也就是相当于一般住房的层高。管道总长度为820米,越过长江大堤。施工采用高压水龙头将土层冲开,用泥浆泵不断将冲下的泥浆吸出来,然后安上48个千斤顶,每个顶力为25吨的工具头,一寸一寸地往前顶。由于地质复杂,全是风化岩层,在顶压过程中。先后遇到了坚硬的岩石和砂中含石,石中夹砂的卵石层,并随之出现了大塌方,因塌方严重,工程有时被迫停止。在这种情况下,经领导与技术人员反复研究,最后只得采取加大气压。正常的自然条件下气压每平方厘米为0.2公斤,现在要在工具头里加大到2公斤,用气压来堵住塌方,这是一个危险的方案,因施工人员在这样高的气压下操作,氮离子通过人体五官进入体内,干完活,离开工具头后,尽管采取出汗、洗澡等措施,氮离子仍无法完全排出,如果聚集到关节部位,就会引起肌肉变黑、疼痛甚至瘫痪,过去虽然采用过,但因为对人体有害被取消了。为了抢时间.上海基础公司不得不使出绝招,由第三分公司党支部书记、支部委员等五位共产党员带头,担负起这项任务。在他们的带动下,工人们都争先报名参战。坚硬的岩石,尽管有100公斤压力的水龙头开路,工具头仍无法顶动,只好再次采取加大油泵压力的方案。按常规油泵的压力只许用到每平方厘米320公斤,顶小动时,就逐渐往上加,最高时达到500公斤。这时电缆发热油压泵也发热,为了安全,只好停工,等冷却后,再往上加。就这样历经风险与磨难,管道安装全线竣工了。后来,人们把它称作“党员管道”。
    华能电厂建成后,两台35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同时运行,每天要吃掉煤炭6000吨,年耗煤量为180万吨至200万吨。这些煤从山西晋东南经太焦线、焦枝线运抵湖北技城港,再用船运至电厂专用卸煤码头。建好码头,必须抓住一年一度的枯水季节,时间紧、任务大。地处三江口的水底,地质复杂,大部分是风化岩层。根据设计要钻24个直径1.0米,深9米的岩孔,再将24根直径0.91米,高24.95米的钢管植入岩孔中,然后在水中18.5米标高和水上 31.5米标高处建筑12个面积10×10平方米,厚度3米的水泥混合平台。承担这项工程的上海基础公司,是一支技术力量精干,装备先进,颇存褒气的建设大军。在钻孔中遇到了最大的难题,就是商标岩无法钻,原定每天完成一个孔的任务,一个月内完成任务,结果一个月才钻完一个孔。按照这个速度,24个孔需要两年时间。这样就会严重影响机组的投产,怎么办?我们便派本厂外围工程负责人张寿龙,赴省向有关领导汇报,请求支援,结果省里派路桥公司总工程师、著名桥梁专家、全国劳动模范上官兴来工地与E海基础公司共同研究处理万案。路桥公司还组织了12台钻机前来支援,终于赶在汛期到来之前完成了钻孔任务。接着进行平台吊装,120块混凝土预制构件,件件都是庞然大物,最重的43吨。吊装这么大的构件,而且要在水上作业,谈何容易。开始大家束手无策,研究了很多方案都无法实行,在保证吊装质量、安全的原则下,决定租来四条大船,冒着隆冬湖面刺骨的寒风,赶运了四天四晚,将全部预制构件运完,并稳稳当当吊装成一个个平台。
    从瑞典国进口的c沃特尔螺旋式卸煤机,从驳船上将煤由输送带输送至容量为12万吨的煤场。从码头至煤场的输煤栈桥长达4300米,这在我国也是独一无二的。输煤栈桥,要跨越一条小河,栈桥单跨度为100多米,总重量达102吨。栈桥怎么过河。用什么办法吊装。当时,英国专家提出在河中间立一根或两根柱子,分段吊装。经过研究,认为明渠水太深,不便于立柱,并且要花300多万元的投资,造价太高。也有人提出,搭两个临时变撑,这些方案都被否决了。怎么办?时间非常紧迫,离机组投产的时间已经屈指可数了。我们会同中建五局的工程技术人员,大胆设想,拿出了一个方案,就是甩吊车整体吊装。这个方案既节省了立柱、搭支撑需要的一大笔开支,而且争取了时间。但102吨的栈桥必须要两台百吨级以上的霈车,整个工地才一台,最后采用两台顶一台大吊车。三台吊车,南岸一台,北岸两台。由于功率不,性能不一,吊装时要求吊臂高、低一致,速度也要求一致,用力平衡,高度、步调一致。吊装开始后,伴着指挥尖厉的哨音“哐当”一声,明渠栈桥不偏不倚稳稳妥妥搁在河两岸的支架上。当时,整个工地沸腾了,人们将安全帽抛向空中,在场的英国专家们,也心服口服。他扪说:这个办法我们从来没见过。
    由两电公司承担的一号高炉的汽包吊装任务,也是一道难关,要将重125吨的庞然犬物吊到55米的高度。当时英国专家提出搭架提升的方案。这个方案不仅时间花的长,同时做架子要花费10吨钢材。以肖永平为首的“西电”的同志们,根据自己的经验提出采用卷扬机吊装,既省时又省料,可是英国专家就是听不进,千个不答应,并提出按你们的干,我们不签字,出了问题,一切后果由你们负责。这时,我们指挥部的领导积极支持“西电”的方案,鼓励他们大胆干,吊装时,一辆大平板车临时充作主席台,上面坐满r华能总公司和我们指挥都的领导,职工们则席地而坐,十分简短的仪式过后,吊装开始,仅用两个小时,吊装胜利结束。当时,我心情特别激动。情不自禁地带头报以热烈的掌声,以表达对“西电”工人的赞颂和感谢。
    难度大、要求高、工作苦的焊接任务,也是值得赞扬的。电厂两台机组有数万吨设备要把它焊接成整体。钢材等级高,热处理工艺严格,稍有质量问题就会酿成灾难。担负焊接任务的西北电建工人,一般在50多米的高空作业,温度又高。为了抢时间,保证机组按期投入试运,他们整天坚持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汗流浃背,日夜奋战,共烧掉130多吨焊条,完成了2.4万多个焊接点,圆满完成了任务。后来经严格的磁粉、嘎玛射线和超声波探查,西电焊工焊接的焊接点,合格率均属 100%。经水压试验无渗漏;经生产运行检验,迄今未发现任何疵点。
    华能岳阳电厂工程建设中遇到的难度远远不只是前面叙述的几例,单就英方提供设备方面的图纸张数,无法计算,仪重量不下60吨之多。这些图纸从英方运来后,要分类编号、翻译、复印,再交由各单位按图施工。加上英方不能按合同时间提供图纸,有时一拖再拖,给施工带来很大麻烦,拖延了工程时间,影响了机组的“双投”。 

搞好协调  调动各方积极因素

华能电厂这么大的工程,单靠分公司和指挥部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协调好各方面的系,才能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电厂地处南、北、郊三角地带,涉及的单位很多,牵涉到上下左右、四面八方。工地有三大建设公司,还有几十个配合施工的单位,经常有一万多人上工地,吃、住和工作上的问题和矛盾很多。特别是工程建设上的近20多万吨物资,需要从国内外,四方八面组织调运来厂,涉及到空运、海运、汽运、铁路、海关、商检、保险、公安等部门。我们在这些方面,特别注意做好协调工作,并取得了好的成效。后来人们形象地把这些参与施工和协作单位称作“多国部队”,把分公司和工程指挥部称作“多国部队司令部。”
    从工程建设上的物资来说,不仅量大、品种多,而且运输、储存也特别困难。从英国进口的设备就有7.8万吨。这些设备装上远洋轮,走苏伊士运河,越印度洋,穿马六甲海峡,取道香港,停泊上海,然后换上江轮运抵洞氮码头卸船运至工地,不仅运输里程长,而且环节多。还有从国内组织的11万吨水泥,3万吨钢材,1.1万立方米木材.各种设备、材料、零配件,加起来也是愈万种万件。这么多的物资要从海内外,四面八方调运进厂,遇到的问题多,扯皮的事多,厂里头头们为此都感到头痛。为了保证工程的需要,确保机组“双投”,做到组织、调运完整无缺,万无一失,我们物资部组成专门班子赴上海、广州、武汉等地经常穿梭来回跑,到有关单位一家家去做工作,并多次把他们请到一起开协调会,疏通关系,解决物资组织、调运中的许多难题。我们考虑到岳阳一些专业物资供应部门,业务熟、渠道广、库容条件好,库存物资较丰富,仓库距工地近,我们就动员他们为国家重点建设服务,要他们担负起工程所需材料的组织供应工作。比如,由市金属材料公司、市建材公司分别担负工程用钢材、建材的承包供应;市木材公司担负工程用的木材供应;市石油分公司担负工程用油料的供应。我们按照工程要求的数量、质量、时间与这些单位分别签订了合同,满足了国内物资的需求。
    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我们对所有进口设备进行了严格的检查检验。担负这项工作的是岳阳海关和商检局,他们为华能岳阳电厂的建设,可谓是克尽职守,工作吃苦耐劳。我记得有一批设备空运到了广州,工地急需这些设备,海关的同志顾不上休息,派员到广州检查,从不讲条件。有时设备来多了,海关的同志检不过来,他们除了加班加点外,还帮助华能培训了4名监关员,加快了检查时间。商检局的同志,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对每一批进口没备都要经过严格的检验,他们事先派员前来了解情况,部署检验工作。为加快榆验速度,还派一名商检人员长驻工地。1988年7月,英国第一批5000吨钢筋运抵码头,省、市商检部门经过化验,发现其中200吨钢筋延伸力不符合要求。开始,英方不承认.他们又取样到香港作化验,才同意退货。还有一次发现支撑绝缘子损坏严重,在商检部门的有理有据的说服下,英方才认帐,为国家挽回了损失。
    华能岳阳电厂的总投资折币26.9亿元,除去外资折币19.7亿元外,剩下的内资全部由湖南省解决。正是陈邦柱省长当时说的,湖南人民从牙齿缝里省出一笔钱来建华能岳阳电厂,可见意义之大,责任之重。具体负责筹措、掌管、发放这笔钱的是岳阳建设银行。当时,正是中央下决心紧缩银根,压缩基本建没投资,华能的许多资金该进的进不了,该出的又出不去,严重影响工程进展。建行的同志为了筹措电厂建设资金,市支行派出副行长和城陵矶支行副行长,长驻省里疏通渠道,向省行领导汇报,取得省行的大力支持。由于省给华能岳阳电厂的资金不能到位,集资款也不能及时入帐,工程上又急需资金,市建行只得采取四处借款和发放临时周转贷款的办法来救燃眉之急。1989年他们利用私人关系从新疆银行拆借了资金1000万元,1990年至1991年又四次发行临时周转贷款1.1亿元,为华能电厂应急分忧。在整个筹建阶段,市建行不但千方百计为华能筹措资金,而且及时帮助企业审核帐目,加强财务管理,杜绝不合理开支,减轻企业负担。
    为确保旋工的顺利进行,我们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华能岳阳电厂,地处岳阳市南、北、郊三区的结合部,南北长10多华里,施工、居住分布在10多个点上,无围墙、护水.四通八达。大大小小100多个施工单位,一般情况下有6000多人施工,高峰期多达10000多人。民工队伍米自全国13个省的53个县 (市),人员复杂。工地价值10多亿元的进口设备以及国内组织的大批钢材、木材、水泥等建筑材料,因缺少仓库,无法集中保管,给安全保卫工作带来很大困难。被誉为“御林军”的公安处的同志,始终贯彻了“积极预防”的方针,依靠当地政府,发动群众,重点围绕要害部位和关键环节,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安全保卫工作。由于市、区公安机关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厂里公安机关的艰苦工作,各施工单位采取了严密的预防措施,工地未出现重大事故.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为了协调各方面的关系,指挥部专门成立了指挥调度室。指挥部坚持每周一次例会,调度室每天一次调度会。凡是重火问题,由指挥部开会研究解决。日常工作遇到的具体问题,由调度室协调解决。矛盾最多的是施工和安装单位之间的矛盾;进度和质量之间的矛盾;图纸、设备、物资、资金供应的矛盾;工农之间的矛盾;还有新厂和老厂之间的矛盾,可谓是矛盾重重。这些矛盾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合理的解决,就必然影响工程进度,延误时机。由于我们的协调工作做得比较好,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真正做到了齐心协力,团结奋斗,互相体谅,互相支持,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保证r工程如期如质的完成。 

领导的关怀  巨大的促进

华能岳阳电厂整个工程建设和两台机组的顺利投产发电这是与中央、省、市和华能总公司的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和关怀所分不开的。早在1986年确定厂址的时候,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宋平同志亲自到岳阳视察,亲自参加选点。由于有岳阳与石门之间的选择,引起了中央领导的关注。李鹏总理先后有四次签字,最后确定在岳阳。1987年3月.李鹏总理亲自视察厂区,对我们的征地拆迁和前期准备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赞扬在老厂周围搞扩建,是“小鸡生大蛋”。还亲笔为我们题写了“华能岳阳电厂”厂名。陪同李鹏总理视察的有丁关根、姚振炎、熊清泉、陈邦桂等中央和省委主要领导同志。1988年3月12日,该工程购进英国设备借贷合同在人民大会堂同英方举行签字仪式,姚依林、钱正英等党和周家领导人亲自出席了签字仪式。
    省委、省政府更是高度重视,亲自领导。省里主要领导熊清泉、陈邦柱、汪啸峰、刘正、刘夫生、董志文、俞海潮等都多次亲临现场视察指导工作。为了加强对工程的领导,省里专门成立了“华能岳阳电厂工程领导小组”,陈邦柱同志亲自担任组长。成员有省政府办公厅、建委、计委、物资、银行、海关、商榆、电力局等有关负责同志,由省建委主任高锦屏同志任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领导小组先后在长沙、岳阳多次开会,专题讨论研究华能电厂建设工程的问题,号召各级各部门支持华能工程。按照陈省长的说法,湖南严重缺电,省政府就是“电政府”。陈省长多次深入工地,了解情况,慰问职工,帮助解决难题。领导小组的其他同志,也是经常到工地检查指导工作。在选调干部,解决资金、供应物资、解决施工遇到的困难等方面,省里领导做了大量、有效的工作。
    市委、市政府也是十分重视和关怀的。施工阶段,市里从各部门抽调和借聘了几十名骨干支持电厂建设。时任市委书记的储波同志多次强调市直各部门、各区乡要大力支持华能电厂建设,作到事事处处“开绿灯”。为加速电厂建设,市委、市政府专门下达了一个“关于支持华能岳阳电厂建设的决定”的文件。强调各区、各部门从各自的工作和业务角度给华能电厂提供方便和支持,并明确规定征地拆迁费用按政策规定给予15%的优惠。由于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各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华能电厂在建设期间,凡是涉及需要地方上解决的问题,都是不讲条件,不讲价钱,尽心尽力支持帮助解决。由于地方关系处理得好,受到r华能总公司的高度评价。
    要建电厂,电力部门是业务主管单位。尤其是建华能电厂,由于体制不同,不得到电力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也是寸步难行。这项工程从开始筹建到建成投产,始终得到了电力系统的重视和关怀。能源部黄毅诚部长,1991年11月亲自视察了现场,对工程建设作了许多重要指示。为了解决新厂和老厂之间因体制不同带来的矛盾,提出将老厂有偿划归华能领导,实行新老厂合并。省电力局在华能工程开始时,对拆除老厂那么多房子,确实是顾全大局,作出了牺牲和贡献。
    厂里整个送变电工程,从设计、施工到验收、运行,都是省局直接负责管理。从而确保了电厂按期送电。整个电网的调度,都离不开省局的支持帮助。
    华能总公司是电厂的主管单位和直接领导,对岳阳工程建设一直是高度重视与关注。施工建设中的每个重大项日,都是总公司亲自过问、亲自决策。工作中遇到什么难题,都是主要领导出面帮助解决。汪德方董事长、郎、唐、王副总经理都多次到现场视察指导工作。1991年工程进入关键时刻,由于英方的图纸及设备不能及时供应,严重影响工程进度,唐阜、王玉田副总经理派工作组去英国催促,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才扭转被动局面。当煤码头、输煤栈桥和水泵房施工遇到困难时,王玉田副总经理亲自坐镇,组织指挥外围工程突击战,攻破了一个个难关,使工程走出困境。当一号机并网发电后,9台球磨机不断出现烧瓦和密封圈漏粉,严重影响发电的关键时刻,王总日夜坐镇现场,帮助分析原因.研究措施,直到攻破难关为止。特别是1991年要实现两台机组“双投”,任务十分紧张而艰巨,王总在这年下半年大部分时间是坐镇岳阳指挥战斗,终于在离年关只差两天的1991年12月28日晚上,胜利实现了“双投”。由于王总对岳阳工程指挥得力,也被能源部授予1991年全国投产1000万千瓦“功臣个人”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