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难忘的岁月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31 03:32

——忆岳阳专区初创时

汤志雄 熊楚剑 金晴川


    1964年6月上旬,中共湖南省委决定,将原湘潭地委改为湘潭、岳阳两个地委,把原属湘潭专区管辖的平江、湘阴(含今汨罗市)、岳阳、临湘等四县和原益阳专区的华容县划出来,共五个县组成岳阳专区。从此,湘北大门巍然耸立,岳阳地区的建设与发展,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在纪念岳阳、湘潭行政区划分设3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几个原来从事办公室工作的同志相聚在一起,回忆起岳阳专区初创时期的日日夜夜,感到格外亲切,许多情景还历历在目,当年那种高度的组织纪律性、勤俭办事的精神、艰苦深入的工作作风,还深深地铭刻在我们的记忆里。

打起背包就出发


     岳阳、湘潭行政区划分设,是毛主席亲自提出和多次过问下所决定的。1961年,毛主席在湖南视察听取省委负责人汇报情况时,第一次提出岳阳是否划个地委。 1963年春,毛主席来湖南时又提了这个问题。1964年春天,毛主席路过湖南时再一次问及这件事。省委书记张平化向毛主席汇报了湘潭与岳阳分开的想法,毛主席表示同意。从1961年到1964年的三年时间里,毛主席先后提过三次。这说明毛主席对建立岳阳地区何等重视、何等关心!省委自主席提出划一个岳阳地委后,就开始酝酿和准备,由于当时还处于困难时期,条件不具备。到1964年,国民经济开始好转,把湘潭与岳阳分开在工作上也确有好处,条件也基本成熟。所以,至1964年6月,省委决定,单独成立岳阳地委,设立岳阳专署,并明确:由赵处琪同志任地委书记。张月桂同志为副书记,李满全同志任副书记兼专员,赵凤祥同志为副书记,李兴尧、温兰田同志任副专员。
    6月中旬,出任第一届岳阳地委书记的赵处琪带领新上任副专员李兴尧和工作人员汤志雄等奔赴岳阳。途中,他对随行的几位同志说:这次到岳阳的任务,就是为分设岳阳专区作准备。毛主席对设立岳阳专区非常重视和关心,我们一定要把这件事办好。首先是要为地专机关驻地选址多出主意,一定要选一块地理条件好,花钱又少的地方,并叮嘱大家既要实地察看,多听取当地干部群众意见,又不能大肆张扬,要注意保密,以免造成混乱。 
    在岳阳县,大家在赵处琪同志亲自带领下,由县里一位同志引路,头戴草帽,脚穿草鞋.冒着酷暑高温,在金鹗山、南津港、东茅岭一带,整整跑了三天,边走边访,边看边议,逐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美的建设蓝图,为岳阳专区的建设拉开了序幕。   
    成立岳阳地委的决定宣布后,当时任地委副秘书长的李养龄带领金晴川等五位同志到岳阳打前站,为 8月1日 正式开始办公作准备。他们接到通知,带点简单行李就提前赶到岳阳,参与岳阳前线办公室的工作。在当时岳阳县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他们很快借好了岳阳县交通局、水利局等办公楼和一个礼堂作为岳阳专区临时办公和住宿的场所。县水利局刚刚竣工的一栋两层办公楼,条件相对好一点,就借了第一层作为地区领导办公和住宿用。地委机关在交通局楼房办公,其他地直部门大都安排在对口单位办公。当时不但办公场所拥挤,住宿条件更差,大家都集中挤住在城关镇的礼堂里,开的都是临时铺、单人铺。
    7月下旬,由湘潭分往岳阳的干部正式确定,但是,当时有一部分干部在湘阴县的社教点上。干部名单宣布没几天,在湘潭的干部就立即出发,乘火车于30日到达岳阳。而在湘阴办点的干部,仍在点上工作,搬家也没顾上。赵处琪书记当时也正在社教点上,个人行李也没顾上回去拿。汤志雄同志本想回湘潭安顿一下,带几件简单行李,因不便开口,也没去成。一直到家属过岳阳来,两次搬家都是由机关的同志代劳,个人的行李直到春节休假才打开。
    那时的干部,组织纪律性好,事业心强,说走就走,不计较个人得失,不讲半点价钱。许多干部一方面把能到一个新的专区工作,看作是组织上对自己的信任;另一方面也为能建设一个新的专区出力,感到兴奋和自豪。所以大家的热情都很高,组织上一声令下,高高兴兴,打起背包就出发。

一个钱当两个钱用 


    岳阳专区设立之初,条件艰苦,困难很多,资金十分紧张。当时,建专区的经费只有130万元(从湘潭专区分出30万元,省里拨给100万元),而这些经费要分摊到地委、专署以及地直机关等共36个单位,除了从湘潭带过来一部分办公用具外,其他一切都要建设和添置。为了搞好建设,节约开支,地委成立了筹建处,由副专员李兴尧同志担任总指挥。那时,尽管压力很大,但同志们精神振奋,情绪很高,大家精打细算,勤俭节约,一个钱当作两个钱用,力争把事情办得既好又省。可以说,人少、钱少,事情办得多、效率高,是当时工作的一个显著特点。

岳阳专区刚设立时,党委部门工作人员从湘潭过来的只有60来人,一部分干部又下到社教点上,在机关工作的人很少。事情千头万绪,人人都得加班加点。在家工作的同志,一切行动听指挥,没有白天黑夜地干。开始的时候,地委的办公经费都是从岳阳县财政借着用的,一些开支总是算了又算,从严从细打算,严格按计划办事,不能乱花一分钱。记得有一次,办公室在添置办公用品时,给几位书记买了4把铁壳 8磅 热水瓶。赵处琪书记知道后,在地直机关干部大会上,严厉点名批评了办公室的领导,并要求以此为鉴,要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勤俭节约办一切事情。

为了勤俭节约办一切事情,机关的同志们自力更生、自己动手,能够自己办的事就自己办,自己能够办多少就办多少,想尽千方百计少花钱。譬如,要添置办公用具,就从平江买来木材,请木匠加工;要搞基建,就在基建地请人指导,自己平地、烧砖;基建完工了,场地的清扫、电线的安装,都是自己动手;院子里的修路、绿化,都是干部用自己的双手通过义务劳动完成的。地委院子里要修沙石路,为了节省经费,办公室的同志从临湘县用火车运来沙石,并动员全机关干部肩挑车拖,把沙石运回来,又从公路段请人作技术指导,自己平地施工,硬是把路修好了。

正是凭着这种艰苦创业、勤俭节约的精神,凭着这种群策群力、勤奋工作的热情,仅仅用了半年时间,地委院子里10栋平房宿舍、1栋厨房就建好了。1965年春节前,地委干部搬进新宿舍既办公又住宿了。不久,3栋2层的办公楼,也相继建成。平房宿舍每栋平均不到8000元,3栋办公楼平均每栋也只有2万多元,每平方米造价大约只有32元。

    一心扑在工作上


    专区设立之初,工作条件相当艰苦。但是,机关工作人员满腔热情,一心扑在工作上。
    当时,工作基本上分为两摊子:大部分干部在湘阴搞社教,少部分在机关忙于建设和日常工作。在机关工作的干部,用短短的时间,就使从湘潭分来岳阳专区的干部都有了一个“家”。在农村蹲点的干部尽管条件差,但毫无怨言,与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大家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要把岳阳的工作搞好。
    汤志雄同志还记得,赵处琪同志担任新的岳阳地委书记后,忙得不可开交,他工作千头万绪。前方后方两头跑,没日没夜地工作,从没有节假日。尽管新摊子事情多,他仍把主要精力放在社教点上,而且身体力行。开始,在湘阴住在一家特困户家,床铺底下还养着猪。后来,到华容农村,又是住在一个农户的牛棚里。那时候,交通条件比现在差多了。从岳阳到华容还没有通车,从一般干部到地委领导都是坐船。就是赵处琪书记、李满全专员在华容蹲点期间,大都是自己骑自行车,有时候还要步行几十公里。大家东奔西走,干劲总是那么足!
    熊楚剑同志至今还浮现着到岳阳后第一天的情景:1964年7月30日,他随湘潭分来的同志们一道,手里提着几件简单的行李,乘火车来到岳阳,中午,草草收拾一下,下午就一头埋在工作里,起草成立岳阳专区的文件。第二天,文件就发下去了。
    金晴川同志回忆说:当时,整个机关只有两台吉普车,到后来才买了一辆卡斯69,机关干部下去全都是坐公共汽车。张月桂同志是地委副书记,他在岳阳县郭镇乡办点,大部分时间都在点上,有时候,在机关开完会,午饭也不在机关吃,又到郭镇点上去指导工作和参加劳动。
    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大家都感到最感人的是当年的好思想、好作风、好传统,工作起来,没有白天黑夜,没有星期天,没有节假日,不讲条件,不问报酬,不争荣誉,只有满腔的热情,只有永远也使不完的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