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落实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一段回顾

来源:史志办 日期:2015-03-31 12:00

1983年岳阳地。市分设,11月份组织上调我到地委统战部任部长。走马上任的这一年,正值拨乱反正,纠正“左”的错误,落实统战政策的关键时刻。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当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引举唐朝文学家韩愈的《祭鳄鱼文》说:“现在,我们不妨也来套用一下韩愈这段话。我们说,一年不落实,三年;三年不落实,五年}五年不落实,七年。同志们,今年再搞一年,就是七年了。七年不落实,谓之冥顽和抗命,这难道不是公公道道的吗?这里的问题,实质上是涉及对中央的态度,在政治上是不是同中央保持一致的问题,这样一个重大的问题,能含含糊糊吗?”作为一级统战部门,认真落实统战政策,是责无旁贷的。于是,我们按照中央的部署,以最大的务实精神和最大的魄力,认真抓紧,努力把统战政策落到了实处。

深人基层  狠抓落实

为了使党的统战政策落实到基层,统战部组织了由我带队的10人工作组,从1984年4月初开始至当年12月,先后下到岳阳地区所辖的5县和3个农场,以及地直机关的15个单位,帮助落实政策。工作组每到一个单位,主动争取单位党政领导的支持,根据落实政策任务的大小,驻时在一个月左右。主要抓好三个环节的工作:一是广泛宣传发动,统一思想认识。工作组既出面召开有关会议宣讲党的统战理论和政策,又将统战理论、政策的宣传贯穿于办案的全过程,肃清“左”的影响,普及统战知识,疏通落实政策的渠道,把政策交给群众。二是组织各部门协作,与当地统战、对台、侨办、公安、法院、民政等部门分工负责到底。在宣传发动的同时,全面摸清需要落实政策人员的底子。然后,召集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与人事干部会议,将申诉人的名单连同他们的申诉材料分发到有关单位,责成组织专人办案,限期完成任务。三是及时拍板定案,抓紧落实兑现。为了使每个问题处理既符合政策,又合符单位和个人的实际.我们把应处理的问题带到各单位,同单位的主要负责同志一起拍板定案。对被落实的对象,随即下文,落实兑现。从而,加快了工作进程。事后,为了使工作落到实处,还采取“杀回马枪”的方式,对每个县、单位的落实政策的情况进行一次回头看:看当初拍板处理的问题是否兑现;看我们自身思想的逐步解放,对一些无“红头文件”规定,前后处理不一致的问题则进行补火,不留尾巴。

在这一段时期,地委工作组和县、场共受理各类统战对象提出的问题1683个。对这些问题,通过逐个调查研究,作了妥善处理。除部分维持原议、需做好说服工作外,撤判30人,纠帽26人,修改政治结论32人,恢复干级20人,恢复工作51人,退休改离休和退职改退休18人,工资升级3人,补发工资31人,给予困难补助60人,补发安葬费10人,补发定息5人,退还查抄财物51人,退还罚款6人,清退房产(含宗教团体和工商联房产)31755.4平方米,解决和恢复粮食户口271人,认定起义投诚人员197人,否定217人。当时地委对我们落实政策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不但解决落实统战政策所需的人、财、物的问题,而且体现在放权、鼓劲和解难等方面。如对一些在统战工作中有较大影响和贡献的人员的粮食户口和工作安排等问题,凡经地委统战部提出,很快得到地委批准。对一些无“红头文件”可循而又应该解决的问题,我们在实事求是的原则上给予解决,这些都得到地委的支持和鼓励。还有一些拿不准的问题,请示地委主管书记时,也能及时给予指导。我们组织工作组深入基层,一步一个脚印地落实统战政策的作法,得到了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赞许和肯定,地委领导曾多次在部、办、委、局负责人会议上推广统战部的工作方法。当年,地委书记詹顺初把推广地委统战部一个县一个县落实统战政策的做法,作为改进工作方法的一项措施,在全省地、州、市委书记碰头会上作了汇报,得到省委书记毛致用同志的肯定;这年《湖南工作》还全文刊登了地委统战部《我们是如何落实起义投诚人员政策的》的文章。行署专员、地委副书记梅楚波、地委副书记文启龙也曾在地区县、场书记会议上推广,由统战部部长带队,一个县一个县抓好统战政策落实的经验,强调以这种务实的工作方法做好工作。在这年的6月全省政协五届二次全会和1985年元月全省落实政策会议上,我们都作了专题发言,得到与会同志的好评;省委落实政策办公室还将我们上报的7个材料,编入4期简报转发全省;同时,省委统战部领导多次在有关会上肯定、表扬岳阳地委统战部的工作,称赞落实政策工作组是一支务实精神强,特别能战斗的队伍。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统战部部长杨静仁到湖南视察工作时,专程来岳阳听取汇报,对我们落实统战政策工作表示满意。

实事求是  有错必纠

1984年,落实统战工作已经7年了,遗留下来的问题,除一部分是有“红头文件”可依照处理的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尚无“红头文件”或“红头文件”规定不具体的问题。怎么办?我们认为,不能躺在“红头文件”上睡觉,而要联络毛泽东同志提倡的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和邓小平同志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强调的“我们的原则是‘有错必纠’凡是搞错了的东西,统统应该改正”“要尽快实事求是地解决,干脆利落地解决,不要拖泥带水”的指示精神,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地进行处理。我们的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全面考察,历史地分析问题。湘阴县原工商业者吴湘楼,因1966年一群小学生和其外甥唱儿歌时有歪曲领袖形象的词句,有关部门即抓住吴9岁的外甥审问,加罪于吴而判刑5年,吴在服刑期间死亡。l 979年虽经法院复查撤判,但判决书上仍有“事实存在,量刑不当”之词。看档案.旁证俱在,供认不讳。就案卷复查,很难从根本上推翻原判。于是,我们对吴的历史和当时情况进行全面分析,认为吴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虽在国民党军中任过职,但在黄埔军校期间当过周恩来同志的秘书,受过革命熏陶。解放前夕,参加公职回农村成家的,对他们的家属和未婚子女,参照错划右派改正的有关文件,解决了其城镇粮食户口。仅平江县就有120人解决了粮食户口问题。

四是开阔胸怀,从党的事业考虑问题。平江县一位去台人员亲属、错划右派的妻子,1949年参加工作,丈夫划为右派后,1958年随夫调往湘潭某厂工作,1961年该厂又将她精简随夫下放农村。丈夫错划右派改正后,已由平江收回安排工作,其妻本应由湘潭某厂收回,经多次与该厂联系,厂方始终将其视为正常精简下放而不同意收回。我们工作组在落实政策时,收到她的申诉后,经过分析,认为其属不正常精简,应予收回。而厂方却坚持己见。我们即请示地委主管书记高峰,高峰同志明确表态,同意平江收回,后安排在平江粮食系统工作。

五是着眼大局,重点解决问题。在落实政策中,地委决定对一些为统一祖国和“四引进”作出了较大贡献和影响较大的人员,作为重点解决对象。如湘阴县去港人员亲属、县政协常委邓再湘,与其在香港的叔父取得联系后,为发展湘阴玻璃厂引进技术,勾通产销渠道,1983年使这个厂扭亏为盈,扩大了生产规模,安排就业人员70多个。为解决他的后顾之忧,进一步调动他的积极性,我们报请行署专员梅楚波批准,解决了他一家6人的国家粮食户口。临湘县去台人员梅可望是台湾的上层人士,其堂弟、县政协委员梅可罕,在1978年前一直过着无依无靠无家可归的流浪生活。以后情况虽有所好转,但仍有很多实际问题,39岁还未成家。在落实政策中,我们为他解决了城镇粮户,安排为全民职工,退赔他一问房屋的折价款,帮助成了家。人们说他那年是“四喜临门”。

六是否定“文革”,干净彻底地解决问题。平江县在落实政策中,发现该县在“文革”中对下放户的私房进行低价收买。“文革”后下放人员返回要求发还房产。在县里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我们主动做工作,讲清“文革”时房产部门和有关单位低价买进私房,是一种不合法的行为,应随着彻底否定“文革”而否定不合理的买卖关系。并从统一战线的角度出发和县里有关部门先后妥善处理了该县长寿镇原工商界9户的房产问题。事后,引起了县政府的重视,指示房产部门对城关在“文革”中低价收购的33户房产拟定处理方案。并对全县此类问题以政府名义发文,提出了10条处理意见。较好地解决了全县房产问题。当时正在平江检查工作的地委书记詹顺初,副书记文启龙也作了指示和肯定。事后,地区行署又将此“意见”批转各县、场和地直单位,促进了全区此项政策的落实。

政策落实 效果明显

由于党的统战政策落到了实处,对巩固和发展岳阳地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调动了各方面人士的积极性,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和振兴岳阳经济带来了良好效果。

一是增强了对祖国的向心力。临湘县委、县政府、县政协收到国务院特邀客座教授美籍华人、法学博士李谨惕先生从美国旧金山发来的信,对家乡照顾解决了他弟弟和侄子的粮户及工作问题表示衷心感谢,并说他将这种感激之情致书党中央胡耀邦同志,赞颂祖国通过“拨乱反正,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平反了冤假错案,促使天下归心”的好政策。这年7月中旬,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馆艺术鉴定顾问、著名画家薛锋得知家乡湘阴县委为他落实政策,并发给400元补助费时,他主动将钱献给湘阴县图书馆少年阅览室。一位退休的台湾高级官员当年绕道回大陆探亲,因听说老家将他祖坟平毁,到长沙后不想回家乡汨罗探望。汨罗县委知道后派专人去长沙接他回汨罗作客,回到家乡他看到祖坟依然如故(当地政府早将其祖坟修整如旧),前嫌尽弃,顿时增添了无限的乡情和归思,走时挥泪相别。这些事例,在海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二是沟通了两岸同胞亲情。湘阴县去台人员亲属、副县长伏煌曙平时注意结合自已的工作,走访“三胞”亲属,了解情况,鼓励他们为台湾早日回归祖国出力,并通过两次赴港会亲,帮13人取得了通信联系。一位从台湾绕道回临湘探亲的先生,看到当地政府不仅为他的女儿安排了合适的工作,还安排为县政协委员,又解决了他妹一家4口的粮食户口,深感祖国亲、家乡好。离别时,他向政协同志表示,回台湾后召集临湘同乡会介绍大陆形势,传递家乡讯息。事后,把临湘在台人员名册托人带回,还派侨居美国的儿子回国讲学。临湘县台属、政协委员谢应林通过落实政策十喜临门,《湖南日报》1984年8月291日为此作了报道。消息传到在台湾的父亲.触动了他父亲的思乡情,对眼下不得团聚表示惆怅,嘱托儿子,他死后,要将他葬在家乡的土地_上。临湘县政协常委、起义人员朱志熹,1953年因历史问题被判刑15年。1980年落实政策后,他对过去的坎坷不计较,对今天的好时光十分珍惜,表示要为更多的人着想,为党的事业尽心,并主动协助县委统战部和乡党委做好统战工作。1984年他年过花甲,为沟通“三胞” 亲属的关系跑遍了附近5个乡镇,行程500里,走访了15个去台人员亲属,宣传统战政策,了解去台人员情况,为11人沟通了联系。还与邻乡的一位老人去港与女儿会面办理出境手续。

三是调动了各界人士的积极性。平江县原工商界5位退休人员和一位退休老中医在城关办起了示范药店,服务社会。开业44天,就诊人数1100多人次,而且看病不收诊费,检药交代煎药方法,加工药物遵古泡制,品种齐全,货真价廉,深受群众欢迎。华容县政协委员、原工商业者余彬和是一位有40多年加工、泡制和贮藏管理经验的技术人员。落实政策后,他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别人,带出徒弟200多人。他还被华容卫校聘请担任兼职教师,为三届中药训练班的 120名学员讲授中药加工、泡制、保管等知识,受到当地政府的好评。汨罗县教育界知名人士、党外知识分子黄觉临,落实政策后,当选为县人大副主任,他感慨万千,决心为党的教育事业献出毕生精力。他串连学友与同事积资5万元,创办了私立屈原中学,为发展中学教育事业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四是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泪罗县政协委员、台属任继志落实政策后,热心做“四引进”工作,其侨居美国学者、侄儿任先民连续三年回国讲学,在1984年7 月份还与省里签订了一项兴办糖浆厂的合同。他回美国后曾多次来信汨罗县,表示要为开发家乡资源,为提炼高岭土提供技术、设备、资金。香港邓海鹏先生看到在湘阴的侄子一家解决了粮食户口,并安排他侄子担任玻璃厂副厂长,当年三次来湘阴洽淡搬迁和改造玻璃厂等事宜。后又投资近万元港币筹建厂房。汨罗县铜盆乡侨属岑一华自筹资金,办起一家有38人的经济联合体,生产皮鞋、皮鞋模具和塑料制品,共36个品种,年产值15万元,岑被选为该乡两户一体副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