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解放初期整顿和改进小学教育的回忆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31 03:36
    1953年上半年至1954年上半年,湘阴县人民政府先后组织大批干部,在全县范围内分两期三批开展了整顿和改进小学教育工作(简称小教整改)。当时,我在第十九完小(后改称长乐完小)教书,兼任区教育工会主席,被抽调参加第一期小教整改工作组,进驻湘阴六区(现汨罗市白水镇、古培乡、大众乡一带)。这次小教整改,立足于积极的正面教育和疏导,从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入手,最大限度地调动积极性,扎扎实实地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促进教育事业的进步和发展。   
    1953年全县已经完成民主改革的任务,广大农民群众开始走上合作化道路,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紧跟着要求在文化上翻身,首先是希望人民政府多办几所学校、让孩子们上学读书。当时,一部分乡村干部,小学行政领导和教师,没有很好地在充实学额,提高教学质量上做文章,而是一味追求多办学校,办大学校,以满足各阶层群众入学的要求,结果,带来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许多地方办校不顾主客观条件,盲目发展,超越了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二是在全县范围内,不论是完小还是初小,普遍而严重地存在着忙乱现象;三是学校布局很不合理;四是部分学校行政领导和教师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偏低,教学质量差。极个别的坏人乘机钻进教师队伍,从中作祟;五是学校师资、学生等各方面情况不明,底子不清。这些都有碍于办好基础教育。这年上半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了 “关于整顿和改进小学教育的指示”。7月,湖南省第四届教育行政会议作了部署,决定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小学整改工作。湘阴县抽调5人参加了长沙的整改试点,8月23日,成立“湘阴县整顿小学委员会”,县长高臣唐任主任。8月26日至28日,召开全县各学校行政扩大会议,传达贯彻上级的指示精神,正式部署整改工作。旋即从文教助理、小学校长和教师代表中抽调142人,经过几天培训后,分别下到城关一、二、三、六、十一等6个区,开展第一期小教整改工作,并以三区和六区为重点,先行一步。
    湘阴县第六区,包括双托、明月、东城、两桥、黄石、万福、月江、古培、关白、群乐等20个小乡,54000人口,有初小50所,完小3所,教师147人,工友8人,学生4600人,所有初小分别由完小和中心学校辅导。
      我们在六区的小教整改是分四步进行的。第一步,宣传政策,发动教师,结合教学,摸清情况。首先召开全区教师大会由区委负责同志作了动员报告,学习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学习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和政务院关于改进小学教育作的指示及其它有关文件。通过学习,提高思想觉悟,明确小学教育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以及小教整改的目的意义,使广大教师积极投入整改。接着,工作组分别深入到各完小、初小,结合教学,开展调查研究,摸清情况,准确、具体地核实各项数字。这是完成整改工作的基础工程,因当时县委宣传部和县文教科对全县小学多方面的情况不甚了解,或只有粗略的了解。各区乡领导忙于民主改革,加上部分同志指导思想不甚明确,没有重视掌握所属学校的具体情况;各完小对自己的辅导小学也往往只满足于表面现象的了解,缺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所以将全面深入地摸清情况作为整改工作的第一步。第二步,发动教师总结工作经验与教训,主要是教学的经验与教训,明确业务指导思想,制定和修改工作规划。通过单位、个人总结,既肯定成绩,鼓舞信心,也要找差距,看到存在的问题。为了把这一步搞好,我们在各完小辅导区内,都培养了两三个好的典型作示范,很快掀起了一个总结交流经验的热潮。在这个型基础上评选先进,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并对个别钻进教师队伍的坏人或犯有错误的教师,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采取个别教育处理,不在教师中造成紧张气氛。通过这一阶段的活动,使教师进一步懂得整改不是整人,而是克服缺点,纠正错误,从而放掉“包袱”,轻装前进。然后,学校和每个教师制订和修改了工作计划和教学计划,使之更符合实际,更有指导作用。第三步,制订和实施整改方案,开创学校工作的新局面。第四步,召开总结大会,表彰先进,号召教师们乘胜前进,继续自觉地进行整改。由于在整改工作中始终把积极正面的思想教育放在第一位,解决了学校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当时,我和兰再根同志安排在第十四完小搞整改工作,时间一个多月。这所完小有教职工12人,设5个高小班,3个初小班,307个学生。其辅导区内6个乡,有15所初小,教师近30人。记得工作开始时,老师对整改心存顾虑,认为带了一个“整”字就是整人,有的老师说,整顿来了“三员”(党员、团员、工会会员)好,不是“三员”不得了。有的老师家庭出身不好或历史上有污点,怕这一整一改,自己好比老鼠进了倒须篆,不死也要脱身毛。还有的教师说,干不干20 万(当时工资,现币20元),要提高教学质量,加点薪水就好办。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进行宣传发动后,注意以普通教师身份出现,和老师们同吃同住同工作,通过做耐心细致、启发和疏导工作,老师觉悟有了很大提高,消除了误解。同时,从教学入手,与老师们一起订教学计划和备课、听课,组织公开教学,推进教学改革,从中发现和培养典型,做扎扎实实调查研究工作,其时我在完小听课20余节,在校区各初小听课15节以上。这样,与老师们逐步建立了感情,有了共同的语言,促进了教改工作顺利进行。
    通过在六区参加小学整改工作,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肯定的:
    第一,提高了教师的思想觉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教师们充分认识到基础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体会到党对知识分子是重视的、爱护的,从而增强了为教育事业奋斗终身的信心和决心。据调查统计,在整改前全区有40余人不安心教育工作,想升学或另谋出路,通过整改,大部分都安心下来了。
    第二,克服了混乱现象。这个区各学校的混乱现象原来十分严重,来自校外的主要表现是:区乡干部随意抽调教师参加中心工作,随意通知停课,美其名目“服从中心”;机关团体或企事业单位占用学校房子等,打乱了正常的教育秩序;学校产权未定,校群关系处理不好,经常闹矛盾。来自校内的混乱现象则更为严重,主要表现是:少数教师政治思想觉悟不高,不安心工作,闹不团结;学校工作计划性不强,甚至没有计划,打糊涂仗;没有建立或健全教学制度,如上课无准备、考试多、作业倚轻倚重等;教师业务素质不高,工作效率低,学生成绩差,留级面大,(有个学校一年级学生30人,留级的就有1 6人);在扩充学额上,拉扶凑数,连有了孩子的妈妈也收进来读小学;校舍不够,设备很差(如第14完小有教师12人,只两间很小的寝室,39初小用一个碗柜伏着当办公桌用,第56中心学校有239个学生,只有170张课桌)。这些问题,有的在整改期间解决了,有的引起了县、区、乡领导的重视,已经研究或着手解决。如全区有11所学校需修缮,共需资金9710万元(旧币),除区、乡自筹部分外,拟请上级在本年度内拨款2190万元(旧币)。各校也针对本校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克服了忙乱现象,保证了学校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三,总结交流了经验,鼓舞了信心。有一位老师总结后风趣地说:“老夫经验如海水,这里只有一调羹。”在总结交流经验的基础上,全区评选了 7名优秀教师。做到学有榜样,赶有标兵。教师们都满怀信心地投入整改,为办好学校、教好学生争做贡献。
    第四,调整了学校布局和班级编制。为了便于学生上学,又保证课堂教学质量,整改中采取了合班并校的办法,调整了学校布局和不合理的班级设置。全区根据实际情况,将水口乡的第三初小合并到42完小;杨柳乡的15初小,只有18个学生,便合并到14初小;黄石乡的37初小与38初小合并。当时单人校多,复式班多,有5个学校是一、二年级合班,三、四年级合班;另5所学校是一、四年级合班,二、三年级合班。对这些不合理班级编制,均进行了调整,一律改为一、三年级合班,二、四年级合班或单独开班。
    第五,加强了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整改,全区147名教师中除7名优秀教师外,胜任工作的约占17%,大多数是基本胜任或勉强胜任的,须作个别调整的只有3 人。为了适应教学需要,尽快培养提高师资水平,各校采取由文化水平较高的教师不定期地讲授文化知识课,组织参加星期日学校学习,加强教学研究,举行公开教学和示范教学等多种形式,培养提高师资水平。同时,强调加强业务学习,自学成才。对个别业务水平确实较低,不宜当教师但工作表现好的同志,另作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