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王震视察华容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8-07 03:54
    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政坛上风云莫测。身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国家农垦部长的王震同志,却不辞劳苦,不停地奔波于湘、鄂、赣三省,脚踏实地地大抓农业生产。
    1971年,我任中共华容县委书记。 6月11日 上午,接岳阳地委电话通知,说王震同志要来华容。我可能是一种职业本能的反映(长期在部队做保卫工作),马上想到:“在这风云莫测之时,一位高级将领、国家农垦部长,到一个县来干什么呢?”我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做好安全保卫工作,便同人保组的负责人商量具体方案。下午4时许,王震同志在岳阳地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张月桂、君山农场党委书记李朗秋陪同下,驱车来到华容县城。我和县委、县武装部的几位同志在招待所迎接。当时县里没有宾馆,王震同志就在招待所一间普通房间下榻。年已花甲的老将军精神爽朗、乐观,说话很有风趣。他见我身穿军装,笑着问我:“你这个当兵的懂农业吗?搞几年啦?”我按照部队条例规定站起来回答:“四年啦,主要向地方同志学习。”他点点头说:“好。”在谈话中,服务员往来端茶送水,王震同志想向小服务员问点啥,便象老人喜爱孩子似地对刚转身离去的服务员喊了声:“姑娘,来。”此时,服务员可能没听清,我又补喊了一声,但她已走出门。我立即意识到可能是误会,便忙向王震同志解释:“这地方的民间方言俗语,叫姑娘的含义和其它地方大不一样。”他问:“什么不一样?”我说:“这里称妻子为“姑娘”,唤姑娘为“姑儿”。”他一听大笑,边笑边摆手说: “老杨,给这里改一改,这多容易产生误会啊?”
    进餐时,因县委革命化措施中有一条,领导人不陪客进餐,我正准备回避,张月挂、李朗秋同志要我留下陪客,我只好照办。王震同志见只我一人陪席,便问:“怎么就你一个人呢?你们抓生产的是谁?”我忙把生产指挥组长万作忠同志找来。王震见他来了,就拿起一钵子饭递给老万说:“你怎么才来?看你这个生产组长能不能干,先看你能不能吃。”一边吃饭一边又说;“听说你们科学种田搞得不借,我才特意来的。你们很忙,我来得也突然,今天晚上休息,明天谈谈农业生产情况。”
    第二天上午,我和胡炳先(县委常委)、万作忠、庄友玉(农秭所指导员)、何光星(全国水稻劳模、新建大队党支部书记)等同志,在招待所的客房向王震同志汇报全县农业生产情况。王震同志对华容县的科学种田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边听边问边说,显得很活跃,很亲切,很自然。当汇报到全县动员农技干部归队,回到农业第一线和农民共同进行科学实验时,他赞扬说:“你们把农技干部组织到农业第一线和群众一起搞试验,这是有远见的措施。”汇报说到农技干部和群众结合后,逐渐形成了科学种田网络时,他问:“农科所在全县的地位作用怎样?”庄友玉说:“试验——示范——推广到公社农科站,向大队普及已初见成效。”他又问何光星:“你这位劳模起的作用呢?”何汇报说:“在大队建立了科研队,生产队办了科研组,队、组都有实验基地,通过这个基地,按生产季节一环一环地训练农民技术骨干。水稻生产的每个环节,骨干都到农科队培训,先掌握技术再回队去带头干。比如,为了提早早稻的成熟期,让晚稻躲过寒露风,就必须防止春季早稻育秧时烂秧,为此,我们搞了温室育秧,可争取提早一个星期的时间。”王震同志即问:“温室秧插下后现在长到什么程度?”何答:“大面上已开始中耕除草,小面积的已落水晒田。我来县开会之前刚训练完落水晒田的技术措施。”何刚说到这里,王震同志又急切地插言:“晒到什么程度为宜?”何说:“能踏脚不陷了就可以。” 王震同志高兴得站起来说:“走!去看看。”
    我们当即陪同王震同志驱车来到新建大队,一下车就往何光星的试验田走去。王震同志穿着布鞋走进稻田中间,兴奋得大声说:“老何,你做得好!全县象这样晒田的多不多?”何答:“一部分农民还不太相信,怕失了水延误了生产时机。”王震同志说:“落水晒田是有道理的,湖北叫‘节扎’,可调节温湿度,促使根系发达,控制无效分蘖。要叫更多人懂得这个科学道理。”
    王震同志走出稻田,来到一片长势喜人的棉田,向正在挥动银锄除草松土的妇女们问好。他抓起一把土捏了捏,询问起棉花的耕作情况,指示我们要多搞“营养钵”,要学习湖北的办法搞棉麦套种。
    何光星请首长到家里喝茶歇息。王震同志到老何家里刚坐下,便环视了一下庭院内树木说:“为什么这苦楝树长得七扭八歪?”老何说:“没管它。”王震同志便叫老何拿把刀来,他亲自动手把树杈砍掉,又斩了梢,边砍边说:“人在培养树在管,把杈一砍就往高长,上面发的梢歪了再砍,它就往直长啦。”
    下午来到县农科所,先视察试验室。王震同志对那简陋的小屋不感兴趣,虽没说啥,但看得出来不太满意。接着,他直奔那插着如林小牌的试验田。一到田边,一眼就看见田里有一个很大的已发酵的凼子肥坑,他蹲下去用手捞起一把来看,很有兴趣地问:“这样的凼肥含氮、磷、钾成份各多少?要达到计划产量每亩需多少肥?”庄友玉讲了几个对比数据,他表示满意地说:“要大积土杂肥才能提高产量。”停了一会,他幽默地问庄:“猪肠子有多长啊?”走到竖着百多个对比品种牌子的试验田,因其中有十几个品种是从农垦系统引进来的,并都是他亲自关照下培育推广的,因而兴趣特浓。他便滔滔不绝地讲起这些种子的发现、演变及其前途,指示我们要多引进农垦系统的良种,自己进行试验,不断解决种子老化、种子搭配等问题。并指着“2961”品种说:“这是好家伙,抓住了季节一季亩产可达 800多斤。“在边察看种子试验田、边汇报我们正在向面上推广的“稻、稻、油”三熟制时,他说:“很好,有油吃,饼肥肥田能改良土壤。”同时指示:“稻、稻、麦太少。”我们说,湖区地下水位高,麦子病多。他批评说:“为什么不解决地下水?耕作制度要改革,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没有科研先导不行,这是必须研究的课题。你们能把面上多少个矛盾集中到农科所研究,取得经验后再向大田推广,还有1600亩良种繁殖基地,小田为大田服务,这些经验很好,为什么就不能解决地下水?”他当时就要我们派人跟他去湖北学习三熟制和降低地下水的办法,还为我们介绍了小麦良种。当听说晚稻常受寒露风侵袭而影响产量上不去时,他说:“为什么对着风,而不避开风呢?你们的温室、特早熟品种,不都是为避风的吗?要下气力解决好这个问题。”并当即给福建漳州行署写了封信,请他们帮助冬繁特早熟品种,要我们去人联系落实,明年就见效。
    当视察养猪场时,他一边看一边问,对熟食改生食连声称赞,并顺手抓起一把发酵饲料闻闻香不香。当庄友玉向王震同志介绍畜牧干部李景秀研究的“杂交”猪种长得好时,他就向李询问杂交配种的方法,还向随行秘书交待,要整理好材料推广。他还谈到。要研究黄牛杂交,发展畜禽,成立水科所,建立冷库,发展渔业等问题。
    王震同志在视察中和技术干部一见面,总是那么亲切地问长问短,表现了对知识分子的尊重,对人才的爱护和关心,对他们抱着无限希望。他对从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毕业分配来华容的张汗华等二同志很关心,拉着手问这问那。对他们两位英雄无用武之地感到惋惜,指示我们要把他们安排到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去。
    两天的视察活动临结束时,王老问我们还有什么问题。有的同志说,这几年遇到的一个难题,就是“革命”和“生产”的关系问题,总感到说不清。他听了气愤地说:“什么清不清,你问他们吃不吃饭?少吃一顿行不行?一天不吃饭行不行?民以食为天,革命的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把生产搞上去,吃饱肚子再富起来。你们在县里工作,长期的中心任务,就是一心一意抓农业,把生产抓上去了,什么都好说。”
    王震同志离开华容时,带着庄友玉到湖北,让他实地学习三熟制和解决地下水等科学种田知识,往返10天。庄友玉同志回华容后向县委作了汇报。县委对王震同志在视察中的指示进行了认真学习,详细地研究了贯彻落实的计划,并向王老作了书面汇报。一个月后,他又特地从江西点上派专家来华容检查落实情况,并邀请华容去人汇报。第二年初,他来君山农场视察时,又叫华容县委去人汇报。当他听说华容县上年增产粮食8000万斤时,特别高兴,要我们把农业技术的普及和四级农科试验网健全和发展起来,有力地推动了华容农业技术工作的发展和在基层的落实。1974年,国务院在华容召开了全国四级农业科学实验网经验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