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胡耀邦同志在临湘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8-07 03:55

    六十年代初,第八届中共中央委员、共青团中央第一书记兼中共湖南省委书记、中共湘潭地委第一书记胡耀邦同志,先后三次来临湘考察,其音容笑貌至今还留在临湘人民的心中。

一次别开生面的调查会


    1963年5月下旬的一天,风和日丽.气候宜人,胡耀邦同志在临湘人民大礼堂召开了一个大型调查会。参加会议的有机关干部、人民教师、厂矿职工、乡村农民、城镇居民共1000多人。公安部门为了做好保卫工作,在大礼堂的一、二道大门口设置了岗哨。参加会议的人,一律凭证入场。耀邦同志步入会场后,保卫人员立即在讲台上站成了象“乐池”一样的半圆形保卫圈,让耀邦同志坐在中央,气氛有些紧张。耀邦同志似乎也看出了这一情景,为了缓解这一紧张气氛,他叫人撤去了讲桌,搬了一把藤椅,坐到“乐池”边来了,更靠近人民群众了,会场也一下子活跃起来了。调查会开始后,耀邦同志话家常似的发问,群众争相回答,十分活跃。当耀邦同志问到:“临湘为什么叫“临湘"时,会场陡地静下来了。耀邦同志便微笑地点名了:“临湘中学的校长到了没有?”无人回答。耀邦同志进而点道: “县委宣传部长到了没有?”立刻有人起立回答:“到了”。耀邦同志又问“临湘为什么叫‘临湘’?”这位同志腼腆的回答:“不知道。”因为那时县里还没有《临湘县志》,更没人注意研究临湘的历史和现状。耀邦同志提出这个既简单、而又难以回答的问题,终因无人解答而转题。但是,引起了中共临湘县委、县人民委员会的重视,有关部门开始进行研究。改革开放的1986年,编修新的《临湘县志》被纳入了县委、县政府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修志机构,调配了专职人员,安排了专用经费。历时九载,终于使临湘第一部社会主义新方志付梓问世中断了 124年的临湘历史得以延续,为“资治、存史、教化。提供了经世之作,起到了鉴古振今、继往开来、服务“四化”的重要作用。

耀邦同志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使参加调查会的干部群众沉浸在一片热烈气氛之中。耀邦同志有问有答,用言简意明而又风趣的语言,宣传讲解党中央的方针政策,干部群众听了心里豁然开朗,会场气氛十分活跃。忽然,台下一个婴儿“哇”地一声哭了起来,会场里哄堂大笑,耀邦同志也笑了,并说道:“哪位女同志,请你把小孩带好,叫他不要‘发言’,他‘发言’我们就不敢发言了!”又是一阵笑声!台上、台下,领导、群众,水乳交融,打成一片,与会人员在和谐的气氛中踊跃发言,反映了许多真实情况,为正确决策奠定了基础。

一场生动活泼的革命传统教育


    1963年5月的一个上午,耀邦同志作了一场生动的报告,对县级机关干部进行国际形势和革命传统教育。他没有准备文学讲话稿,报告却作得井井有条、生动有趣,使人永远铭记在心中。
    耀邦同志在讲国际形势时,教育干部要有自信心,要自力更生,勤俭建国,奋发图强,不要崇洋媚外。记得说到这个问题时,他讲了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耀邦同志在一次出国访问前,毛泽东主席接见了他,并笑着问耀邦同志:“到外国去怕不怕?”耀邦同志干脆利落地回答:“不怕!”毛主席又问;“为什么?”耀邦同志充满自信地笑着回答:“我们看外国人是‘洋人,外国人看我们不也是‘洋人’?!”这句话把毛主席也惹笑了。现在回想起来,这一席话充满着多么深刻的哲理啊!  。
    耀邦同志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时,谆谆教导干部要树立革命必胜的信心,要有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这时,他回忆起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情景时说:“长征中过草地,爬雪山,前有守敌,后有追兵,困难异常。我们队伍里有一位同志,经不起困难的考验,当爬上雪山山巅时,放眼望去,前面白茫茫一片,觉得前途渺茫,开枪自尽了……而多数同志却挺过来了,到达了革命圣地——延安。而且,赢来了今天的伟大胜利!”耀邦同志的一席话,对于克服六十年代初的经济困难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

一个“四清”试点的开展


    1963年5月26日 至 6月上旬,在耀邦同志的亲自主持下,集中县、社(人民公社)主要领导,在源潭人民公社的一个大队进行面上“四清”(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试点工作。经过教育发动,全大队06名干部(其中生产队干部17人)都有一点经济问题。共清查出人民币7404元,粮9120斤,油182斤,布票170多尺。这些有经济问题的干部多数自觉向社员作了检讨,当场退出了部分钱物,群众表示满意。但是,对“四清”中个别检讨不深刻、退赔不积极的干部,耀邦同志也毫不客气地在全县干部大会上“点名”批评。有一个大队的党支部书记,出身贫苦,解放后翻了身,当了干部。但是,他却多吃多占,有一些经济问题,认识又不深刻,退赔又不积极。耀邦同志批评说:“有个大队支部书记,名叫×永质,我要给他改一个名字,叫×变质……。”这次。四清”运动对全县各级干部震动很大,教育很深。此后,清廉之风在临湘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