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擞精神战胜困难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31 12:00
——原中共湘潭地委机关战胜三年困难小记
由于1958年的“五风”泛滥危害(五风即瞎指挥、浮夸、命令、平调、共产风),导致经济滑坡、物资匮乏,商店冷落、货架空荡,物价飞涨,货币贬值,仅白菜卖到了5角钱一斤(约相当于现在的5元)。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陷入了建国后非常困难的时期,(即1959~1961年的3年)。
当时的湘潭地委机关,在一段时间内,基本上是半天工作,半天劳动或休息,晚上适当安排学习。干部的口粮每人每月由27斤减少到24斤,食油也很少,有时吃红锅菜,餐桌上的菜碗里能看到浮在汤上的油珠子就算不错了。说句寒酸话,八人一席的餐桌,在用餐时难免出现抢菜吃的现象,吃得慢或比较斯文的同志就必然要吃亏。后来食堂便改为饭菜都到人,紧接着较长一段时间又改一天3餐为2餐。其他生活用品的供用都非常紧张,有相当一部分干部得了程度不同的水肿病。我当时曾先后任地委宣传部理论教员和部属文卫管理科的负责人,是直接经历者之一,时至现在仍然历历在目,永志难忘。
全党动员.高度重视政治思想工作
当时的地委书记王治国同志根据中央有关“调整、充实、巩固、提高”的指示精神和地区的实际情况,在地直机关干部大会上作了坚决纠正“五风”错误、艰苦奋斗、恢复发展生产的动员报告,并联系某些具体问题如书记试验田的单产有超过实际数字的情况等,作了自我批评,在报告中旗帜鲜明地号召共产党员要坚信党的领导.上下团结--条心,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咬紧牙关,勒紧裤带,克服暂时的经济困难。随后,各部、办、委、局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了认真深入的讨论,一致认识到要扭转暂时困难的局面,必须紧密联系和依靠广大群众,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把思想政治工作当作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来抓.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深入基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地委书记和部长们以身作则,带领机关干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他们为了办好工作试点,成年累月吃住在群众家里,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处理在工作中发生的矛盾,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因素,并总结推广各地成功的经验,使经济困难的被动局面逐步得到好转。地委宣传部当时管理的全区宣传文教工作,也同样存在程度不同的“五风’’问题,如1958年停课搞劳动,1959年上“双高”课(高质高速课),放教学卫星,等等,其恶劣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针对以上情况,在部长赵建德、张理、韩葆林等领导的安排下,组成工作组深入到各县中、小学调查研究,并认真总结推广了原岳阳县第一中学(即现在的岳阳市第一中学)党支部关于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调查研究人手,妥善安排学校各项工作和正确处理各类问题的经验。并以正式文件印发到各县、市委宣传部和基层单位学习推广。这对扭转当时的不正之风,把精神文明建设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起到了良性循环的好作用。
发扬南泥湾精神。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在地委秘书长李养龄同志的领导下,决定在君山农场选址借地生产,并从宣传部挑选身强力壮的文德璋同志担任机关农场场长。动员各部、办、委的干部轮流到农场参加生产劳动。当时我抱着积极拥护的态度,自告奋勇奔赴君山参加生产劳动,先后累计时间近一个月,其他部、办、委的干部也都很积极,没有一个讲价钱的,经过全体机关干部的艰苦奋斗,机关农场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每年收获油菜籽达七八千斤,对改善机关干部生活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我们将机关院内的所有空坪隙地,按单位划分生产责任区,主要是种植蔬菜,为机关食堂提供菜源。除此还允许个人在墙角路边栽种瓜菜,收获归自己。有时到了晚上感到饥肠辘辘,就在自种的菜地里拔几个红萝卜,点燃煤油炉子煮着连汤吃,大伙开玩笑地说:“红萝卜甜又香,营养价值胜过人参汤。”吃得津津有味,谈笑风生.什么牢骚怪话都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每当回味起这段短暂的历史,既感叹不已又有一种特殊的乐趣。
紧缩机关开支,节约办公经费
在当时经济来源非常困难的情况下,领导采取了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尽量不开会或少开会,有的会能合并开的就不单独开,就是必须开的会,也要严格控制开会时间和参与人数。干部出差办事时,要求不住宾馆,出差到长沙市就住在地委驻长办事处,到办事单位能步行的就不乘车,以节约旅差费。有一次我在湘潭市郊的一个工厂讲政治理论课,该厂离城约有10多华里,又没有固定的班车,为了完成任务,只好提前赶路,按时到达为干部职工讲课,在回机关的路上,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虽然打湿了衣服也丝毫没有怨言。对办公用品也十分注意节约,以信封和材料纸为例,把上下来往的信封翻过来重新粘贴好再用.把已写过字的材料纸反面翻过来重用,作为写初稿时的用纸。凡打印下发的文件,经领导签发后,认真核定印发份数,以免造成浪费。干部参加会议,必须交纳伙食费和粮票。另外还号召机关干部把节约下来的工资,寄往农村家庭支援生产自救,就我个人来说,一不吸烟,二不喝酒,工资虽微薄,但还略有点节余,便把原想做套质量较好一点制服的几十元钱全部寄往农村。这点小事,还得到了机关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坚持学制度,巩固先进思想文化阵地
地委机关在暂时困难时期,一直没有放松学习,并主办了夜校。文化较高的干部参加学习政治理论,文化较低的干部职工参加文化基础知识学习。学习内容为马列主义原理和中央、省委的指示精神,并紧密结合国内外的实际,围绕坚信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等问题开展学习讨论(每周l~2个晚上)。同时联系机关的实际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当时有一位年轻的党员,利用在机关院内小商店购物之机,乘售货员不备,偷摸了2个发饼吃,后被发觉揭露。此事看来很小,但在当时可当作一件大事并提到了一定的高度来认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经不起考验,损害了共产党员的形象.错误严重,给予了留党察看1年的处分。还有一位中年党员同志,因自己的月工资还不如郊区农民生产一担白菜出售的价值,感到日子难过,不如回家种菜出卖好得多,就这样他不经组织批准,擅自离开工作岗位回农村老家去了。不久经济形势好转,他又要求回机关工作,但组织上当时未同意。全机关针对上述事例,进行了严肃认真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使大家受到了深刻生动的教育,从而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和革命意志。
领导机关的风范,永远值得敬仰
当时的地委机关,从领导到一般干部,都能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上,把关心他人比关心自己为重引以为荣。大家以工作、生活在这个环境中感到幸福,不但没有被当时的困难所吓倒,相反有一股无穷的拼搏进取的精神力量。宣传部文卫管理科有一位姓彭的同志,系茶陵县人,当时被安排在基层办点,因生活条件艰苦,身体健康状况较差,其脸部浮肿带黑色。正好碰上地委王治国书记去他办点的地方巡视检查,王书记看到了他的病态,十分关心地问明情况后,马上命令他回机关休养治疗,并用随行的小车护送(当时偌大的地委机关只有2台吉普车),这件事使彭同志和在机关工作的同志感动至深,充分体现了党对干部的关心爱护。令我终生难忘的是在过苦日子的岁月里,我不幸患了严重的胃溃疡病,有天晚上学习结束后,刚走出会议室的门坎就昏倒在走廊上.并呕吐了大量带黑色的血。当时在机关参加学习的地委副书记樊茂生同志,马上安排小车将我送往湘潭市人民医院抢救治疗,紧接着又有30多位同志,先后自觉自愿赶到医院为我输血400~500cc。同志们的鲜血静静地流进我的体内,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同志们的热心关照,只有1个多月时间我便转危为安了。在当时特殊困难的情况下.干部的体质一般都是不太好的,能在危难的时刻舍己救人,这种精神风貌确实难能可贵!此情此景也是令我终生难忘的一幕。党组织比我亲生父母的恩情更深,从内心上感到党的领导机关是真正的革命大熔炉和革命大家庭,我经常思考着要把自己毕生的精力和智慧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经过3年的奋力拼搏,到1962年后(实际上在1961下半年开始好转),原湘潭地委机关乃至全区范围内的工作,又恢复到井然有序、生机勃勃的局面,在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