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史志书廊 > 岳阳党史 > 回首当年 > 第二辑 > 正文

蹲点认真 产量大增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31 12:00

发扬艰苦奋斗,就是要勤政为民,乐于奉献。只有深入实际,才能贴近群众;只有艰苦朴素,才能心系群众;只有真抓实干,才能造福群众。这是36年前我在岳阳县麻塘区蹲点的切身体会。

1964年11月,我刚从团县委调到农村工作部当副部长,当时麻塘区因连年遭灾减产,群众生活十分困难,各方面工作都比较被动,区主要领导又被抽到湘阴县搞社教工作队去了,县委讨论决定要我去担任麻塘区委书记。当时我很着急,担心完不成任务.县委领导鼓励我:“只要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深入下去,密切联系群众,很快就会打开局面的。”我牢记县委领导的嘱咐.到任后就召开了区委会,主题是传达县委的指示,研究如何深人下去,充分发动群众,开展生产自救。会上,大家讨论很热烈,一致认为:这几年连年减产,自然灾害虽是主要的,但是干部深入不下去,怨天尤人,无所作为,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会上研究决定:区机关除留1名会计和炊事员守摊外,全体干部都下去蹲点办队,办公室也搬到点上去。当时还有2名副书记要求到公社兼党委书记,报请县委同意后,分别兼任了麻塘和新开2个公社党委书记。

散会后,我抓紧安排了一下面上工作,就背着行李、锄头、箢箕,和办公室一位秘书、一位农技干部一同深入到麻塘公社麻塘大队新建生产队蹲点。这是一个有40多户,近200人,300多亩田地的大生产队,年年闹分队,季季都减产,队里5个党员,冒人当队长,群众习惯了“吃粮靠返销,用钱靠贷款”,“出工人等人,做事一窝蜂”。我们通过座谈走访,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就是5个党员闹不团结,“荷包装菱角,个个想出头”,但又冒一个来真神,挑硬担的,结果是散马无龙头,一盘散沙。通过耐心教育,初步整顿了党的组织,解决了生产队的领导班子问题。接着遇到最棘手的问题是:社员冒饭吃,生产队冒肥料,又冒得钱去买。我们分别到大队借来粮食,给社员安排口粮,带头从自己有限的工资中挤出来一部分,借给生产队买肥料。社员被真情打动了,出工再不要三请四催了,特别令他们感动的是:我们3个人除了晚上开会,打电话联系工作外,白天还跟他们一起劳动,连党委书记碰头会都是在点上开的,1个多月冒进区委机关的门,我的卧室兼办公室都长了绿霉。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我和农技干部去检查秧田,屋外伸手不见五指,我不慎摔倒在田坎脚下,把右脚摔骨折了。当时秘书劝我回去治疗,干部社员也争先恐后来看我,非要我回区机关不可,我坚持不肯,打电话要区医院医师到生产队来治疗。社员背后纷纷议论:“真正的土改工作队又回来了。”从此,社员们出工干劲倍增,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都很快一一克服了,真是“皇天不负苦心人”,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这年,这个生产队两季增产粮食11万多斤,打了个大翻身仗。全区3个公社都大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