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史志书廊 > 岳阳党史 > 回首当年 > 第二辑 > 正文

基层工作四十一年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31 12:00

我出生于1930年,1950年参加工作,1990年从汨罗市人大主任的岗位上退下来,工作41年,先后担任过乡、公社党委书记,农办主任,县革委会副主任,县委常委、副县长,市政协主席,市人大主任。回首往事,令我感到欣慰。

只要意志坚定.不怕艰苦.

就会有克服困难的办法

我由一个贫苦农民成长为负责干部,对党和人民的事业有着深厚的感情和强烈的责任心,勤勤恳恳,要求自己做到三个“难不倒”:一是家庭困难难不倒。我参加工作后的很长一个时期,家庭都非常困难。60年代,我上有老母,下有5个未成年的子女,全家8口,4个病人,靠我每月50多元工资维持生活,困难可想而知。但我从未向组织伸过手,从未因家庭困难而影响工作。二是身体病魔难不倒。在我工作的这41个年头中从未请过假,得了严重疾病也未中止过工作。1964年,我因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被诊断为浸润型肺结核,医生开单建议休息2个月,我没有把医生的建议单拿给领导看,照常坚持工作,只是吃饭挟菜时用公筷。到1965年,我的肺病加重,多次吐血,经医院照片检查,已发展为空洞型肺结核,医生要我全休3个月,但我除坚持服药外,仍然没有停止工作。三是工作艰辛难不倒。在多年工作中,各种艰难苦楚我都尝到过,但我从来没有被困难压倒过。1976年秋冬修建磊石垸大堤,我担任指挥长,4万多民工在工地,要在3个月时间完成280万立方米土方,修建1O公里长的大堤,而一切费用都要自己解决,困难是很多很多的。但我们没有被困难所吓倒:工程任务艰巨,采取任务分段包干负责和严格质量检查来保证完成;没有经费,就组织民工在湖洲上挖掘芦苇根,将芦苇种卖给江西鄱阳湖区,同时结合修堤取土为粮食、供销和肉食水产部门挖掘平整盖房地基,通过这些办法自筹资金40万元,解决了工具、排水、医药、办公等4项费用。通过群策群力,磊石垸大堤工程终于从9月中旬开始动工,于11月底全面竣工。我在工地整整3个月没有离开过1天。当时我任农办主任,连农办的机关党委会都是在工地上召开。

磊石工程刚竣工,我又接受了蓝家洞水库移民的任务。当时,蓝家洞水库大坝已经完工,必须关闸蓄水,为保证及时蓄水,移民和大坝建设同步进行,县里组织了70多名干部做移民工作,但由于移民思想阻力较大,加之道路不通,进展缓慢,应移民3800多人,却只移了500人。这时离春节只有2个月,必须赶在春节前完成这个任务,难度很大。我接受这个任务后,从磊石赶到蓝家洞,当晚就召开紧急会议,决定针对移民工作中的几个关键问题,果断采取得力措施:召开移民区群众大会进一步作思想动员;调新市民工团800 人抢修公路;组织300人的拆屋队帮助拆屋,对“钉子”户强制拆迁;成立值勤队维护移民的治安和交通秩序。最困难的是运输车辆问题,汨罗自己的汽车、拖拉机全部分配任务还不够,我又迅速赶到岳阳找当时担任岳阳地区生产指挥组负责人刘阳春同志,从岳阳各厂矿、单位调集40台货车支援,在不到2个月时间内全面完成了移民任务。

实事求是。没有私心。就会敢作敢为

1978年,上级号召深入开展农业学大寨,扩大核算单位。当时,黄柏公社的黄柏大队是以大队核算的,黄柏大队是个老典型,为了巩固这个典型,县委决定要我带队到黄柏大队办点。说实话,以队核算比以生产队核算更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共产党是要为人民谋幸福的,我来办点,目的是增产增收,要增产增收就必须想办法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于是,我冒着一定的风险,在以大队核算的基础上,对生产队实行“三包一交”,把生产经营的自主权基本还给了生产队,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重新高涨起来。加上其他措施,这一年,黄柏大队粮食增产110多万斤,我住点的新屋队粮食产量将近翻一番,由上年的11万斤增加到21万斤。

以身作则,以诚待人,就会有团结一致的班子

从基层到机关,我工作过的单位有几十个,每到一处,我都以身作则,以诚待人,注意用勤、廉、诚、信4个字严格要求自己。

“勤”。就是不畏艰苦,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多做工作。我1971年调到机关,担任政府工作1O多年时间里,80%以上的时间在基层,在乡镇之间来来往往经常是走路。有一次,在沙坑水库出现险情后,我担心其他水库出问题,决定对重点水库亲自检查,我和水利局黄帅雄同志早饭后从沙坑水库出发,一路步行,翻山越岭,先后检查了弼时的定里冲水库、上游水库,铜盆的跃进水库,玉池的望塔水库、关山水库,最后到桥坪水库住夜,这天至少走了五六十里路。回来之后又到红花防汛。有一次,我和水利局长彭建国同志在桃林片搞水库整险检查,总是白天检查,晚上赶路,桃林看一天,晚上走路到新塘;新塘看一天,晚上走路到白塘;白塘看一天,晚上走路到楚塘。我的两只脚踏遍了汨罗的山山水水,全市300多个村,包括八景的山阳,玉池的安山、安乐,每个村我都去过。

“廉”。1957年,我从桃林调到红花乡,是自己挑着一只木箱几件衣、一只箩筐几本书去上任的。13年后,我从红花调到白水任党委书记,还是挑着那只木箱和箩筐去的。1971年我离开白水到机关工作,我的简单行李仍然是用那只木箱和箩筐装回来的。我在41年任职期间,从未收受过礼金礼物。我调离红花时,许多同志给我送了毛巾、脸盆、热水瓶等礼物,当时无法退还,我就在礼物上贴上赠送人的名字收捡起来,等我到了白水后才安排大女儿一一照名字退还。我参加工作以来,按一般社会习俗,我家经历过15件较大的红白喜事,包括我的老母去世、5个子女结婚、6个孙子和外孙出生,我过60岁、70岁生日,都没有请过1桌客,没有收过1分钱的礼。历年来,我担任过各种各样的工程指挥长,但我从未领过一分钱的补助。在担任铁山水库工程指挥部副总指挥长兼汨罗分指挥长期间,按统一规定,我每年可领500~600元补助费,我委托水利局的苏良全同志代领代存,在每年春节前分送给指挥部周围的五保户,自己分文未要。

“诚”。就是对同志诚心相待。我对共事的同志在思想、工作和作风上既严格要求,又在政治上和生活上关心爱护。同志们有缺点、错误,我会不留情面地严肃批评,但我决不在背后为难他们。总是善意地帮助他们弄清是非,总结教训,继续前进。组织上对他们提拔重用,我总是热情关心,积极支持。我在红花公社担任党委书记期间,袁英娥同志由红花的妇女主任提拔为古仑公社的副书记,她不愿离开红花公社,我热心鼓励她去。顾德康同志由红花公社的秘书提拔为三江公社管委会主任,他找到县委组织部,请求留在红花搞秘书,组织部也同意了。我听说后马上给组织部打电话,请他们不要改变顾的任命,动员顾德康同志高高兴兴去三江上任。

“信”。就是言必信,行必果。对任何重大事情的决策一定要慎重,但决定以后就一定要坚决执行,一抓到底。凡是集体研究决定、我自己再三强调的事,我保证做到,同时也要求别人做到,谁言而无信,就批评帮助。我在乡镇(公社)当了16年书记,每年春节假期都是由我留守机关值班,让辛苦了1年的同志们都回家过年,但规定假期过后必须按时上班。记得有一年,我们定了正月初四报到,晚上开党委会。那天大雪纷飞,寒风刺骨。有一位家住红花的党委负责同志没有及时来机关报到。,我就冒雪走到他家,他很不好意思,马上跟我回到公社机关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