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桥公社发展养猪事业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31 12:00
1968年秋天,我到临湘文桥公社担任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组长(1971年党代会选为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在文桥连续工作了10年。令我难忘的是,文桥公社(现文桥镇)养猪事业大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大发展。
1968年,文桥公社12292人,水田 18362亩,生猪发展7179头,亩平O .4头,粮食总产1094万斤,亩产平均580斤。向国家出售生猪1024头,粮食323万斤。到1977年,全社人口14997人,生猪发展24900 头,人平1.66头,亩平1.5头;出售给国家的肥猪5779头.比1968年增加5倍。粮食总产1925万斤.亩产平均1100斤。当年交给国家的粮食 580万斤(包括三超粮),比1968年增加257万斤。全社集体储粮累计476万斤(其中国库代储原粮401万斤)。社员口粮人平600斤,纯收入 100元左右。
文桥公社的养猪事业得到了县、地、省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认为有两点值得在面上推广:一是生猪发展快,率先在全县、全岳阳地区的公社中实现了1人1猪、1亩1猪,向国家贡献的商品猪多;二是在鼓励社员私人养猪的同时,大力发展集体养猪,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都办了猪场,既贯彻落实了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又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公、私养猪的比重基本上各占一半。省、地、县的主要领导和省、地农业厅、局多次在文桥召开生猪生产现场会议,推广文桥公社的做法,地区召开的全区公社书记会议有3次安排我在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1971年起连续7年地区革委会授予文桥公社生猪生产优胜单位、红旗单位、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和大寨式单位的光荣称号,还奖给手扶拖拉机 1台。地、县还推荐文桥出席湖南省生猪生产会议,湖南省科技经验交流大会,先后5次出席湖南省农业学大寨会议,省革委授予文桥公社科学养猪先进单位、农业学大寨先进单位。我个人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还出席了中国共产党湖南省党员代表会议。
文桥公社的养猪事业是如何发展起来并快速、持续发展的呢?
第一是选拔得力骨干抓发展养猪和挑选心红手巧的社员担任饲养员。公社、大队建立养殖业领导小组,书记是第一负责人,副书记为组长,具体负责以养猪为主的多种经营,粮食、供销、畜牧、信用部门为成员,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公社1个季度检查1次.大队1个月检查1 次.年终总结评比。个别干部因特殊原因变动,人变动了制度不变,年复一年地抓。生产队挑选1名副队长担任猪场场长,采取推荐和自愿相结合的方法,视猪场大小和养猪多少配备3—5个饲养员,包括种饲料和饲料加工(社员打米也在内)。饲养员以中年为主,也安排有文化的青年人,便于学习和接受新的知识。实行老中青三结合。饲养员队伍相对稳定,对表现突出的先进饲养员给予各种奖励,我们保送臣山大队立新生产队的饲养员李田英(女)到湖南农学院学习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后推荐她当了国家干部。吴桃英等一批饲养员评为县劳动模范。正因为有一批坚强的养猪骨干,又红又专、又相对稳定的饲养员队伍,才使养猪事业长盛不衰。
第二是修建栏舍。文桥有半数的大队、生产队是湖丘区,盖猪场没有木料,我们就组织劳力,由干部带队到文白、羊楼司的山区购回了大批木料。没有燃料烧砖建猪场,我们就四处求援买回煤炭。有的队没有资金购买用具,就动员社员暂时借用一部分。总之,一切自力更生,由于大家一齐动手,在一、二年内修建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集体猪场131栋、5万多平方米。
第三是解决猪源。解决猪源是发展养猪的关键。我们采取的措施是自繁和引进相结合,凡是本地适合饲养做母(公)猪的一律留下繁殖,不足部分到地、县畜牧、肉食部门调进或到湖北等外地购买。
第四是实行公养私养同时并举,以私养为主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发展集体养猪时除臣山外,其他大队、生产几乎是空白。因此,公社、大队、生产队干部的精力主要用在发展集体养猪上。我们当时提出办好1个集体猪场,就是为生产队抓好1个化肥厂、1个小银行。当时,到了春插、双抢,从集体猪场赶出几头猪宰了分给群众改善生活,需要购买生产资料等就从猪场卖掉几头猪来解决资金不足.有的队年终决算时把集体猪场的猪成批调出卖掉,用于社员找补兑现,既促进了生产发展,又满足了社员生活所需。对于社员私人养猪主要按政策拨给饲料地,合理分配生猪派购任务,鼓励表彰养猪和完成派购先进户,使他们放心大胆地发展养猪事业。
第五是大力推广和普及科学技术,实行科学养猪。文桥公社人少耕地多,茶园多,农业的季节矛盾十分突出。大力发展养猪以后,更加重了劳动力的劳动负担。在发展养猪的初期,有些队占用劳力砍柴煮猪食,不仅把猪场烧得乌烟瘴气,而且破坏山林资源,一个猪场一年要砍掉一山柴。没有柴山的队望场兴叹,不敢大养其猪,有的队没有电源和电力机械,大批农作物的谷壳秸杆得不到利用,白白烧掉或烂掉了,这种浪费十分痛心。饲养员劳动强度大、劳动效率低,经济效益差,有的严重亏本,不愿养猪,大队、生产队干部感到是一个严重的思想和工作负担。因此,我们狠抓了两条:一是大力推广庆曲发酵、糖化饲料,实行生食喂猪,大种鹅菜、南瓜、灰萝卜、燕子花、白菜、红茴、苦荞等适合生喂的青料。每个猪场都利用饲料地和“几边地”大种特种南瓜,一个猪场能收获几千斤、几万斤。猪爱吃,而且也长得肥。有一年仅供销社收购的南瓜籽有500担之多。二是大搞机械化,把集体猪场都接上电源,安装饲料粉碎机、打米机,一方面充分利用农产品的副产品,增加饲料来源,仅凹谷从原来用火烧的火口中挽回加工成饲料,每年在300~500万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