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农业社的建立与管理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31 12:00
1955 年初,我从湘阴县委办公室调岭北区工作,当时正是实行生产自救和互助合作时期。全区8383农户43200人,耕地面积约48500亩,已试办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3个,人社农户占全区总农户的4 9%,各种类型的互助组.563个,参加农户占70%,其余2000多户是纯粹的单干农民。
1955年7月,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讲话,批判了“小脚女人走路”的思想。8月,省委召开有县、区书记参加的农业合作化会议,学习了毛主席的指示和七届六中全会决议。会后,我县声势浩大地开展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当年12月底,岭北区入社农户达95%以上,基本上实现了初级农业合作化,办社的第一年,普遍获得较好的收成。
对于千百年来自耕自种的个体农民,怎样把他们组织起来,建立农业社,又如何搞好经营管理的呢?我这里具体介绍当时区委的重点社——金寿乡民主农业生产合作社的一些做法。
首先是选择建社对象。原金寿乡(现躲风亭乡文洲村)黄家湾,农民居住集中,鸡犬之声相闻;耕地连片;骨干力量强,有党员1人,团员4人,还有党的宣传员;阶级基础好,53户农民中,贫农、下中农41 户,中农3户,富裕中农2户,地主、富农6户,还有1户小土地出租;集体意识强,1954年前就有刘保成、黄友升、彭佑生3个互助组,共25户,农民已尝到集体的甜头。刘保成互助组的贫农陈泽良全家5口,本人原是个道士,劳动力不强,农业生产技术差,迷信职业搞不得,土改后分得的4亩水田亩产只有200多斤,后来学编茸笠,还是不得糊口,常常东扯西借维持生活.参加互助组后,通过互助换工,技术交流,又到互助组的加工厂做工,那年粮食收成比入组前多千把斤,他逢人便告:“互助组好!”
其次是深入宣传发动。选准建社对象以后,以刘保成为首联络属地互助组长成立建社筹备小组,在区委和党支部的领导下,以党团员为骨干,全面依靠贫下中农,层层串联,深入思想发动,除宣讲毛主席指示和党中央《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外,还联系本地实际进行四讲:讲农村土改后两极分化的现状;讲社会主义是由穷变富的必由之路,逐步发展互助合作是社会主义改造在农村发展的方向;讲集体力量能战胜自然灾害的优越性;讲坚决依靠贫农(包括下中农),巩固团结中农,限制地主富农人社的阶级路线和入社自愿、退社自由、自愿互利、等价交换的政策。通过宣传发动,农民的社会主义觉悟大提高,他们说:单干好比独木桥,站在当中两边摇,上不看天下有水,风吹雨打吃不消。贫下中农纷纷响应,奔走相告。贫农范东林全家5口人,解放前自己一直做长工、打零工,土改后分得几亩田,因为无耕牛农具,无生产资金,生产搞得不好,不得已把一个小孩送到湖北亲戚家做崽,听说要建社.他第一个报了名。贫农黄子春全家5口,自己是唯一劳力又染上病,一个18岁的弟弟是个残废,田里减产,那年冬天就无米下锅,组长刘保成主动送给他一斗红米,他感动得热泪盈眶,深深感到集体的温暖、阶级的友情,连夜写出入社申请。在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发动基础上,很快出现了党团员带头入社,贫下中农争着入社,中农积极入社的动人场面。但是,也有个别的富裕中农顾虑重重,他们怕人社后好日子变成差日子,担心耕牛农具折价会充公、折价款分期偿还是一句空话,担心入社后各种各样的人混在一起,人心不齐,生产搞不起来会减少收入,一句话,他们是庭前蚯蚓,满腹疑(泥)心,怕吃亏。富裕中农黄工和全家15口,男女劳力6个,34亩水田全部在高湖,又是集中联片肥得流油的好田,一条得力黄牛,农具齐全,仅水车就有3套,还兼做米生意,家有余钱剩米,入社的事横竖不搭腔,你说集体力量大,他讲单干自由;你宣传组织起来能增产,他讲单干也丰收。他的邻居是共青团员宋玉棋,连续9次上门做动员工作,你前门进他后门出,就是碰面谈起入社的事他总是不吭声,一直拖到人社尾期。他看到大部分农民都人了社,连土地和他的差不多、耕牛农具比他优越的富裕中农任炳章也入了社,又看到政府对黄子新、陈泽良、彭佑生等14户农民发给600元作股份基金,在大势所趋的情况下,他才报名成为最后一个入社的社员。在规定的时间内,43户农民都入了社,然后选举管委会并通过了社章。
这年的古历11月14日,夜幕降临,天鹅屋场灯火辉煌,张灯结彩,锣鼓喧天,男女社员都衣着整洁,笑逐颜开地步入会场,参加金寿乡民主农业社的成立大会。乡里的支部书记谭雪梅、乡长涂润珍也到了会,通过充分酝酿和投票选举,产生了管委会7名委员、1名监委。由乡支部书记宣布共产党员刘保成为社长,黄友升为副社长,宋玉棋为会计,黄梅先为监委主任,其余为管委委员。并宣读了拟定的社章,明确了农业社是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规定了正副社长的权利和职责,社员的权利、义务,还规定了劳动生产、效益分配等规章。新成立的管委会开始着手处理各项具体问题。
处理具体问题是最复杂、最艰巨、最细致,也是社员争论最激烈的问题,集中到一点就是处理好社员个人利益与社内集体利益的矛盾。生产资料缺乏或基本上没有的贫下中农认为:土地改革中没收了地主富农的土地、耕牛、农具和房子,现在搞社会主义革命,中农的耕牛、农具也应无偿归公,还搞什么“折价”和“分期偿还”。中农特别是富裕中农则顾虑重重,怕生产资料折价太低,怕分期偿还兑不了现,怕土地入股是第二次土改。如何保护贫农入社的积极性,稳定中农情绪,使中农的利益不受侵犯,这是建好合作社的关键问题。他们在区委和乡党支部的帮助下,一方面宣传贫雇农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又是社会主义革命的重要力量,在政治上明确贫农在农村阵地的领导阶级地位;同时,又讲中农包括富裕中农是贫农可靠的同盟军,是团结的对象。贫农黄梅先说,贫农和中农是一个娘肚子里出生的双胞胎,应该相亲相爱,谁也不能侵犯谁。在统一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动手处理具体问题。首先是上户登记各项生产资料,分配各自使用时间、估计成数,新成品时价,分户造出明细表。
当时入社的耕牛共8头,分别按老口少口、体重体轻、力大力小确定成数折价。各类犁、耙、辊计45件,扮桶扮折15套,风车7张,还有晒簟、牛杌等也分别按成色估价。
船有12只,其中4只打鱼的;2只搞运输的,6 只渡河打蚌壳的,分大小作价。鱼网12条,分长短、稀密分别作价,统一作价后出榜公布。在社员意见一致的基础上分户入册上账,共计折价款:3925元,分 3年偿还,第一年还30%,第二年再还30%,第三年全部还清,做到社员心中有底,社里账上有数,然后分类集中保管。耕牛到饲养户,犁耙到用牛户,水车到旱涝集中区社员家里。风车,扮桶、扮折集中到临时确定的公屋,分别设保管员,商定保管的报酬。
耕地分高田低田、肥田瘦田、近田远田、单季稻和双季稻田,还有等外的河浸田。计产很复杂,在反复讨论的基础上决定以查田定产为依据作个别调整,按户分红。分红的比例按四六开,即田四劳六,由于思想上工作做得细,具体工柞又比较扎实,社员比较满意。全部建社过程历时30天。
最后是加强管理,组织生产,夺取丰收。全社 230人,男女劳力104个,耕地面积285亩,水面30亩,荒土3亩。原来是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生产很不平衡,粮食亩产在450斤徘徊,水面是人放天养,旱地荒芜,劳动生产潜力没有充分挖掘出来。成立农业社后,为挖掘生产潜力创造了条件。先是加强计划管理。在粮食生产方面,一是扩种双季稻,通过改善水利和增施肥料,将双季稻种植面积由原来的100亩增加到200亩。二是改良品种,早稻由原来“六中早”改种“红脚早”,一季稻由“粒谷”改种“万粒籼”,还加上精耕细作、科学施肥、盐水选种、小蔸密植、稀播壮秧等先进生产技术,当年亩产比单干时平均增加200斤,达到650斤。在副业生产方面主要是打鱼、打蚌壳和稻谷加工利用,荒土种马铃薯,水面集体养鱼。为了照顾人多劳少的困难户,农业社还采用公有私养的办法发展牲猪生产。
其次加强劳动管理。农业社成立以后,社员的生产积极性很高,如何搞好劳动管理是一个新课题。管委会在办社工作组和党支部的领导下,根据骨干的分布,居住的远近,生产是否便利的实际情况,将农业社划分2 个作业组,由管委主任任作业组长,并设计工员,分区管理生产。并按农事季节和生产需要把农活下达到各作业组,然后采用常年包工、季节包工、临时包工和定时记工等管理形式进行劳动管理,并实行定劳力、定农活、定数量、定质量、定工分的五定包干制。如耕牛喂养,则采用长年包工。看水则采用季节包工;犁、耙、辊、耥、插田、中耕等都采取按亩包工,不宜作包工的农活,则按定额记工。制订定额,由管委会、老农研究,广泛征求社员意见,在实际过程中,发现偏重偏轻现象,再修改订正,在保证生产质量的前提下鼓励多劳多得。
由于采取了一些灵活管理措施,呈现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出勤率空前高涨,全社104个男女全年劳力经常出工在90%以上。妇女主任陈跃珍有3个小孩,在挑塘泥时坚持出满工,每天出淤泥2方多。人人起早贪黑,个个争先恐后,集体生产热气腾腾,当年取得前所未有的大丰收。有一块田共12亩,以前是4户分别耕种,平均亩产不到500斤,建社的那一年合成一块 10亩大丘,全部插上“红脚早”,收割时全社15张扮桶全部出动,共扮毛谷100多担,晒干扬净后干谷1万多斤,一季亩产800多斤,比入社前翻了一番。社员黄领全扮禾时手掌开了坼也不肯休息,他兴奋地说:“田里谷越扮越多,人越干越起劲,手板开了坼,心里乐开了花!”那年全社285亩水田,两季共收谷 29.5万斤,亩产1034斤,比人社前亩平增产500斤,一年翻了个番。社长刘保成代表农业社出席湘潭专署召开的劳模大会,还获奖一部双轮双铧犁、一部喷雾器,本人还获奖一件绒衣。副业生产也超额完成计划,当年收益分配,除完成上交,除去开支,留足集体积累,偿还2280元折价款,付出土地分红粮食外,每个工日分谷1斤,工资O.8元,43户社员普遍增收。社员黄梅先全家5口,2个劳力,7亩水田,人社前年成好只收谷4800斤,人社的当年做工540 个,包括土地分红共得稻谷7100斤,现金300元,他笑逐颜开。社员们交口称赞:还是社会主义好!按照当时的实际情况,这种小规模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生产合作社,是一种适应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先进的生产关系。可惜时问不长,1955年冬就开始转并成640户的高级农业社,1957年原金寿乡1个社,扩大到720户,1958年就发展到“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