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史志书廊 > 岳阳党史 > 回首当年 > 第二辑 > 正文

遭受九级风暴之后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31 12:00

1952年9月.湘阴17区(现洞庭围区)遭受了一场特大洪灾。遭灾前,我是该区团工委副书记,遭灾后是区公所秘书。我参加了防汛、救灾,目睹了治湖战斗。现在回想起来,其情景好象就在眼前。

突然降临的特大灾害

9月24日 那天,天气晴朗,气温很高,穿着汗衫、短裤还大汗淋漓。到傍晚,太阳刚刚西沉时,从西方天边涌起团团乌云,很快,大地就象被一口大锅盖着,黑沉沉的。随之,9级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气温也急剧下降,穿上棉衣还浑身发抖。当时,外河水位是33 . 45米 ,被狂风卷起的巨浪盖过 35米 高程的大堤。我和区委宣传干事郑瑞林同志急忙从侯家围赶往危险地段——黑泥湾组织抢险。区妇联主任刘培珍同志留在垸内组织安全转移。

风狂雨骤,天黑路滑,行走艰难,五、六里路走了近2个钟头,不知摔了多少跤。刚赶到黑泥湾,只听到一声巨响,大堤溃决了,洪水咆啸着扑向垸内……风吼、雨淋、水啸,不到1个钟头,这个8000多亩耕地的垸子就全被洪水吞没。后来了解,17区其他几个濒临洞庭湖的大垸——民新、鼎新、塞梓垸先于古一垸溃决,破坏更为严重。据勘测,民新垸从黄公祠至向家湾溃口42处,长2103米;鼎新垸从小汉湾至酬塘山溃口18处,长4323米;塞梓垸从高家湾至三汉堤溃口6处,长405米;古一垸从黑泥湾至钟家湾溃口 3处,长336米。共溃口69处,溃口长达7167米,溃口时间先后不到2个小时。全区6091户、27670人、58686亩耕地全部受灾。有1660 人丧生,其中有49户绝户,冲毁房屋15872间,其他财产损失则无法统计。到第二天,风力稍减,太阳出来了,气温回升。在民新垸的双塘湾、吉祥寺,鼎新垸的危家洼、肖虎山,塞梓垸的闵家洼,古一垸的江家湾等处浮满了人和牛、猪、鸡、鸭等尸体。这些尸体,经水一泡,太阳一晒,开始腐烂发臭,恶气熏天,其状惨不忍睹。那几天,全区陷入了极度悲痛之中。我和郑瑞林同志为抢救洪水围困的群众,了解灾情,发动互助互济,已经是两天两晚没合眼了。有天深夜,人实在熬不住了。看见堤边有张扮桶,就抱些稻草放进去,睡在里边。呼呼地睡到天亮,醒来一看,和我们同睡的还有一条2尺长的“烂母胎”毒蛇,所幸毒口未开。

面对这场严重的自然灾害,不少人悲观失望,担心堤垸再也修不起来了,会要重走解放前背井离乡、沿门乞食的老路。

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

九级风暴把区公所通往县里的电话线刮断了。溃垸的消息直到第二天下午才上报县里,并转报地、省、中央。很快,继湘阴县委、湘潭地委领导同志之后,省委副书记谭余保、国家水利部部长傅作义和副部长李葆华等领导同志先后赶到灾区慰问灾民,视察灾情,指导救灾。

当时,全区白茫茫一片,风大浪急,为了抢救那些被困在断堤上、屋顶上、树干上的受灾群众,省里调来轮船12条,县里调来风帆船20多条,进入垸内,昼夜不停,把他们转移到安全地段。腐烂发臭的人畜尸体无法处理,由国家出钱,请人把尸体捞放在木排上,用轮船拖到洞庭湖中的明、朗二山掩埋。10月初,县委分别在临资口、白马寺召开了灾民代表会(有320人参加),中南区农林部副部长彭笑千、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谭余保和省政府副主席程星龄、湘潭专署副专员齐寿良等都在会上讲了话,表明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完全有能力修复堤垸、重建家园,鼓励灾区干部群众振奋精神,战胜困难,开展生产自救。为感谢党和政府的关怀,表明灾区人民的态度,会上还通过了全体灾民致毛主席的信。信中表示:“我们不忧愁,我们不害怕,我们一定能建立起美好家园,来报答您对我们的关怀,安慰已经牺牲的父老兄弟姐妹们”,“我们决定组织起来,用打鱼、捞虾、种菜和各种副业生产,解决当前的日食问题”,“我们有十足的信心,在您和人民政府领导下,重建家园”。

搞好救灾生产,干部是关键。当时,全区18个乡、81个村。有部分乡村干部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大小事情都不拢边。通过做政治思想工作,帮助解决一些具体问题后,都逐步到岗,尽职尽责。随后,召开了有 127人参加的防汛抢险和救灾模范大会,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动员为修复堤垸、重建家园作出新的贡献。当时四周皆水,电话线没有恢复,就配了4条专船,从事上下联络工作。

为安排好灾民生活,溃垸后的半个月时间内,省、地、县就调来了大批救济物资。全区通过采取“加强领导,民主评议,分类造册,由乡审查,报区批准,统一分发”的办法,先后落实到户的救济物资有:大米 250多万公斤、棉被5045床、棉衣15338件、绒衣和单衣51513件、条木9184根、楠竹880根、麻竹18271根、稻草672980斤,帮助灾民解决了吃、穿、住的困难。还给不少户发了锅、盆、碗、筷、水桶、菜刀等生活日用品。保护耕牛是件大事,能自养的,政府共发给牛草款1899万元(旧币1万元相当新币1元,下同);自养有困难的,实行代管,每10个左右养牛户选出一专人负责,转移到东乡丘陵区饲养,饲养人的口粮和牛草由政府发给,全区共代管耕牛618条。为解决灾民生产自救资金困难,政府发放了贷款2亿多元。此外,还组织医务人员深入乡、村,送医送药上门,治疗各种疾病患者5726 人,并普遍用漂白粉对饮用水进行了消毒。由于防疫工作做得好,大灾之后没有发生大的疫病流行。

当时,有些灾民在本区安置有困难,就由政府安排到东乡的二区(现城南区)临时居住。周济、杉江、花石、将军、溪桥等5个乡共安置了259户、898人,成立了4个中队、22个分队。由于当地党委、政府的重视和关心,一切都安排得很好。仙源乡重灾户傅少良一家5口人,有2人被洪水夺去生命。他转移到杉江后,贫农刘大发把他接到家里。他进屋一看,地上打扫得干干净净,床上铺了晒干的稻草,煮饭、烧水的灶、炊具准备齐全,心中十分感动。中秋节那天,刘大发和本互助组的6个农民商量,凑钱买了猪肉、米粉各6斤送给傅少良这个灾民分队。傅少良深有感慨地说:“这不象是在逃灾荒,倒象是在走亲戚。”

受灾群众的生产自救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一场生产自救的战斗在全区打响了!大山乡沔湖村48户,有44户捕鱼捞虾。肖如意家6口人,每天能捕鱼10多斤,最多一天能捕到40多斤。双塘乡重灾户何友生全家5口人,只从水里捞上来1担谷,他把政府发给的30万元贷款用来修好了渔船渔网,20多天就收入53万元,买回了5担多谷。搞短途贩运的也活跃起来了,如贩卖窑货、柴火、鱼虾等。能打野鸭子的也背起了火枪,打猎创收。还有的就打草鞋、绩麻线、打豆腐、织篾货等。同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场地种蔬菜。组织铁、木、篾匠修理农具,为第二年的春耕生产作准备。

为了扶助灾区人民搞好春耕生产,政府又安排了191只小船、800架水车、1100张扮桶、2000把草刀、2000担箩筐以及一些其它农用工具,发放到户,并组织一些有经验的老农带钱l亿元到外地购买耕牛。

水退后,全区除大部分劳动力参加修堤、建闸工程外,剩下的妇女和半劳动力便组织起来成立了很多临时性的变工队、互助组,砌好了2000多栋住房,以工代赈修好了220个渍水围子的近9万米长的渍堤。王家乡原来只有乔山围住了一些渔民,整修南洞庭湖后新围进来大片洲土,从受灾最严重的仙源等乡移来400多户。他们来到这里后,成立了许多I临时互助组,砌了60多栋新房,修了4座水坝和700多米长的渍堤,开了加条水渠、圳,改善了原有800多亩不保收耕地和新开1000多亩荒地的灌溉条件。1954年,全省第一个高级农业社就是在这里诞生的。

由于政府的大力扶助,群众的努力奋战,全区1953年农业生产获得了丰收,新推广双季稻28994亩,粮食总产量达到3220多万斤(不包括杨林寨农场),比1952年增产37%。

八方援军的治湖战斗

为了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湖南省委、省政府于 11月10日作出了《关于整修南洞庭湖的决定》。全省共动员组织了万余名干部、25万劳动大军投入这项工程。在17区范围内有干部近3000名、民工9 .4万余人,他们分别来自湘潭市和宁乡、醴陵、浏阳、临湘、长沙、岳阳、湘潭、平江、望城和本县其他区、乡,施工堤段长达4万多米,其中新修堤段2万多米。

在各地劳动大军到达工地前,区、乡、村都开会动员,要求沿堤群众以极大热情为民工们的顺利施工创造条件,提供方便。双塘乡在民工到来之前就组织力量对妨碍施工的房屋和坟墓进行拆除和搬迁。民工到来时,在乡妇女主任的带领下,沿堤群众组织了茶水站,送茶递水,极为热情。民工初到工地缺这少那,群众都能尽家里所有,主动为他们提供方便。

整个工程于12月10日正式开工。为了不影响灾区和非灾区的春耕生产,省委、省政府要求在春耕大忙前把工程拿下来。恰恰在这段时间内又有一个传统的春节。于是省指挥部决定在全工地组织开展爱国治湖劳动竞赛,要求做到“队伍巩固好、团结友爱好、文化生活好”。省委书记金明、省政府副主席唐生智等领导亲临王家河堵叫等难工险段视察、慰问。对干部、民工们那种忘我劳动,与激流、塌方搏斗的革命精神给予了表扬,鼓励大家再接再励,夺取整个工程的胜利。同时组织听取了赴朝慰问团关于抗美援朝的报告,提出“多挑一担土,就等于多打死一只美国狼”,“多打一遍硪,就是多增加一份抗美援朝的力量”。还组织花鼓戏、湘剧、电影、曲艺、皮影等文艺团体到工地轮流演出。在民工中教唱了《向南洞庭进军之歌》。“我们是治湖的劳动大军,为了建设祖国的粮仓,为了帮助受灾的弟兄,不怕风吹雨雪打,不怕水冷淤泥深……”的歌声在工地飞扬。各级领导、全体干部和民工同吃同住同劳动,春节期间同样坚守阵地,发扬了勇敢战斗、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的作风,战胜了无数艰难困苦。整个工程历时 100天,于1953年3月20日基本完成。在17区地段完成土方840多万立方米。

王家河堵口是整个工程中最艰巨的一项。堵口处河宽151米,最大水深5.4米,一般水深3.5~4.5米,且水流湍急。该工程由湘阴总队施工。为确保这项艰巨工程的顺利进行,省指挥部决定成立以工程部副部长史杰为首,有湘潭分指挥部指挥齐寿良、湘阴总队政委高臣唐参加的堵口指挥所。省指挥部还调来了行政干部10人、技术干部30人、技术人员14人。湘阴总队组织了8000民工和以甘菊秋(防汛抢险模范,1950年曾出席全国工农兵劳模代表会并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毛主席的接见和中秋宴请)为队长的技术队 130人、帆船149只、轮船7艘,担负这一工程的施工。工地召开了参战人员大会,12月31日战斗正式打响。那时堵口没有现代化工具,靠的是人力和土办法。河面打桩是把木桩架在几只拼扎起来的船中间往下打,6天共打大木桩240个。然后几千民工轮流上阵,日以继夜从两岸同时进土。为不使倒进的土被水冲走,采取了抛石的方法。为防急流涮深河床,在陇口下游两侧同时抛投了大竹笼块石。因为陇口下游产生回流,造成坡脚崩塌,于是又在两侧各沉毛板船1只。然而水流太急,船沉下后被冲成碎片。在此情况下,再调3条重载石船停靠下坎,用6米长的大竹笼块石,以35至45度向上游成八字形抛投。陇口越窄水流越急,只得又在上游抛下大铁菱角,以分散水势。接着又抛了好些小铁菱角、竹笼块石和大量草袋。元月16日下午2时堵口合陇。其时,陇口上下游水位相差3米多。因块石、竹笼等孔隙多而大,堵坝渗漏严重,陇口数次开裂下坐。技术队员们不得不冒严寒深水作业,在上游用晒簟闭浸。20日晚,渗漏问题基本解决。这项工程历时 21昼夜,共完成土方251703立方米,抛块石5434立方米、大小竹笼2510个,用去大小木1300多根、晒簟160床、草袋4 .5万多个。

南洞庭湖整修过程中新修的北大堤濒临洞庭湖,为保安全度汛,省指挥部于1953年4月1日命令成立湘阴护坡指挥所,任命副县长张建邦为指挥,17区区委书记张福茂为政委,组织了一支有5000人的施工队伍。6月前完成了莲子口、鸭婆潭、杨林寨3处遗留工程,还挖了850条导浸沟,临湖大堤铺了芦柴,同时,运回了大量块石、石灰、河沙。1953年11日 16日开始组织护坡,至1954年3月15日止,完成了从柳潭大港子至杨林寨曾家台2万多米长、高程35米,共30多万平方米的大堤浆砌块石和三合土护坡。

南洞庭湖整修工程的完成,使17区的堤垸面貌焕然一新。王家河、塞梓庙的堵口,截断了资江支流,把原来有10万多米长大堤的民新、鼎新、塞梓、古一等4垸,并成了一个有较强防洪能力、只有5万多米长大堤的湘滨垸。还新围进了杨林寨、黄土湖、下坝湖等3处湖洲,扩大耕地3万多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