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回忆我的启蒙老师董志文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8-07 12:00

董志文同志曾任中共临湘县委书记。在他任职期间,我有幸在他的关怀和指导下工作,对我的人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虽然时隔30多年,那些生动的事例时常浮现在眼前,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为我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困难

给我力量和智慧

1968 年我下放桃林公社永丰大队,1970年1月被组织上安排担任桃林公社永丰大队党支部书记。永丰大队当时有近2000人,人平不到6分水田,全大队也仅有几口小水塘灌溉农田,是一个人多田少,缺水少粮的大队。面对这种情况,我同大队一班人商量,决定修建水利工程,用水泵从桃林河里取水,利用倒虹吸管把水抽到能蓄水8万立方米的蚂蟥塘,然后利用水圳灌溉杨家、上屋李家、喻家和张家等1000多亩水田。经设计规划,该工程需要55千瓦电动机一台、以及木材、钢材和水泥等物资。当时,这些材料紧缺,无从购买。无奈之际,我到临湘县妇联请求支持。县妇联负责同志把我带到董书记的办公室汇报有关情况。董书记见到我一个女孩子在村里担任支部书记不容易,要解决压水工程确实有困难,董书记对我说:“我要有关部门解决设备、材料问题,但你回去要把社员群众发动起来,修渠整田,尽快使群众受益。”并当即把县物资局负责人喊来,要他们想办法赶紧从省和县里调运和组织所需的物资器材。三天后,一台55千瓦电动机、7吨钢材、55 吨水泥和6方木材由县物资局的同志直接送到了永丰大队。在县委的鼓励和支持下,群众的积极性迅速高涨,我带领全大队群众一鼓作气,投工投劳,修渠整田,在春插之前就完成了该项工程。当时,我是一个大队支部书记,县委书记对我而言是一个很大的官,而当我工作上遇到困难的时候,董书记亲自为我解决,这对我的思想触动很大,坚定了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给了我力量和智慧,也激励了我一辈子,促进了我的成长和进步。

引导我敬重老同志,给我做人的基准

1972年1月,我从桃林公社招干到县革委会工作,任群工组副组长。 3月6日 ,董书记打电话把我叫到他办公室,原来是原县革委常委余春珍、羊楼司黄金大队胡家队队长陈望生两位女同志到县里看望董书记,同时余春珍同志特地带了一只腊麂送给董书记。董书记不在家,他的女儿董英收下了,但没有付钱。董书记知道后,首先把我批评了一顿,怪我没有制止她送东西,同时拿出10元钱要我付给余春珍,当时我不愿,并说一只小麂算不了什么。董书记严厉地说,事情虽小,但这是做人的标准,不能随便得群众的一钱一物。我知道这句话的份量,及时把钱付给了余春珍同志。这件事让我明白了,要尊重老领导,老同志,尊重老百姓,要做官先做人,清清白白为官,实实在在为人。当得知两位老人身体不太好时,董书记又嘱咐我带两位老人去人民医院检查身体,并解决了有关实际问题。事后,董书记又叮嘱我和董英:  “农民不容易,农村的同志送来的东西,一定要按价付钱,,有什么困难要想办法帮他们解决。”董书记位高权重,但对自己要求很严,对老同志、老干部却十分关心和尊重,对普通老百姓的生产生活考虑得非常细致。

指导我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手把手教我工作方法

1972 年4月,董书记带着我和时任常委秘书的沈道志徒步前往农村调查研究,历时半个月。我们从县城长安出发,途经五里、聂市、源潭、乘风、江南,定湖,坦渡,羊楼司、文白,再又从五里返回,涉足半个临湘县。在半个月走访调查中,董书记走村人户,体察民情,了解生产。晚上住宿在农家,与农民促膝谈心。他言传身教,教育我们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并手把手地教我们如何与群众打成一片,如何调查研究,如何解决实际问题。印象最深的是在源潭公社同德村考察温室育秧的那件事。温室育秧是一门新技术,群众一时难以接受,特别是田多人少的村、组,抵触情绪较大,为了尽快的把新技术推广到各村组,董书记带着我们到温室育秧搞得较好的同德村进行现场考察。通过个别走访、实地察看,召开党员、群众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认为温室育秧能够抵御春寒烂秧的自然灾害,保证早稻良种及时栽插,是夺取农业大丰收的新技术,应该大力推广。董书记抓住时机,耐心做群众的思想工作,并及时召集全县各公社书记在同德村召开温室育秧现场会。在短短半个月温室育秧就在全县得到迅速推广。由于早、晚稻的及时栽插,这一年农业夺得全面丰收。董书记深入基层亲自参与调查研究,为民办实事的好作风,让我终身难忘。在这次调查走访中,董书记始终践行着毛主席的名言“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深入实际,掌握实情,指导工作。董书记亲历亲为地教我深入农村基层开展具体工作,如何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如何组织和发动群众,如何打开工作局面,这些通过实践得出来的真知,我一生受益匪浅。

(作者系原临湘市人大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