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南宫到华容报名南征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31 12:00
1949年元旦,新华社发表了毛泽东同志《将革命进行到底》的重要文章,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全国人民决心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彻底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将迅速向江南进军,直捣蒋家王朝的最后巢穴,伟大的解放战争将取得最后的胜利。为了开展新解放地区的各项工作,党中央决定从老解放区抽调大批干部,配合部队一起南征,当时我们河北省南宫县也是抽调干部南征的地区之一。
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冀鲁豫区党委决定成建制地组成30个县委、216个区委班子随军南下,分赴江南。南宫县委根据冀南四地委的指示,确定从县区机关中抽调134名干部参加南征。
当时,干部对南下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一是对南下有明确的态度,积极报名;二是家庭观念较浓,认为八年抗战胜利了,又赶走了老蒋,土地改革中分得了田地,应该过过“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和平日子,对去开辟新区工作有些厌倦情绪;三是革命意志不坚强,不服从组织分配,逃避南下。针对干部中存在的这些思想情况,南宫县委于1949年2月7日召开了全县干部大会,进行思想动员,组织干部学习中共中央关于抽调大批干部随军南下,开辟新区工作的指示;同时进行政治教育、形势教育和阶级教育,提出“干部南下光荣”的口号。经过教育,广大干部提高了思想觉悟,纷纷响应党的号召,表示要克服地区观念和家庭观念,服从组织分配。我们作为县委的领导同志,当然应该积极带头报名南下。但我的父母对我南下却有顾虑,他们感到自己已经年逾古稀,而身边又只有我这么一个儿子,着实有点舍不得。可是,作为县长的我,怎么能在党需要我的关键时刻而不服从党的召唤呢?于是我积极做好了父母的思想工作,并在大会上第一个报了名。接着县干部也纷纷表决心,写申请,报名南下。最后,南宫县委批准134名干部南下,包括25名女同志。其中有县委成员7人,即县委书记史伦、县长赵吉甫、组织部副部长王庆云、武装部长鲍晓农、宣传部长张丕刚、民运部长王爱民、公安局长张景春。区委级干部23人,一般干部96人,炊事员、通讯员8人,由县委书记史伦和我带队,准备奔赴江南。不久,我们这支南宫县的南下干部队伍,被编为四大队三中队,指导员是史伦同志,我任中队长。中队以下分为7个班,其中女同志2个班。随后即在威县王家凌村集中学习培训了一个多月,经过学习,大大提高了干部的觉悟,组织纪律性得到了加强。
开封休整
1949年4月3日,我们从威县王家凌村出发,以每天90华里的速度,经过南馆陶、小滩龙王庙、南乐县、清丰县到达黄河岸边的濮阳。胜利地渡过黄河,然后步行到兰考。从兰考坐火车到达古都开封。
到达开封后,便开始了休整。主要是学习中共中央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并根据上级指示,再次轻装——规定每人所有的衣服、鞋袜、被褥不得超过20斤。由于前方敌情复杂,大部分县城都没有解放。为随时准备投入战斗,在这里上级还给我们每人发了1套灰军装、1支火枪和50发子弹,同时确定了我们三中队南下的目的地——湖南省华容县。当我们从开封整装出发,总队又下达紧急指示,女同志一律在开封留守待命,同时,还调整了三中队的干部。总队还在河南百亩岗村召开大队、中队负责人会议,进一步部署了南下的行军计划,决定南宫县三中队分东、西两路行进,西路先走,东路后走。西路的负责人为王爱民、王庆云、王志、李兴周等同志,从开封出发,经漯河、襄樊、沙洋、沙市、公安,到达湖南澧县,等待东路会师。史伦同志和我负责东路。
会师澧县
我们东路从开封出发乘火车经江苏的徐州,到安徽的蚌埠,5月7日到江苏的浦口。在浦口过长江到南京,驻在原国民党政府的交通大楼里。休整3天后,又乘船到芜湖,在一个仓库里住了数天。根据上级指示,6月3日,在芜湖乘“江汉号”大轮船,同黄克诚、金明同志一道赴武汉。
我们乘船进发至安庆时,遇到了国民党飞机空袭。敌人扔下了几颗炸弹,幸喜没有造成伤亡。行船3天3夜,我们于6月6日顺利到达了武汉,住在汉阳俞伯牙台,休整了月余。在这一个多月中,大家继续学习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决议等文件,一边学习,一边待命。因当时总队正和湖南当局派来的代表在金字大楼进行和平谈判。
7月中旬,我们接到总队和四大队的指示,继续前进。先乘小木船沿着汉水逆江而上,3天后到沙洋,再步行到了沙市。在沙市休息了两天后,我们渡过了长江。当时,正是7月间,南方的天气炎热,有的同志热得昏倒了,大家便抬着他们走。晚上,我们就地露宿。南方蚊虫多,叮咬很厉害,在身上咬一下就是一个红疙瘩,又痛又痒。不仅如此,就是饮食习惯,也与我们不同,大米饭虽然香甜,但是我们还是觉得不如吃北方的面食。尽管环境条件艰苦,但同志们仍然斗志昂扬,与各种困难进行了顽强的斗争,朝着上级指出的目的继续前进。
我们从沙市出发,步行到公安,又从公安步行到湖南的澧县。过去澧县叫澧州,是国民党专署驻地,专员叫陈采夫。这里发生了一些战斗,解放军四野部队在前面打,我们随后前进。我们到澧县的前几天,四野与国民党宋希濂部队还打了一仗,国民党军队溃败西逃。我们到达澧县和西路来的同志胜利汇合了。
抵达华容
在澧县休息了几天,就向安乡进发,途中要经过一个叫毛里湖的地方,由于当时刚刚和平解放,敌情比较复杂,据说湖里还有残余敌人在活动。为了安全起见,四大队指示由澧县的原保安队护送。我们找了几条小船,从澧县出发,经津市到达了安乡县,晚上住在安乡县城东关。总队给我们三中队写了去找地下党金汉川同志联系的介绍信,地址是安乡中药铺,但没有找到。在行进途中,我们遇到了去南县的纪照青、石新山等同志率领的南下中队。于是,一起步行到了南县。在南县住了一晚,会见了华容的老革命涂国钦同志。经他们介绍我们初步了解了华容的一些基本情况。次日由南县过河,便到了华容县的九斤麻,在这里见到了何光化(何长工同志的次子)同志。何向我们谈了华容县的情况,并关切地问我们还走不走?因为华容县在革命时期几次解放,又几次被敌人占领,人民群众受到了很大的损失,死了很多的革命群众。我们当即向他表示,这次来了后就不走了,要和这里的同志们一道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华容。
1949年8月17日,我们来到了华容县城。进城的那天,华容县城的广大人民群众和各界人士,倾城出动,夹道欢迎,鞭炮声,锣鼓声,不绝于耳,一片欢腾景象。这样,从1949年2月由南宫出发,经过半年多的行军,东路、西路以及中路的女同志(9月下旬抵达)共3批干部会师华容县城,胜利完成了南下任务。
县情初晓
1949年8月中旬,人民解放军中原军区沔阳军分区独立四团郑怀远团长(原籍华容东山人),向县委介绍了华容解放的情况。参加的有县委书记史伦和我。他说:解放军独立四团于1949年7月21日渡过长江,经过塔市,从北面进攻,直取华容县城。在我军的强大攻势下,以国民党华容县长、县自卫总队总队长余子述为首的国民党华容县城守敌,望风逃窜,余子述骑马逃跑到安乡,后来很可能跑向四川去了。其余大部分逃到了洞庭湖里,与南、华、安3县残敌汇合,成立了“湘鄂边反共救国洞庭湖挺进纵队”,妄图继续与我作殊死争斗。独立四团于8月16日挺进洞庭湖,在常德军分区一个加强连和华容地下党组织的配合下,围剿敌人。经过激烈战斗,已活捉纵队司令黄涤,以及副支队长徐维桑等5000余人,毙敌纵队副司令徐上达(一说落水身亡)等40余人,缴获机枪20余挺、长短枪600多支,不久又剿灭了国民党“南华边境自救会”等敌特武装10余人,华容国民党反动军事势力已基本消灭。
郑团长还介绍说:华容县解放时,原国民党县政府有4人没有跟国民党逃跑,他们迎接华容的解放,我们表示欢迎。这些人是:县政府档案员张作云,是个青年,参加过三青团,为一般成员。此人表现很好,解放前夕,他藏有县政府的档案15担,保存在南山大乘寺乡,解放后全部交给人民政府;县政府田粮处处长郭再成,他保管仓谷200石,也交给了我们;县政府水利督察处赵有增(人称赵督察),他保管有全县的水利灾情资料;县政府的马夫郑爹,交了两匹马。此外,还有县邮电局的职工没有逃跑。
总之,当时的华容县,虽然已经解放,但情况很复杂,灾情也很严重。我们肩负的任务是很重的,面临的困难也是很多的,需要我们艰苦奋斗,开拓前进。
接管建政
1949年8月上旬,我们南下干部到达华容县后,首先成立了中共华容县委会,县委会的成员有:县委书记史伦,县委组织部长鲍晓农,宣传部长宋建华,组织部副部长王庆云,民运部长王爱民,县委办公室主任阎振昌。8月18日,华容县人民政府相继成立,我任县长,县政府各科局主要负责人为:县政府秘书王治,民政科长张子纯、文教科长涂国钦,财粮科长马书尧,建设科长李苏,司法科长华长春,总务科负责人孙泽民,公安局局长赵庆华。后又成立了县财委,财委办公室主任王栋臣,税务局长高东坤,粮食局长张书忠,人民银行行长赵振声,新华书店经理齐光,贸易公司经理方龙廷、副经理李金章,百货公司经理贾瑞峰。
全县成立5个区,各区区委书记和区人民政府的主要负责人为:城关一区,书记郑之恒,区长董克曼;北景港二区,书记王爱民,区长罗贵昌;鲇鱼须三区,书记陈盛欣,区长李兴周;万庾四区,书记马书玉,区长田新南;东山五区,书记张英,区长杨宏磊。
建立人民武装,成立了县大队。大队长由我兼任,张书文任大队副。县大队成立后,贫雇农和烈士子弟踊跃报名参加,很快征集了几十名战士。1949年12月盛光友任大队副(因张书文同志病故),还有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四八O团三连,转为县大队,以加强人民武装,安定社会秩序,保障人民安全,保卫生产建设事业胜利进行。
1949年9月初,县里成立了新生实业公司,凌鼎云工程师赴长沙购买机电设备,开办了电厂、打米厂、榨油厂,并解决了船只运输问题,很受人民群众欢迎。
当时,华容县水灾严重,急需修复堤垸。于是成立了堤垸修复水利委员会,多方聘请工程技术人员。赵有增从长沙请来的水利工程师和技术员共有11人。他们是:电力工程师凌鼎云,水利工程师王朝熙,工程师郑磊、李裕奎,主任工程师张人瑞、副主任工程师万维松,助理工程师钟宇平,技术员张涤中、杨辛癸、张景祥。为照顾工程技术人员的生活,对他们实行供给制加补贴的办法,区别情况,补贴一定数量的大米。在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工程技术人员积极参加修复堤垸水利工程、防汛和抗洪救灾等工作,对党对人民作出了贡献。
首开新局
为了迅速打开华容工作局面,在民主建政的基础上,:1949年10月前我们着重抓了下述几项工作:
培训充实干部
华容县解放初期,只有100余名南下干部,开展新区各项工作实感干部力量不足。县委决定,由县政府出布告,招收知识分子。县委组织部负责举办知识分子训练班,共办了两期,于1949年国庆节前办完,培训了当地新干部200多名。经过训练后,大部分分配了工作。实践证明,绝大部分新干部表现好,工作积极,在各项工作中起了良好的作用。同时,常德地委组织部又分配部分华北大学学员来华容,有刘克浒、李应祜、张允峰、杜仲贤等10余人。他们都分配在县、区机关工作。这样,克服了当时干部不足的困难,为开展工作创造了条件。
发动借粮支前
1949年9月,为扫荡国民党残余军事势力,解放全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部队正在前方同白崇禧部队作战;刘伯承、邓小平同志率领的二野部队,亦由华东转战入川,从湖南过境,追剿残敌。因此,常德专署和支前司令部给华容县布置了借粮任务。不仅时间紧迫,而且任务很大,而华容县又正遭大水灾,怎么办?县委和县政府经过研究,认为只能采取借粮的办法(借粮收据由县政府盖印,日后可顶交公粮)。于是,我们实行全党动员,组织县区干部深入基层,首先调查摸底,掌握存粮户的情况。然后召开借粮对象座谈会,进行启发动员,宣传支援前线的重要意义。并重点做好开明人士的统战工作,让他们带头借粮,自报公议。经过艰苦耐心的教育工作,终于如期完成了借粮’700万斤的光荣任务。
组织生产救灾
1949年,华容县遭遇特大水灾,全县溃垸22处.56个溃口,没有溃垸的渍水也很严重,河里的水位高于堤垸,渍水排不出去。全县灾民共10万人之多,生活贫困,疾病蔓延。不少人背井离乡,外出逃荒。大堤需要修复的工程长达几百公里.数百万土方,任务艰巨。面对如此情况,县委、县政府一方面大力组织和发动群众,发展生产,开展生产自救;另一方面修复堤垸,采取有效措施,保质保量抓好冬修。1949年10月,成立了华容县堤务修防生产救灾委员会,由我兼任主任,建设科长李苏任副主任,赵有增和各堤务主任为委员,还聘请水利工程师和工程技术人员参加。我们立即召开了全体委员会议,各区长也参加了,布置了当年冬、春的堤垸修复紧急任务。会后即全党动员,全民发动,组织几万民工上堤开工冬修。经过全县人民一个冬春的艰苦奋斗,终于胜利完成了冬修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