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岳阳楼的落架大修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31 12:00

1982年我任湖南省岳阳市(县级)市委副书记。中外驰名的岳阳楼,历经百余年的风雨侵袭和白蚁蛀蚀,鉴定为危楼,急需整修。可是,由于管理体制上的不顺,致修缮工作久拖不决。市政府决定,暂停开放。给主楼贴上了“危险!游人止步”的告示,门窗全部封闭上锁。引起了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关注,招致来岳阳旅游宾客的不满。不少市民通过电话或上访,向有关部门反映意见,要求尽快维修古楼;有的游客说,我们千里迢迢来岳阳,希望观瞻名楼,没有想到封闭上锁,实在令人失望。

 

张玉琦同志(右一)接待前来检查指导重修工作的地委、行署领导

    5月11日,中共中央主席胡耀邦从新华社编印的《国内动态》清样第1045期上.看到《闻名中外的岳阳楼亟待修缮》一文后,立即作了重要批示。为落实胡耀邦同志的批示,5月27日,湖南省政府召开省长办公会议,决定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对岳阳楼的维修和保护。
    岳阳市委、市政府根据中央、省、地的指示和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关于岳阳楼维修问题的复文》,研究决定:岳阳楼落架大修,坚持“整旧如旧”原则。并明确由我具体负责组织领导大修工程。地委副书记、市委书记高峰和我谈话:要充分认识修好名楼的重要性,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百废俱兴的一个标志。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把楼修好是为人民立功,修不好就是千古罪人。要求我像在部队打仗一样,一定把仗打好。8月18日,市政府以市政发[1982]170号文件,发出《关于成立岳阳楼大修工程领导小组的通知》,任命我为领导小组组长、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方祖雄、市建委副主任张庆平为副组长。办公室主任由市文化局副局长、领导小组成员王乐明兼任。重任在肩,寝食难安。在我脑际呈现了叶剑英元帅的《攻关》诗:  “攻城不怕坚,攻书莫畏难。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我决心以此为指导,认真把这一仗打好。我在积极抽调干部力量,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同时,收集有关岳阳楼的资料,进行学习钻研。
    在1000余年问,由于水患兵灾雷击火损,岳阳楼屡毁屡修,有史可查的修葺共30余次。真正大修只有两次,一次是北宋庆历4年(公元1044年)滕子京修楼,一次是清光绪6年(公元1880年)知府张德容修楼。虽然民国21年也曾修葺过一次,但工程质量很差,到民国末年,已是楼基开坼,驳岸坍塌,楼身破旧,荆棘丛生。呈现一片荒芜颓景。

木工在修如意斗拱

新中国成立后,摇摇欲坠的名楼获得新生,人民政府曾多次拔款维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加速了对岳阳楼的建设,以适应岳阳市对外开放的需要。由于主楼前次落架大修于清光绪6年,历经白余年风雨侵袭和白蚁蛀蚀,多数梁柱腐朽,经有关单位鉴定,唯有落架大修,才能保持永久。
    随着岳阳楼大修办公室工作班子到位,分别召开了领导小组会议和办公室工作人员会议。传达学习了中央、省、地、市关于岳阳楼落架大修的指示精神,对修好名楼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整旧如旧”原则,物资是基础,科技是关键等重要问题进行了讨论,在取得共识的基础上,制订了大修工程施工方案。
    大修认真贯彻“整旧如旧”、“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严格按照岳阳楼原有规模和结构,完全使用古建筑材料施工,并尽可能地保留原有构件,以达到保持岳阳楼原有历史风貌和建筑风格的目的。
    大修工作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施工前的准备。从1982年10月至1983年3月上旬,健全施工管理机构,组织技术力量,筹集资金,筹备物资器材,选择施工队伍。
    岳阳楼大修工程领导小组成立后,从有关单位抽调20多人组成办公室,下设工程组、物资组、财务组、后勤组等工作机构,制订了工作制度和管理办法。物资是基础。先后筹集大修工程经费和附属配套工程经费共135万元,其中文化部文物局拨款82万元,其余为省、市人民政府拨给。各级政府为大修工程批拨古建材料,计木材350立方米,琉璃瓦55000片,花岗岩1500平方米,国漆850公斤,金箔10000张(合黄金2两),桐油1000公斤等。技术是关键。聘请国家文保所工程师李竹君、湖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曾子泉参加大修工程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大修工程技术。参加大修工程的木、石、雕工来自洞庭湖畔的六县一市,负责施工的是岳阳地区工程公司68岁的老艺人李细清。他13岁开始学艺,有50多年古建经验。另外,还从山西云岗石窟文保所,武汉市白蚁防治所、南岳文管所、北京等地请来技术人员协助工作。在市内还抽调了市文物干部和富有管理经验的人员,组成一支既有学识水平,又有实际经验的科技班子。
    第二阶段为落架整修,处理基础。1983年3月15日开始落架大修。为保证“整旧如旧”,在施工中坚持从难着眼,从严着手,要求做到万无一失。
    落架大体分四步:第一,移走楼内陈列品,搭制防雨防潮工棚,划分拆件堆放场地,做到分类码放,有条不紊。第二,按先内后外,从上至下的顺序拆除,边拆除,边测量、绘图、记录、拍照,特别是结构上的尺寸,如柱子高度、梁枋檩的长度,榫铆结构做详细记录。第三,拆下的构件取名编号,同样的构件还要定方位、定方向,把名称、编号、方位、走向标到图上。用油漆把名称、编号写到构件上。第四,搞好构件的鉴别。对拆下的构件根据损坏情况进行鉴别。区分为基本完好能继续使用的、需要修理翻新的、完全腐朽无法再用的三种。
    经过半个月,主楼拆卸完毕,共计木构件40800多件,琉璃石构件60000多件。木构件的蛀蚀腐朽情况,比预测的要严重得多。支撑古楼的40根楠木柱,有20根被白蚁蛀空,状若蜂窝,其余的都有不同程度的腐损。梁枋檩及其它构件,十有八九在不同程度上被蛀蚀或腐朽。为保持旧貌,尽可能做到既多留用原构件,又牢固经久,因而采用了化学加固的方法。运用不饱和树脂浇注加固空蚀的柱枋等大型构件。先把这些构件的内部腐料剔除干净,填上小木块,然后用307不饱和树脂和石英粉的混合物注入,把填充的木块与外壳凝成一体。固化后,坚硬度胜过钢铁。用这种方法加固了9根楠木柱和数以百计的梁枋,收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运用环氧树脂打箍和粘合。例如有几根楠木柱,腐烂了一部分,但又各有一段还可以利用,施工人员就把那些还能利用的部分留下来,将两端做成双榫或燕尾榫墩接在一起,墩接的部位用环氧树脂和玻璃布打箍。其牢固程度不亚于完整的木柱。利用环氧树脂还补修了破损的琉璃、石构件。大楼拆完,楼基上只剩下 4根冲天金柱。金柱是大楼的脊梁,文物价值很高,但其中3根基本上被白蚁蛀空,仅剩下几厘米厚的外壳,如将其吊移,势必粉身碎骨,更换又难以找到如此规格的楠木柱料。经研究决定运用“伸缩法”。先搭架,确保金柱不致被风吹倒,然后,用千斤顶将其顶离地面1米多高,抓紧突击地面基础框架施工,并用防治白蚁药进行处理后,再将金柱放置原地。运用化学树脂进行垂直浇注。在落架整修阶段,对拆下的4万多木构件和6万多琉璃石构件,经技术人员鉴定,分别采取保留原件,修补翻新复制替换的三项措施,使绝大部分古代材料得到保存。40800多木构件中,保留使用的20500余件,修补翻新2040余件,复制斟换的仅有 18200余件。如40根楠木柱,除复制替换11根外,保留原件20根,用化学加固法整修后继续留用9根。又如如意斗拱1200多件,经修补翻新后继续使用的就有990多件。其它如清代琉璃宝顶、龙凤脊饰和宋代花岗柱石等,都得到了保存。
    第三阶段为立架组装。原计划需4个月,由于在落架中进行了详细实测绘图,并对各种构件一一作了分层、分类、分向编号,因而大大提高了工程进度,仅70天时间主楼构件即组装复原。具体施工是以4根金柱为吊装支架,将那些巨大的木构件一一腾空吊起,送回到它原来的位置上,其它构件照图纸,按编号逐件装回原位。
    组装阶段特别注意保证质量,一丝不苟。如瓦顶组装,完全按照古建筑的要求,档匀垄直,瓦垄要又平又直,不漏雨,不让草籽繁殖。灰背抹瓦做得严严实实。主楼平台和楼内地面用青砖,不用水泥。青砖除朝下的一面外,其余五面都要磨平,这样砌拢砖缝小,灰砂一过,就把缝填平了。

第四阶段为油漆彩画。为了保证质量,聘请了由国家文物局推荐的北京油漆工人队伍。他们中大部分曾参加过天安门、故宫三大殿、卧佛寺、天坛等古建筑的修复工程,具有丰富的经验。他们采用首都古建筑中全套“十三太保”、  “一麻五灰”等传统油漆工艺,操作细腻,一丝不苟。一根木柱的油漆达13道工序,油漆后平滑如镜,光彩照人。经他们油漆的飞檐斗拱、龙凤雕刻均色泽古雅,光彩夺目。同时,将所有雕屏、匾额、楹联,也都修复一新。
    大修工程从1983年3月至1984年元月基本竣工,历时10个月,达到了防震、防腐、防蚁、防雷、防风的要求。经国家和湖南省文化部门检查验收,评为全优工程。
    大修工程受到当时各级党政领导关注。先后到大修工地视察的有:国务院总理赵紫阳、中顾委常委王首道;省领导毛致用、熊清泉、焦林义、刘正、郭森、孔安民、程星龄等;地区的领导张月桂、李满全、陈秉芝、高峰、李兴尧、刘栋亭、王三金、温兰田等;市领导李朗秋、陈邦柱、刘钢夫、莫凤雏、罗仲柏、文启龙、林子亮、黄甲喜等。这些领导同志在视察中听汇报、作指示、帮助解决具体问题、慰问施工人员。对大修工程能如期如质顺利完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大修后的岳阳楼,具有五个显著的特点:一、既保持原有建筑艺术和历史风貌,又剔除了民国以来增加的不合理部分,恢复了明、清式样。整座楼的构架,采用传统榫铆结构,不用铁钉,吻合严密。一楼东、南、北三面砖墙,已换成明、清式样的雕花门窗;楼内外地面也全部改铺青砖,使这座名楼愈加显得古色古香。二、.楼底花岗石台基增高了30公分,不仅使岳阳楼更为壮观,而且与两侧的三醉、仙梅两个辅亭,主次更加鲜明。三、二楼明廊上下空间增加了1O公分,游客凭栏,视野更开阔,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四、加固的楼基,作了防治白蚁处理,消除了隐患。五、楼内陈设“增其旧制”,充实了文化内容。原陈放三楼的吕洞宾雕像移至三醉亭,而代之以毛泽东同志手书唐朝诗人杜甫《登岳阳楼》诗雕屏。楼内还增添了一些古今名人楹联。
    盛世名楼复大观,诗人兴会喜空前。全国许多知名人士、学者、诗人、书法家、画家、工人、农民、干部以及海外侨胞,为重修岳阳楼赋诗作画。到1984年3 月,共收到诗词1529首,对联2136幅,字画185件。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全国政协副主席王首道的题词是:  “千古沧桑无限事,百废俱兴看今朝”。我国著名史学家刘大年的撰联为:“鲁肃兵轻,范公文远,万般气象观今日。滕王歌歇,黄鹤踪杳,十面湖山上此楼。”
    1984年5月1日,岳阳楼重修竣工开放典礼隆重举行。省政协副主席杨第甫等有关方面负责人和省内外文化界代表、新闻记者、本市干部群众以及正在岳阳的中外游客10000多人参加典礼活动。岳阳市委书记李朗秋为竣工开放剪彩,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邦柱在典礼上讲话,他说:“岳阳楼重修竣工,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物事业的一大盛事,是国家政通人和百废俱兴的一个标志。”群众舞龙玩狮欢庆古楼重新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