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震与君山农场的不解之缘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8-07 12:00
1965年冬,全国农垦工作会议在湖南长沙召开。会间,共和国赫赫有名的将军、时任国家农垦部部长的王震倾听着各农场负责人的工作汇报。冷不防,王老突然插话问大家:“一头牛一年要吃多少草?”不一会,一些场长作出了回答。王老点了点头,接着又问:“一头牛一年要屙多少屎?屙多少尿?”这下可使大家慌了神,平时谁会注意这些小事呢,正在大家为难之时,一位身材高大、声音宏厚的中年汉子站起来回答了这个“牛角尖”问题。随后,王老像放连珠炮似的提出了一串农业上的问题,中年汉子一一作出回答。王老面带微笑,出自内心地点了点头。老将军喜欢的就是这些知下情、干实事的领导干部。这个对答如流的汉子就是时任君山农场党委书记兼场长的李朗秋。于是,王老决计在会议结束后,到君山农场进行实地考察。从此,这位老将军便与君山结下了不解之缘。
心系百姓
王老第一次来君山是1965年11月16日。这天,北风呼啸,阴雨霏霏,长期的雨水把君山大地弄得一片粘糊,机耕道上足有尺多厚的烂泥。王老及其陪同人员过了河,没有威武的车队迎候,更没有笛声不断的警车开道,而是坐在一辆解放牌卡车上,由一台“东方红—54”履带式拖拉机牵引,在溜滑的泥路上缓慢前进,不足20公里的路程走了近两个小时到达总场。这时,身穿灰色对襟上衣,个子高挑、神态干练的王老从汽车驾驶室下来,缓步来到拖拉机手面前,微笑而亲切地用浏阳话说:“多谢多谢,还是这穿木履(指履带式拖拉机)的东西好。”
王老到达场部,顾不上休息,便听取农场负责人汇报,调查情况。第二天,下分场进队入户检查工作。存调查中,王老看得多的、问得多的是职工的住房、伙食、生产、收入等情况。他深入田间地头,察看农作物的长势,他来到知识青年所在学生队食堂,看到锅里的菜便问:“这菜怎么没几个油花花?”大师傅笑答:“能装饱肚子就可以了。”王老双眉紧锁,关切地对身边的干部说:“现在做事劳动强度大,青年人是长身体的时候,弄菜要多放点油,你可以先把菜炒好,最后一瓢油一淋,你们小伙子一月吃80多斤米怎么行。”这一说,把在场的人都逗笑了。王老一再嘱咐,食堂要养好猪,大家出工时都带工具,回来带一担菜,要喂好猪,猪养好了,多吃肉,省粮食,人吃肉身体好,劳动、学习精力就饱满。
王老每次下队视察,都要和职工拉家常,问冷暖。一次,他来到五分场二队老支书李春波家,亲切地问道:“过年家里杀年猪吗?”李春波恭敬地说:“杀了,你老家。“你老家”是湘北民间一句俗语,在回答对方问题后.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客气,都加这么一句。王老是湖南人,自然能够听懂,可是,生性幽默和平易近人的老将军却放作诧异地说:“什么,杀了我。”在场的人都捧腹大笑,王老又怕李春波不好意思,接着说:“你们岳阳人就是讲客气,问你呷饭吗,也说呷哒你老家,把人也要呷掉。”屋里又是一阵爽朗的欢笑。
王老关心群众生活、生产,可谓无处不问,无处不讲。在农场的三级干部和知青、机手、技术人员参加的大会上,作了两个多小时的报告。他没有讲稿,却讲得实在,真切感人。他强调农场要搞好两件事:一是结合农田基本建设消灭血吸虫,保护人民的身体健康;二是要养好猪,改善职工生活。他还讲到,一定要想办法让职工照电灯,他风趣地说:“我原来不知道电灯的油是从哪里灌进去的,你们要先把小发电机装起来。现在青年人晚上点灯看书,瞌睡一来,就伏在桌上睡,一翻手,把灯打倒,灯一倒,引发火灾,一个喔嗬把房子也烧掉,
王老第一次视察君山回京后,把君山的情况向当时的国家副主席董必武作了汇报,董老听后,十分高兴,欣然命笔,为君山农场赋诗一首:“胜景名区利用多,农场学校共张罗。粮棉豚犊皆增殖,耕读相联普学科。”
处处为农场操心
王老对君山的建设和发展,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关心农场建设的方方面面,各行各业,从作物的布局到综合利用,从品种改良到稳产高产都作过多次指示。
君山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得益于王老的指教与关怀。他第一次来君山时,就认为农场养猪有基础,饲料有来源,重要的是要改良猪的品种,增加瘦肉率,提高出口率。王老除了强调发展蓄牧水产外,还指示要全面开发农业。他说:“君山这个地方可养鹅,就要多种禾菜,不要更多的精料;养鹅、养鸭不但可以搞羽绒,还可以卖肉。一些土坑可以栽上海的高笋,产量高,又可解决城里吃菜的问题。”
对君山建设中的具体困难,王老关怀备至,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对农垦事业尤为关心,生怕农垦事业受到“文化大革命”影响。1969年,他两次来君山,11月下旬那次,考察长达四天。他先后到了四个分场的部分农业队和畜牧队,问各级干部、职工谈话,召集干部、工人、知识青年、技术员、农业职工代表座谈会,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情况和意见,研究农作物高产技术,生猪品种改良、饲养方法等问题。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王老对1970年全场农业、畜牧业及上缴国家纯利分别提出了具体指标,他要求目标一定要达到,要在省、地委的领导下,奋发图强、艰苦创业,实现经济建设大发展。
当农场负责人反映缺劳力、缺机械、缺良种等具体困难时,王老当即表示,他向省、地委领导同志联系提请他们考虑解决。事后,王老与省、地负责人及有关部门多次进行联系,问题得到妥善解决。1970年,省里从当时的先进县——新田县选调2000多名精壮劳力来场支援农业生产,大大缓解了当时劳力不足的问题。生产建设中急需的推土机、机动拖轮、载重汽车、本材、水泥等都得到解决,有力地促进了农场的生产建设。
对科技情有独钟
王老虽然出自农村,戎马一生,可他十分尊重科学,尊重科技人员。只要到了农场,少不了要召集科技人员座谈,研究如何实行科学种田、科学饲养的问题。每次与干部职工合影,王老总要问上一句,“技术员来了没有”在与技术员的交谈并经实地考察,他感到农田高低不平,沟渠不畅,耕作租放,严重制约了农作物产量。他郑重指出:“种棉花、水稻,你们有一些专门学校毕业的,还有学机务的,你们要把这个地方整平,要搞田园化、机械化。什么是田园化,就是要像长沙那些韭菜园的菜园子一样。”
在地里,王老看了黄豆长势后说:“你们的黄豆荚结得不少,但是不饱满,要找原因。你们洞庭湖这边是出蚕豆的,我是浏阳人,往年灾荒缺粮,常常到长沙买蚕豆,说是洞庭湖区产的。甘肃蚕豆六七百斤一亩,青海、云南都是四五百斤一亩,一问你们,说做了绿肥,这是不科学的,一定要把它当一季作物种。蚕豆可搞五百多斤,还可提高地力,再种水稻,就可得1000多斤一亩,这好划得来。你们这里雀子多,麦子被雀子吃,蚕豆吃不掉,我就向你们要蚕豆。”
1969年11月25日,王老又在地里转圈,他发现农田沟渠不畅,杂草丛生,尖锐地指出:“君山的棉花,过去有100多斤皮棉的高产田,现在亩均只五六十斤,我看你们棉田高低不平,排水不畅,杂草丛生,管理粗放,因此产量低。一定要下决心,狠狠地把棉花的两个敌人—内涝和杂草消灭掉。”遵照王老的指示,总场于28日组织干部、职工和知识青年1000多人,在良种站展开田园化“侦察战”,为面上田园化建设提供样板和经验。王老拄着棍子,亲临现场,指挥战斗,随后,全场大面积农田田园化建设如火如荼地展开,仅一个月时间,全场4万多亩棉田变得平整如书,沟渠成网,排灌自如,内涝和杂草逐步消灭,棉花产量不断提高,这项建设也为1974年全场的“二五工程”——大规模农田基本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科学发展养殖业是王老十分关心的问题。谈到养牛,他兴致勃勃地说:“水牛值钱,岳阳、浏阳、平江山区缺牛,你们几百条牛下崽子,一年能下几百头,这个潜力很大,分散不好,要集中起来繁殖。”为了尽快发展养殖业生产,王老帮助从广东顺德、湖北浠水、广州军区后勤部醣化饲料研究所请来水产、饲料技术人员,实地指导,传授先进科学技术。此外,他还帮助君山从国外和上海等地引进摩拉牛、约克夏、巴克夏、苏大白等牛猪优良品种。在王老的亲切关怀下,君山农场先后办起了机械化万头养殖场、千头牛场、种猪场。农场生产的活大猪瘦肉率高、品质好,成为湖南第一家在香港挂牌销售瘦肉型生猪的单位。
遵照王老“建设样板场”的指示,君山农场加大先进农机具的研制、推广、应用力度,以提高农机化的水平。到上世纪70年代末,君山农场就在旱地的犁耙、平整、开沟、播种、喷药和水田的翻耕、平耥、收割、大堤维修等方面应用了机械,到1980年,农业机械化程度跃居南方13省国营农场之首。
把儿子,媳妇送到君山
上世纪60年代后期,正是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期间,王老将儿子、儿媳送到君山,叮嘱他们好好和工农结合,刻苦磨炼。王老的儿子王斌原为海军东海舰队某舰艇舰长,与父亲一起遭到“四人帮”及其爪牙的迫害。王斌来场时,安排在良种站。1969年11月26日的田园化侦察战,他参加了。当王老发现王斌使用锄头不理手时,大发脾气,一根拐棍戳个不停,叫他拿箢箕扁担挑土。这位踏波走浪,在兵舰舵轮前稳如泰山的军官,却在平地上挑着担子晃荡摇摆,在场的人无不为之感动。后来,王斌被安排到“君山1号”拖轮上驾船,开的是小拖轮,跑的是内河水道,这与他原来的大兵舰、大海洋形成强烈反差,然而,他却坚守岗位,刻苦工作,很快便成了船员们的好朋友。
王老的儿媳王岸炎毕业于北京舞蹈学校,这位身材苗条、温存文静、旋转于舞台的姑娘来场后安顿在农场轧花厂工作。那时,轧花厂条件很差,机械陈旧,车间灰尘多,噪声大,生活也极其艰苦。王岸炎吃在食堂,住在一间天花板用报纸粘糊的小屋里,每天和姐妹们一道按时上下班。有次王老视察轧花厂,见到了儿媳,翁媳寒喧了几句,谈到了工资,王岸炎说每月20多元,王老问到其他工人也一样,便说:“这就一视同仁了嘛,不要嫌少。”并一再叮咛,“要好好干,好好锻炼。”
那时,总场有个文艺宣传队,当得知王岸炎是学舞蹈专业的情况,便请她教舞。几次,她都婉言谢绝,她怕王老知道后,骂她不好好劳动,后经宣传队的同志再三邀请,并说王老是支持宣传毛泽东思想的,她这才松口。王岸炎上了舞台,如鱼得水她不但舞跳得好,编排舞也十分出色,她对队员要求十分严格,每个动作都不厌其烦地反复训练。队员们也深感请来的北京教练实不容易,要不是沾王老的光,哪能跳出高标准的舞来。因此,学习都很认真。刻苦。1969年冬王老来场视察时,观看了文艺宣传队的演出,对反映军民团结抗日的“大刀舞”等舞蹈大加赞赏,殊不知,这些舞蹈都是他儿媳编排教练的。
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对办场的方向问题,王老是旗帜鲜明的。1985年12月,时任中顾委副主任的王老来场后,了解到农场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职工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这些情况时,对农场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十分高兴,同时指出:“家庭承包办法是调动群众积极性的好措施,要坚持、完善,但同时要注意发挥集体组织的作用,既允许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又要在集体组织下加快共同致富步伐。我们一定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走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
1988年6月18日,时任国家副主席的王老在出席岳阳国际龙舟赛后,省、市领导考虑到王老年事已高,没有安排他到君山视察,当征求他意见时,他说“别的地方就不去了,我到君山农场去看看。”
到了君山,王老听取农场党委书记刘石佑的汇报后特别强调改革要注意社会主义方向,他说祖国要强盛,必须依靠四项基本原则。这次,王老又来到万头猪场,实地考察承包后的猪、鱼生产情况。在阳光下,王老手拄拐棍,坐在渔池旁,边听汇报边看渔民拉网,并不时向基层负责人问这问那。当看到猪场的生猪栏满猪肥,水产来势好,职工收入增加时,他说:“这个机械化养猪场要充分利用起来,要处理好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关系,既要发挥个人生产积极性,又要发挥集体组织的优势,适当增加公共积累,逐步扩大再生产。对于承包和改革,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要把国营农场办得更好。”
从1965年到1988年的23年中,王老从任农垦部部长到国家副主席期间,8次来君山考察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君山农场发展、壮大的历史,君山区建设、发展的历史将永远记载着王老将军的丰功伟绩,将军深入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为国为民的崇高境界,将军的英容笑貌将永远铭刻在君山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