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我在整修南洞庭湖的百日苦战中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31 12:00

1952年秋,我调任平江一区区委书记不久,就奉平江县委之命,率领一区、十一区1200多位民兵,组建成平江总队一大队,我任教导员,奔赴南洞庭湖工地。经过100天的日夜苦战,在湘阴白马寺、杨林寨(十一区民工没有参加)新修大堤700多米,完成土方30多万立方米,为帮助灾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和建设祖国粮食基地作出了贡献。

    此次整修南洞庭湖工程,是建国初期继土地改革进行后的又一次宏伟的民心工程。从参加工程建设实践中,我感悟到我党执政兴国的几点经验。

     为民造福就会受到人民的拥护支持

     地处南洞庭湖腹部的湘阴县西乡,1952年秋讯持续了36天,8月4日至9月3日,全县浸渍大小堤垸26个,淹田18362亩。9月24日19时20分起,九级大北风使南洞庭湖掀起巨浪,33.45米水位的浪头漫过了34.8米的湖堤顶部,民新、塞梓、古一、康宁等10垸相继溃决,淹死农民兄弟1660 人,冲毁房屋15782间,淹田86282亩,其他财产损失无法统计。

     据史料记载,早在明万历年间(1573~1619),湘阴南洞庭区就开始利用湖洲围垸垦荒。经过明、清、民国3个朝代的不断围垦,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湘阴县已有大小堤垸130个。因于历代王朝和国民政府不关心民生,这些围垸堤身矮小单薄,夯实普遍不紧,高程只有32~35米左右,堤宽仅2~4米上下,难以抵挡洪水侵袭,倒堤溃垸经常发生。从1816年至1949年的133年间,共发生倒堤溃垸26次,人员死亡、财产损失十分严重。为了生存,许多灾民背井离乡,携儿带女外出逃荒、乞讨……

     此次南洞庭区溃垸后,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党政机关的极大关切,国家水利部部长傅作义、副部长李葆华和省、地、县各级领导都亲临灾区慰问、救济,送药、送茶和实地考察,并报请中央人民政府批准整修南洞庭湖,帮助灾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1952年11月10日,湖南省人民政府作出“关于整修南洞庭湖的决定”。这一决定,与当时结束不久的清匪反霸、减租减息、土地改革、抗美援朝等运动一样,贯彻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体现了党和政府对灾民兄弟的关怀和以人为本的理念,从而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仅10多天工夫,就动员、组织起了11万民工(包括湘阴灾区农民),从数百里以外的平江、浏阳、醴陵、湘潭、宁乡、长沙、望城、岳阳、临湘、湘潭等地开进了南洞庭湖工地,谱写了一曲建国以来少有的团结互助、无私奉献、艰苦拼搏的壮歌。

    从参加整修南洞庭湖工程中,再次感悟到了我们党和政府凡是兴办为人民谋福的事业(包括工程建设),不论任务有多艰巨,都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并能胜利实现(不含不讲科学、实际和越超群众承受能力的工程)。

     政治思想工作是打开燃烧激情之门的钥匙

     鉴于整修南洞庭湖工程具有时间紧迫(赶在春耕前完成)、任务艰巨(没有机械施工,全靠人力拼搏,冬季施工)、食宿条件较差、没有报酬(土方报酬只够伙食) 等特点和困难,省、地、县委和工地党组织把抓好政治思想工作视为战胜困难的关键。在动员组织民工队伍时,通过召开各种会议,大力宣传整修南洞庭湖是为帮助灾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和建设祖国粮仓的重要意义,激发大家“天下农民是一家,谁有困难谁来帮”的互助友 爱精神。平江是革命老根据地,在动员时,还将“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口号,作为鼓动宣传的内容,从而掀起了自动报名参加“治湖”的热情。

     施工开始后,我们又将围绕抓好工程进度、质量,争取提前完成任务作为政治思想工作的主钱。在工地组织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劳动竞赛,在全大队组成许多个以黄继光、邱少云、董存瑞等战斗英雄命名的劳动小组,展开了以“比工效”、“比质量’,为中心的劳动竞赛。在劳动竞赛进入高潮时,整个工地红旗招展,锣鼓喧天,热气腾腾,劳动号 子响彻云霄。在“早出工、晚收工,争当模范上北京”、“比进度、比质量,修堤就是建粮仓”、“抓晴天,抢阴天,麻风细雨是好天”、“平浏醴,亲兄弟,杨林寨上比高低”等口号的鼓动下,劳动效率不断提高,工程进度明显加快,大队涌现出了一批日人平完成4立方米土的小组和中队。

    1953年春节前,我们大队胜利完成白马寺新堤工程任务,按照总队原先承诺: “哪个大队先完成任务先回家”,一区的干部、民工都高高兴兴准备赶回家过年。没料突然接到上级命令,要我们大队(一区民工)原地待命,春节后开赴杨林寨,接受原属浏阳总队一段新堤修筑任务,领导反复交待:此处临湖大堤缺口填不起,春汛来了,后果不堪设想!在新的困难面前,我们大队领导继续使用了思想政治工作这个法宝,邀请灾民代表来工地向平江民工表达感激之情,讲述临湖大堤留下的缺口如不填平,即将来临的春讯,就会再次淹没垸田,直接影响灾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同时,与后方区委联系,发动家属写信,向参加治湖亲属报告家中生产、生活情况,勉励其安下心来,接受新的任务,为老根据地人民争光。二中队指导员、驷马乡乡长励得清的堂客还给他捎来了挑战书:“你在前方治湖,我在后方生产,我不当模范不见你,你不完成修堤莫回家。”

    适时而有针对性的政治思想工作,稳定了民工回家过年的思想,激发起了继续拼搏战斗精神,全体民工很快接受了新任务,春节刚过,就背起背包,扛着锄头,在大队红旗引领下,向杨林寨工地前进。

政治思想工作在艰苦的治湖中重要,在讲究物质利益的当今也是同样重要,没有正确的精神力量支撑,就会迷失前进方向,导致腐败,过来的经验教训,值得认真吸取。

发挥好千部党员的表率作用

    在艰苦的治湖工程中,我们大队干部、党员听从上级党委的教诲,哪里有困难,哪项工程最艰巨,干部、党员就出现在哪里,以自身的表率作用,影响带动民工去挑战困难。

    清除淤泥是施工中最艰苦的任务之一,在四中队工地堤基上有一段长约5米,宽约 15米,深约5公分的淤泥,需要清除干净才能填土筑堤。当时,已经进入冬季,气温很低,安排下去清淤的民工都站在旁边犹豫观望。这时,我和大队长黄风才、四中队指导员陈宽原毅然扎起裤脚,手拿锄头下到淤泥中,接着,参加清淤的民工也都扎起裤脚站入泥中。经过一星期拼搏,胜利完成清淤任务。硪工,是夯实堤身、保证质量的重要工种。飞硪重约百斤左右,由8人操作,每打一次,要求抛过头顶;抬硪,重约三百斤左右,也由8人操作,每打一次,要求抬过膝盖,因工夫较重,有些民工望而生畏不愿参加。在关键时刻,工地上突然出现了以大队长黄风才和7名青年团员,建党积极分子组成的飞硪组,他们一边打硪,一边齐喊号子,几天工夫,就基本掌握了操作方法,消除了畏惧心态,影响带动民工加入硪工队伍。出工走在前边的,收工走在后边的,挑土多装快跑的,打硪过项过膝的,不要问,都是干部和党团员。即使是这样,但也发生过忽视工程质量问题。有天晚边,我和大队长从总队回来,照例在堤上打个转身,发现在二、三中队结合部,有处两米见方的松软板块,我们知道,这是挑上了淤泥所致。于是就到二中队开会,指出问题,检查原因,分析危害,大家理解了“千里金堤,溃在一穴”道理后,随即作了返工处理,维护了工程质量。

    在治湖期间,我们大队干部与民工住在一个工棚,一起劳动,一起生活,民工身上有多少泥土,干部身上也有多少泥土。民工肩上、手上有多少茧,干部身上也有多少茧。在干部、党员表率的影响努力下,激发了广大民工战胜困难的精神,推动了工程顺利进行。治湖实践再次证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关心民工服务民工

    生长在平江山区的农民,远离家乡,去风雪严寒的洞庭湖区修堤,其艰苦程度是早就预见到的。在民工出发前,区委、区政府就将民工各家各户的生产生活作了妥善安排,区、乡、村都指定一个副职负责抓好。有些民工缺少衣被、工具,当时因财政困难,我们就发动群众互助解决。狮岩乡有位叫唐金声的裁缝,他因体弱不能参加治湖,听说湖区寒冷无比,就日夜义务为民工赶做了10件棉背心,一时成为佳话,还登上了1952年12月19日的《新湖南报》。

    湖区的冬季,风雨不断,后勤服务,责任重大。尽管伙食费有限,但一日三餐都做到了热饭热菜,晚上也做到了有热水洗脚。雨天出工打湿了衣服,都准备了柴火烘烤和煮好了散寒生姜红糖水。为了缩短工期,雨天一般都要赶工。民工挑土上堤路滑,我们干部就将事前准备好的稻草、谷壳、沙子、草木灰铺在路上。我们大队民工居住没有民房,都在稻草搭起的工棚栖身。尽管仔细堵塞过漏眼,但仍有北风吹入。为防止民工晚上着凉,我们继承发扬了我党我军优良传统,每天晚上都安排干部轮流检查工棚,替民工兄弟盖好被子。有天晚上,我同三中队中队长陈宽厚为一名叫罗胖子的民工盖被子时,他突然醒了,爬起来握住我俩的手,感动的说:“我活了40多岁,除母亲外,再没有别人给我盖过被子,我要好好 干,报答领导的关怀!”不久,他的承诺兑了现,在挑土中荣立小功一次。

通过干部、党员对民工的关爱和服务,全大队不仅胜利完成了“治湖”任务,而且没有发生逃跑、伤亡事故。1952年12月28日离开平江时,一区乡亲把640名子弟交给我带去“治湖”,1953年3月6 日完成“治湖”任务后,我又把全部民工平安带回了平江。受到了乡亲们和总队领导的赞扬,还给我记大功一次。

    在“治湖”和以后的实践中,我感悟到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绝非权宜之计,而是党的宗旨决定的。我们党扎根于人民,党员和干部来自人民,并且是吃人民的大米长大的,就理应关爱人民,服务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样才能得民心,永远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