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三年困难时期的自救度荒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31 12:00

    1958年人民公社化,在农村基层实行军事化建制,组建连排,各排统一开办食堂,人民群众走到哪里就在哪个食堂就餐,吃饭不要钱。可惜“好日子”不长,1959年、1960年、1961年连续三年自然灾害,加上苏联翻脸逼债和左的思想干扰,国家进入困难时期,人民生活在艰难困苦之中。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决策,于1961年春插上岸,将农村生产队开办的食堂一律解散,各家各户重立炉灶起火做饭。

    在散食堂时,连排也一并撤销分别成立大队、生产队,我所在的南下生产队隶属于文桥人民公社臣山大队,当时的南下生产队仅有60亩水田、36亩旱地、10多亩茶园、48个人。1961年是一个特大干旱年,100多天未下过雨。抗旱时生产队出动了15台水车车水还是不管用,到后来水源枯竭,我们的生活用水都得到老火箭桥去挑。40余亩水田颗粒无收,幸亏还在湖咀那边20来亩甩亩中收了一部分。除去上交国家任务8000公斤稻谷和必要的生产种籽,全生产队人平口粮只有140公斤(含红薯)。而全国各地又都在闹饥荒,国家无粮食返销,还要求不准逃荒要饭、不准荒田荒地、不准饿死人,只能全党、全民想办法,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度难关。

    为了饱肚子,农民竞相挖苦菜、打葛粉、括树皮,一切能吃的东西都在想方设法找着吃。那时,吃苦菜、蒸荞粑也得有方法,苦菜磨成粉后,搞糊只能用筷子顺时针一气呵成,不能反方向,否则便很苦难吃;蒸荞粑,只能用新鲜茅草放在锅里,将荞粑放在上面蒸,因茅草滤水,可减少苦味。面对困难,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都加强了对农村工作的领导。省委召开了全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生产自救的动员大会,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大队支部书记以上的动员大会。紧接着在我们文桥人民公社召开的生产队队长、会计以上的动员大会上,公社党委书记李晓凡传达了各级党委的会议精神,对公社的生产自救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发出了“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群众饥荒、干部有责,我们一定要紧跟党中央、实行大自救、度过大难关”的号召。与会同志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进一步认清了“在这一特殊困难时期,国家确实无粮食返销,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都90天没有吃一片猪肉,我们的省府长沙将柏油马路都挖出来种菜”的严峻形势,增强了“我们文桥有田土、有山地、有湖泊,更有党的正确领导、干部的带头示范、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没有不可克服的困难”的必胜信心。动员大会一结束,公社、大队、生产队三级干部都鼓足干劲,以实际行动带领群众以秋冬种为突破口,掀起了与天斗、与地斗,夺取丰收度难关的生产自救热潮。

在生产自救中,公社党委提出向田土要粮、向湖里进军,广种杂粮、广种蔬菜,特别是要求各个生产队广种以萝卜为主的秋菜。俗话说得好,有菜半年粮,无菜半年荒。广种蔬菜的指导思想一传开,社员群众都欢天喜地,干劲十足。但是由于几年的自然灾害,加之又是集体食堂过来的,全公社各生产队除有部分杂粮种籽外,萝卜、白菜等蔬菜种籽相当缺乏,一时调剂周转不过来。公社党委迅速向县委、县政府汇报了这一特殊情况,县委、县政府要求公社党委及驻各公社整风整社的同志摸清底子,由公社统一调购种籽,由各生产队派员领取种籽分发到户。

    在公社、大队会议后,我们南下生产队召开了群众大会,宣传贯彻上级会议精神,根据生产队实际情况,采取了三条生产自救办法:根据各家各户的人口多少及劳力的强弱来安排生产,人多劳少的户子以养殖为主,劳力强的及队干部以种植为主。同时将母猪与仔猪按照国家价格,分到劳少人多的户,让辅助劳力发挥其作用。如我队杨其法老人有残疾,家庭劳力少,生活难度大,便将一头怀有猪崽的母猪分给他家,当年生了两窝猪崽,共18头。在那时,每斤猪崽可换取大米2公斤,或红薯100公斤。他家就靠这头母猪和种点杂粮、种点菜度过了不平凡的冬春。

    将生产队的60亩水田、36亩旱地、10亩多菜园统一组织劳力翻耕出来,平整好后,按各家各户人口和劳力多少,将种籽分配到户种植,并定面积、定产量、定工分、定肥料,实行“包产到户”。记得当时,每亩蔬菜包产30公斤,每亩蚕豆包产35公斤、每亩黄豆包产40公斤。各家各户完成定产任务后,上交一部分种籽和接济点困难户外,其余多的归自家得,但少到不能完成任务则归自家贴。到十一月,我们生产队人平收甜菜近50公斤,苦菜也近50公斤。蔬菜的大丰收,为 “以菜代粮”提供了物资保证。经生产队群众大会集体讨论,决定从十二月份到第二年开春停发口粮(每月人平20公斤谷),将这几个月的口粮留到春耕大忙时集中发放,保证生产劳动力体力。

    抢抓秋收后国家让农民休养生息、没有大的工程调劳力去做的契机,向荒山进军,向湖里要粮。我们在扩种蔬菜之余,变冬闲为冬忙,早晚开荒,苦战一冬,共开挖荒地户平在一亩以上。同时,生产队还调配劳力下湖挖湖藕保生活,家庭人口多的允许一个强劳力出两天集体工挖一天藕,人口最少的出四天工挖一天藕。像我家,我是惟一劳动力,出两天工挖一天藕,平均每天挖藕在25公斤以上,而且挖藕又能捞到鱼,真是一举两得。平时我们青山湖里一天数千人,可1961年大年三十那一天全湖就4个人。我们南下生产队就我和沈秀妈两个人。光湖藕这一项,就救活了许多饥饿中的群众,使不少家庭从困境中走出来。

    发扬互助友爱精神帮助困难户。我们生产队当时有五保户一户二人,军属二户,干部家属二户。为了大家都能度过荒年,规定挖湖藕的农户轮流送些藕给这些户。我每次挖藕回家,母亲总要首先选好几支藕送给五保户。我还抽时间帮助五保户担水、打柴;后来我当兵,我妻子又接手承担了这一义务。同时我们对邻近社队的困难户也不时给予帮助,相互是亲友的,可以积极扶助;即使不沾亲带故,也可以送菜送藕;而且特困户不管是在谁家田地里偷菜,大多都只喊一声,很少有人去夺掉他们的篮子和菜,从没有出现过打骂偷菜人的现象。

    在连续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时期,我们文桥公社由于有各级党委的正确领导和人民群众的艰苦努力,胜利地度过了难关,不仅没有一个出去逃荒要饭,而且没有抛荒一块田地,夺得了1962年的农业大丰收。

(作者系原临湘市文桥乡人大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