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军政大学——我军营生活的起点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31 12:00
    今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纪念日,也是继“红大”、“抗大”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湖南分校建校58周年。我这个老战士、老学员、老党员、老干部,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接受党和军队的培养、教育。我在军政大学约一年后转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汉口第一、第四高级校学习和工作3年。从这以后我就一直在军营里生活了29个年头。可以说,我一生的转折、起步和成长就是在漫长军营里激活的。
    几十年军营生活,我最难忘的是作风教育。我在军营的日日夜夜,从起居作息到军政训练、战备、剿匪无不渗透着这种过硬作风的熏陶。军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光荣传统作风,一首首军校校纪、校风校歌,从头到尾都充满了过硬作风的具体要求。我们在传唱时,往往伴随着《跟着共产党走》、《解放军进行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解放区的天》、《我是一个兵》、《抗日军政大学校歌》、《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谁养活谁》、《生活在军大真快乐》等轮番进行,把整个军营几乎变成歌的海洋。我们不仅在行军时唱,而且在课前课后、操前操后不时的唱,晚会上还以歌伴舞,在上山打柴、背炭中也要唱,使歌声响彻整个军营,贯穿我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全过程。那时,部队各级领导带头垂范、以身作则、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干部、战士中,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特别能关怀人。
    我是1949年9月参军,投入军大湖南分校二总队十三中队学习的,从此我便由一名普通的中学生,成为一名解放军战士。那时我家很穷,没有钱继续送我念书,只好凭着命运和机遇投奔革命。我从家里拿了3块光洋,连夜奔波并乘帆船渡过浩瀚的洞庭湖,从华容来到岳阳。就在当时的省立第十一中学,也就是现在的岳阳市一中,抬头望去,一块醒目的招生广告立在前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政大学”4个大字吸引了我,就毅然决然地要报考这所军校。在一个名叫蔡先智教师指导下,帮我复习语文、历史等科目,经过笔试与面试,我被录取了,真是心喜欲狂,还来不及告诉家里人,我就被编入伍,列为军大学员。由于当时整个湖南未解放,前方依然炮声隆隆,国民党的飞机把京广铁路炸得破烂不堪。只好等着天黑人尽之际,部队才能沿着小路山路徒步行进,经过三天三夜的急行军才赶到长沙一个郊区驻扎下来。短暂休整后,军校才用敞蓬汽车把我们几千名学生兵拉到南岳大庙安营扎寨。那时我年仅14岁,体重不过40公斤,身高不到 一米 五, 还没有一支老式步枪高,在整个行军队伍行列里,也许我年龄最小。我就凭着这个优势,享受了许多特殊待遇。在行军途中,连、排干部(即区、中队长),见我背着一个大背包,扛着一支长枪,他们不时关照我,唯恐我会掉队拉后腿,就轮流帮我扛背包和枪支,见我脚上打有泡,到宿营地就打温水给我烫脚。在紧张的军政训练中,他们又手把手地教我瞄准、打靶。讨论会上启发我发言。所以我在部队,在军营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部队首长的关心、照顾和体贴。从此我深深感到人民解放军部队确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也是一所改造知识分子的大熔炉。每当我在部队有了某些进步和提高,他们就鼓励我,培养我入团、入党,我的入团介绍人就是时任我们中队队长何风岐。在部队不仅基层领导是我的父母官,就是高层领导也经常下基层,到班、组,对每个战士问长问短,体贴入微。在此我仅举一个例子,那就是时任中南军大湖南分校副政治委员(后为代党委书记)、开国元勋张平凯少将,他就经常深入军校营区跟我们作政治报告,讲国内外形势。即使我们众多学员离校走向工作岗位后数十年来,一直没有把我忘记。1987年10月,我已转业到地方工作,当他知道我们这些老学员、老同志,在解决离休待遇上遇到困难,他曾在北京亲笔写信,信中称谓:“在你处工作的段德华同志,原系中南军大学习毕业,按该期学员录取入校是1949年9月。根据1951年、1952年、1955 年军委总政、总干和国家劳动人事部政策精神,段同志参加革命工作,应从建国前算起为宜,特此证明。”落款人竟是原军大湖南分校代党委书记张平凯。我见到他的来函和及时解决离休待遇后,真是热泪盈眶,感动不已,不知说什么好。后来我才知道就在这位老将军写信后不久,1980年就得了肺癌,1990年离开人世,享年8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