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地委机关点滴见闻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31 12:00

    我于1984年3月调到地委组织部做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工作,至1986年1月,撤销岳阳地区建制,地、市委机构合并。在地委机关工作的两年时间,对机关干部工作、生活有所了解,一些耳闻目睹的事情至今记忆犹新。

    严于律己是党对干部的一贯要求。随着社会、经济不断进步和发展,各个时期对干部的严于律己的要求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在我调入地委机关时,就听说凡是调入机关的干部其配偶不能同时安排在机关内部,目的是为了避嫌。这样做既有利于干部本人开展工作,又在群众中产生了较好的影响。此后一段时间,下级机关单位纷纷效仿。

    按照中央关于“精简机构”的要求,地委、行署共设一个行政处。财务管理制度比较健全,办公经费严格控制;干部出差报销除部办领导把关外,机关财务室有专职审计员审查单据,文件规定外的公务开支都是不能报的。机关行政处做后勤服务工作主动。每年春节,机关干部的工作都忙不赢,经常加班加点。行政处的同志主动将春节期间所需要的大部分生活物资统一采购回来,不辞劳苦地将物资分别包装,由各部、办派人统一领取,然后分发到个人。年后由财务室从干部工资中一次性扣回所发物资款。如今说及这事可能觉得好笑,可在当时颇受大家欢迎。因为20世纪80年代中期市场经济尚未形成,有些物资供应数量有限,年关时节干部不必去排长队购物,又是以机关商店名义批发价购进,仍以批发价销售给干部,虽然每斤、每件只有几分乃至几角钱的差价实惠,作为低工资的干部何乐而不为;更重要的是杜绝了机关干部在年关时候去走后门,或向企业伸手。

    还有一件事使我颇有感触。那是1985年秋的某一天,岳阳地区原行署专员李满全由机关小车司机袁宁生开车去岳阳起重电磁铁厂视察工作,厂长给他简单汇报情况后,就领着他去参观厂区、车间,同时还给了他一个资料袋。参观完毕,满全同志打开资料袋翻阅,发现其中有一张面值1000元的购物卡。满全同志就问厂长:“这是怎么回事?”厂长答:“我厂今年效益好,这是发给职工的福利,送给您一份。”满全同志将卡递给厂长说:“你们职工的福利只能让职工享受,我们有工资,不能要,退给你。”厂长推搡着拒收购物卡。这时,满全同志回头对袁司机说:“你给我退到财务科去。”在场的厂办负责人只好收回这张卡。我听袁师傅讲完这个故事后,深为老领导拒收这张1000元购物卡的自律精神而深受教育。

    原地委机关的环境清静而优美,机关干部总是紧张有序地工作着。当时机关干部人数偏紧。地委组织部包括干部编制工作在内共有30多人。而工作量大面广,除了完成本部门的业务工作外,还要花大量时间去完成党的中心工作,有时为了做好一项工作,大家都是认真负责、不厌其烦。

    时任地委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冯思远,是一位工作多年的“老组织”,处处以身作则,要求新来的同志办事认真,既快又好,不能马虎拖沓。为了适应工作,开始他要我阅读有关文件、资料,熟悉情况;后来又要我阅读知识分子的信访件,作一些阅读笔记,提出参考意见。在我开始承办具体工作时,就碰上一个已上访两年、转办多个部门的信访对象,要求组织部门落实政策。那是发生在1984年的一件事,这位原岳阳某大专学校教师,从1982年至1984年连续上访反映学校系领导对他打击报复,使他失去工作,要求恢复教师公职。在此期间,受理其申诉的部门、单位也曾转办或查处过,但得到的答复都是按照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处理,事实无出入,维持原议。为了弄清事情的真相,冯思远同志立即安排我同他一道去这位同志的工作单位深入调查。经过详细了解,这位教师家住某县农村,家里有妻子、儿女,均为农村户口,1977年以社会青年身份参加高考,被该校录取,在校期间入党,品学兼优,动手能力较强,1980年毕业时由学校择优留校任物理实验教师。工作期间表现好,能胜任本职工作。他曾想将家庭迁入市区,但尚未向组织提出。在校期间,他利用节假日和寒暑假回家探亲、种田,但未因此影响工作。但是,学校发生的一起盗窃案件,使他受到牵连。那是1981年寒假的某个晚上,该校物理实验室被盗,他当时在家休假。破案时,曾向他询问情况。后经公安部门调查证实此案与他无关系。可是,在1982年暑假,学校组织人事部门征求物理系的意见,作了让他调往原籍工作的方案,理由是照顾家庭关系,并通过地区教育局发了调令。他当时没有调动工作的思想准备,感到突然,当接到通知就很快把当年春节期间发生的事情联系起来,觉得自己受了委屈,坚持不同意调动。学校便依据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3个月后停发了他的工资,半年后取消了他的教师资格。这位教师在失去工作后,一方面向上级有关部门上访不断,另一方面便在岳阳市大街上摆摊修理电器,以维持生计。

    经过调查,我们认为,这个案件既不是“文化大革命”中案件,更不是历史问题案件,在这两方面均无具体的落实政策依据参考。这是属于知识分子现实问题特例。地委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领导小组在听取了冯思远同志的详细汇报后,责成学校尽快将他收回学校任教,使问题得到了解决。说来也巧,这位同志回到学校,刚恢复工作不久,就被公安部门调去作技术侦察工作。这件案子从调查到落实收回只用了半个月时间。

    机关工作由于人少事多,经常处于紧张而有秩序的工作中。记得1985年12月下旬某天上午,地委组织部和落实政策办接到省委组织部和省委落实政策办联合下发的明传紧急电报,要求岳阳将全区近年来已落实政策对象的家属、子女仍属农村户口的,按有关规定办理好“农转非”手续,于下达通知之日起三天内全部报省统一审批。地委落实知识分子政策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冯思远与地委落实政策办主任蒋端正接到电报后,他们的神情是既显得有点紧张又似乎胸有成竹。因为任务大、时间紧,全区要解决“农转非”户口的有300多户、600多人,分布在六县、三区、五农场;办理手续繁杂,牵涉到若干部门、单位,每个户头其表格、原始依据复印件、旁证材料、个人申请等材料一大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该要动用多少人力!8时30分接到电报,冯、蒋二位当即找部长汇报方案。9时30分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单位立即来人开会,12时以前报到。中餐后接着开会布置任务,16时散会,全部赶回单位进入紧张的工作状态。第三天上午,各单位陆续报来材料,地区集中力量紧急审查、整理,下午按时送省。经省办审核,材料全部合格。雷厉风行,不折不扣,这就是当年的干部作风。

    原岳阳地委、行署机关位于东茅岭炮台山路南端,整个大院占地13.33公顷。平坦、光洁的马路直通各办公楼、宿舍区。马路两边均匀地生长着参天大樟树,绿树成荫。办公楼、宿舍楼周围栽满了树木花草;院中间有好几片大桔园,是规划中待扩建的土地利用。一年四季绿绿葱葱、鸟语花香。当你置身其中,有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这美好、幽雅的工作环境,有机关干部的心血和汗水倾注其中。

    路旁的大树是建院时干部亲自动手栽种,每棵树要挖一米见方的坑,原是荒山野岭,土壤板结、且风化石颇多,很难挖;坑挖好后还要从别的地方运来肥土填坑栽树,树栽好后还要用木桩固定,以防大风雨冲击。   

    分布在大院内的几大片桔林,也是机关干部亲自栽培。机关划分责任区、分片管理,干部利用周末锄草、施肥、除虫,将小苗培育成林,每年春季桔花飘香,秋季果实累累,金黄色的大蜜桔压得桔树伸不了腰。由机关行政处统一组织采收,然后平均分配到机关干部、职工。

机关里的每一条马路、每一个公共区、每一间办公室都非常干净,室外干净清洁,室内明窗净几。一年365天,几乎天天如此。整个机关的马路除纵横两条主要通路安排1名临时工打扫外,其余办公楼、宿舍区周边的马路及公共区均由机关干部每天自行打扫,而且是在每天上班前就打扫干净了。办公楼的楼梯、走廊及室内就更不用说了,都是干部提早上班,主动打扫。每年的植树节,干部都要自带工具、自备中餐到郊区去植树。每年还有干部轮流到乡村去办农业试点或抗灾救灾。在当时,机关干部参加公益劳动或下乡办点是常事,已成为习惯。

 

(作者系中共岳阳市委组织部副处级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