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话说八斗村的第一个大学生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31 12:00

    1978年是中国历史伟大转折的年代,也是农村巨变的前夜。那几年我正在岳阳县毛田的八斗村“办点”,其任务是学大寨、建新村,确保粮食增产。总觉得人吃了亏,戏不好看。当时不理解的是,一个人均只有几分田的地方,春插、双抢还要到城里动员学生、机关干部,甚至是芦苇场的职工去支援。人人都喊累,可季节又难赶上。记得那年5月6日正是立夏,我们队里还有一块三亩大坵没插,“春栽日子夏栽时”,过了立夏插的秧,产量硬是矮一截!几个工作队员急死了,可天老爷也作对,北风呼呼,天雾蒙蒙,雨点大一阵、小一阵,社员们都怕冷不愿出门,三名工作队员只好自己下田,几个年轻人碍着面子也来了。平整、划格、插秧,干到快天黑时,雨越下越大,雨水透过蓑衣,我们的衣服从里到外都湿透了,实在坚持不住了,我直起腰回头一望,天哪!还有几分没插,那几个社员也走了,三名工作队员互相望望,一脸苦笑!我一下扒到坎上,腰痛得直不起来,全身冷得发抖,连不到50公分高的田坎也跨不上去了。此时的心情从来没有这样沮丧过,嘴里无可奈何地冒出一句:“这样搞下去,共产主义要到何年何月才能建成咯!”

    一连几天,我在沉思:是我们办点没努力吗?起早摸黑,白天劳动,从山上挑石头建新村,由每担90公斤逐渐挑到105公斤,没偷懒吧;干了一天,晚上还要组织社员学习,评工记分,奖勤罚懒,可你唠叨半天,与会的多数在打嗑唾,没多少意思吧;生活嘛,社员们虽苦,对工作队却十分热情,没油的白菜也总往你碗里夹,生怕你吃不饱,也该知足了吧;你工作队辛苦,社员们也不轻松;你一心想增产,可他们又得了多少实惠呢?那年头就流行一首打油诗:“甩起胳膊干一天,得了一包经济烟,会计一算,少了五根!”(当时的“经济烟”为八分钱一包,“少了五根”,实际上是说除去口粮外的现金收入,每个工日只值六分钱)八斗好一点,人均一年也就250公斤口粮,300元不到的纯收入,天天逼他们出早工,打晚班,弄不好还要受批判,人都是血养的,这样的日子他们当然过得不舒坦。看来,这个学大寨的思路也应当改改了。

    可路怎么走?我们找党支部、村干部商量,有的说“外边在搞包产到户,我们也可以试试”;有的说要种经济作物,有的说要办企业……这些主意虽好,但那时的情况样样行不通。当时在场的支部副书记刘梦龙冒了一句:“高考恢复了,我们也可送点人去考大学。”这是个可行的主意,第二天我们就摸底动员,可没人响应。一则当时上过高中的人不多,二则读书无用论流行,回乡青年时常自嘲:“我是中国人,何必学外文,学了ABC,还是挑箢箕。”没办法,我只好去动员刘梦龙带头,他摇摇头说:“不行啊,我是支部副书记,事情这么忙,离得开吗?”“你请假。”“批不准的,就是批了,我要没考上也无脸见江东呀!”最后我叫他一月不出门,对外就说工作队派他外出搞调查去了。就这一个多月的复习,7月初应考,8月接到录取中南林学院的通知,可临行时,户口转不动,有人打了招呼,说他是造反派,不能让他走。我们一推算年龄,“文化大革命”开始他只13岁,懂什么?于是向派出所所长担保放了行。

    这就是八斗这30年中所出的第一个大学生。刘梦龙一入校就当了学生会主席,毕业后被分到林业部工作。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八斗人在改革开放中逐步走出去了,上学校、进部队、闯大城市、干技术活……

    30年来,这个1000多人的小村,竟有82人考上大学,现在从中央到省、市、县机关都有八斗出身的干部。刘梦龙也由林业部司长成了中国林业集团的副总裁;全村还有780人在外务工、经商,合计占总人口的50%以上。留守的一点人,居然把田全部种了,不要任何人去支援,产量年年增,平均单产量比我们原来的试验田还翻了一番多,人均纯收入由不足300元上升到2008年的3550元。村里建起了集文化、娱乐、实用于一体的几个小礼堂,组组、家家通了水泥路,新建了学校,甚至还修起了通向铜鼓山的村级旅游水泥公路……

    这只是一个茶余饭后的小故事。但窥斑见豹,八斗是中国农村巨变的一个小例,可以预料,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智者们将不断创新农村,走出新农村,他们才是中国持续变革,再创经济奇迹的希望!

 

(作者系岳阳市人民政府原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