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当年两千军队转业干部的安置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31 12:00

  1975年冬,我由湖南省湘阴纸板厂政治处副主任调中共岳阳地委组织部不久,部领导找我谈话,要我到地区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办公室工作,我一干就是八年。直到1983年机构改革调离军转办。

  1975年,中央根据当时国际形势和我国国情,作了一个重大决策,决定全军裁减军队干部100万人。中央要求用两年半时间,分三批转业到地方,由地方安置好。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军队干部的大精简、大安置。1976年,湖南省正式分配岳阳地区接受安置的第一批军队转业干部就有489人,其中团职干部71 人,营职干部236人,连排干部182人。第二批于1978年安置军转干部886人,其中团职干部49人,营职干部312人,连排干部525人。第三批于 1979年安置军转干部587人。其中团职干部46人,营职干部196人,连排干部345人。三年共安置军转干部1962人,加上军转干部家属的安置、子女的就学等,实际安置近5000多人。

  为了完成这一政治任务,中共岳阳地委于1976年3月成立岳阳地区军队转业干部安置工作领导小组。地委副书记陈秉芝兼任组长。地委常委、组织部长叶树松,组织部副部长罗传根兼任副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罗传根兼任,我任办公室副主任。工作人员由地区人事局、劳动局、交通局等部门抽调组成。办公室设地委招待所一楼,专门负责军转干部的接待安置工作。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们做了一些具体工作。一是做好接受军转干部的安置准备。首先是调查摸底,把各个单位需要干部的情况掌握清楚,需要多少干部,需要什么样的干部,在摸清底子的基础上,由各单位如实作好需要人员的上报规划。二是做好军转干部的任务分配。有了规划和调查的底盘,分配任务,就有了基础。军队向地方移交后,安置办认真的过细的看好每一份干部档案。对每个人的籍贯、职务、能力、专业特长、身体状况、个人要求以及具体困难等都要十分熟悉。在分配上心中有数、通盘考虑,做到各尽其能、各得其所。三是做好军转干部的住房、家属工作安排、子女就近就学和报到接待工作。

  回想起来,在当时有几个问题是比较难做的。当时行政机关超编严重,事业、企业单位人员饱和。当时,整个经济水平不高,各单位没有现成的空房,更没有商品住宅。军转干部的住房全靠腾办公室、挤客房、占仓库,再就是建新房解决。同时要求照顾的来访人员比较多。有军队驻湘移交组,有军转干部本人及家属,还有军转干部的亲朋等。任务是十分繁重的。有几件事值得回忆。

  一、工作效率比较高。军转工作主要是军队要求行动快,军队是要执行命令的,他们要求报到越快越好。从当时几批军转干部来看,都是很迅速的。如第一批从移交到报到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我记得第一批军转干部489人的接收、阅档,同时作出分配方案,只用了七天时间。方案出来后,团以上干部经地委常委审批,营以下干部由军转办直接审批。会议一散,只有5天时间就要把个人的安排结果报送地区军转办。记得湘阴县军转办的结果应在头天20时以前报地区军转办,结果拖到第二天8时报来,延误了12个小时,挨了一顿批评。当时工作起来,真是雷厉风行、昼夜兼程。

  二、接受任务干脆。给各单位分配的数额和干部不允许讲价钱。这要求军转工作特别细致,要事先认真调查研究,澄清底子。把地方单位的实际需要和军转干部个人的实际弄清楚,把任务分准分好。记得当时发生过一件不愉快的事。1979年8月给长岭炼油厂(中央直属企业)分配军转干部7人,其中团职干部5人。该厂参加会议的政治部主任王明余不接受任务,说厂党委书记古德勤同志不同意,自己就回厂去了。我把这个情况向传根主任汇报后,传根主任马上找到秉芝书记汇报,秉芝书记立即给长炼古德勤书记打电话,并提出了严厉的批评,第二天厂里派干部科长把分配的军转干部档案全拿回厂了,并按照地委要求把军转干部安排得妥妥贴贴。

    三、风气正。当时,虽然有走后门的,也有送礼的。但在军转干部这个问题上,真正做到了公道正派,清正廉洁。这在当时是众所周知的。在军转干部安排上不拉关系、不走后门、不搞无原则的照顾。领导不打招呼,不写条子。由于地委领导带头,军转工作当时风气非常好。如1979年8月,有一名团职干部想在地直机关安排,找了我多次,我没有答应。找其他领导也没有找进。就直接找地委书记张月桂。我记得有天20时后,月桂书记派秘书把我叫到他的办公室,与那个军转干部见面。见面后,月桂书记要那个团职干部把他的想法给我讲。那人讲完后,月桂书记要我讲。我就把军转干部安置的原则和那个团职干部的情况如实的讲了一下。我说,像这种情况可能要到县里安排。我说完后,月桂书记对我笑了一下说:“好了,没事了,你回去。”后来,听说月桂书记把那个干部的工作做通了。月桂书记亲自做军转干部的工作,给了我们安置办工作人员极大的鼓舞。

  四、关心军转干部。罗传根同志是分管干部的副部长兼安置办公室主任,他对军转干部很关心。工作安排要求细,甚至恰到好处。如团职干部王南山、张松友,营职干部王国湖等都让他们在适合的岗位上施展才干,都把一个单位的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后来都得到了提拔重用。生活上更是体贴。许多单位报到前不仅把住房粉刷一新,还准备了炉具、藕煤、引火柴、米和新鲜蔬菜等,使许多军转干部深受感动。岳阳市安置军转干部的事迹当时在军队中有所流传,后来许多外籍转业干部也要求到岳阳来。      

    由于地委领导对军转安置工作的高度重视,纪律严明、措施得力,具体工作到位。几年来,地区军转安置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成为军转干部本人满意、军队移交组满意、接受单位满意的三满意地区。1979年12月,岳阳地区军转干部安置工作成为全省军转工作的先进典型,罗传根同志在全省军转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介绍,受到湖南省军转领导小组的表彰。

   

(作者系中共岳阳市委组织部正处级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