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刘树堂轶事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31 12:00

刘树堂,东北哈尔滨人。1947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48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过辽沈、平津两大战役,立过两次大功、一次小功,经第十二兵团审批,第四野战军司令部为其颁发立功证书,哈尔滨市政府授予其“人民功臣”荣誉称号。1949年,他随大军南下来到湖南,先投入湘西剿匪,后转到地方工作。历任连指导员,县人武部部长,县委书记,岳化总厂人武部部长、研究院书记,屈原农场党委书记,直至1983年离休。

情系屈原

  我是1979年在屈原农场认识刘老的。那时,刘树堂同志受改革开放的春潮所鼓舞,主动请求到艰苦的农业第一线工作,于是被调任屈原农场党委书记。在屈原与刘老的接触中,我感到他既是一个有思想、有魄力、敢作敢为、善于决策的领导,又是一个实事求是、感情丰富、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装在心中的带头人。

    有两件事至今铭刻在屈原人民的心中。一是取消种棉花。在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省政府指令屈原农场每年必须栽种2333.33公顷棉花。但是由于土质的原因,农场的棉花怎么种也种不好,年年亏损年年种。刘书记上任不久,便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干部职工意见,果断决策:“因地制宜,哪样合适种哪样”。就这样石破天惊的一句话,屈原农场取消了种棉,改栽甘蔗。从此,压在农场人头上19年的大山被彻底掀掉了,农场也扭亏为盈,一举打了翻身仗。二是建影剧院。屈原农场建场20多年一直没有大礼堂,开大会要到纺织厂借用他们的大会堂,看电影看戏也没有场所。刘书记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下决心兴建一座影剧院。他亲自挂帅,从设计到施工全过程负主责,不到十个月就建起了一个县级一流的影剧院,开会、演戏、放电影一场三用。当1981年4月l9日影剧院正式投入放映时,整个屈原农场就像办喜事一样,热闹非凡。

    刘树堂同志离休后,为了让接任的同志放手工作,他选择了远离屈原100多公里的岳阳市老干部休养所定居。刘老虽然离休了,但他的思想却永远没有离休,他始终牵挂着屈原。他把屈原当作第二故乡,爱那里的热土,爱那里的父老乡亲,爱那里的事业,一旦有特别需要,他便义不容辞、挺身而出。

    90年代,长江中下游连年洪水泛滥,特别是1998年岳阳遭受五十年不遇的大汛。刘老每从新闻媒体上了解到屈原的严重灾情便心急如焚,坐立不安。当时已七十高龄的他不顾一切,谁也不打招呼就搭乘公交车前往屈原帮助防汛抢险,并且连年成百上千的捐款救灾。有一次,他在公交车上遇到扒手被窃,他下车后马上找人借钱捐献1000元救灾款。2008年“五一二”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他同岳阳市老干局干部一道积极参与募捐救灾,又捐款几千元,其中缴纳特殊党费 2000元。

    2000年,屈原农场进行体制改革,由大型农业企业改制成具有政府职权职能的行政管理区。刚开始,由于意见不一致,必须向省政府主要领导汇报请示。农场党委研究恳请老书记出山。刘老问明其中的利与弊后,爽快答应,马不停蹄,带领有关同志赶赴长沙。时任省长的储波正准备外出,车子已在等候,可一见刘老还是热情予以接待。刘老抓紧汇报,最后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对储省长说:“农场人没有乌纱帽的束缚,万一闹起来,你省长也不得安宁。”储省长笑道:“老部长,您就放心回去吧!我们会研究把这个事搞好的。”(“老部长”为刘老在岳化总厂工作时的人武部部长之称,当时他和储波是总厂的同事。)最后,省、市政府批准了屈原人民的请求,改制方案如愿以偿,刘老也如释重负。农场改制后,把多年困扰屈原发展的问题解决了,实现了小平同志说的三个“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因此而得到了更多的实惠。大家都称赞刘老“是屈原人民的贴心人,又为屈原的发展做了一件大好事。”

    2006年11月15~18日,屈原管理区党委、管委会召开会议,研讨改革发展大计,特邀部分离退休老同志参加,征求他们的意见。会前,刘老认真学习了胡总书记重要讲话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戴着老花眼镜扎扎实实准备了一个几千字的发言稿。老伴心疼刘老,对他说:“你已经离休了,怎么还像在职干部那样,发表长篇大论呢?”刘老觉得,既然在位的同志这样诚意,我们老同志也应该真心对待,不能只讲几句客套话。在那次会上,刘老就“屈原的发展”、“干部的作风”、“新农村建设”等几个重大问题详尽地阐述了自己的建议意见,同时还语重心长地寄语管理区与正虹上市企业负责人,要处理好关系,做到“互相关心,互相支持,互相爱护,达到共同发展,互利双赢”。刘老的发言入木三分,一言中的,闻者无不肃然起敬。

团拜诤言

     每年春节前夕,市委、市政府照例都要邀请副市级以上离退休老同志举行新春团拜会,向老同志致以新年的祝福,同时,汇报过去一年的工作形势与新年的发展思路,听取老同志的意见建议。与会者一般只有几个代表发言,提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可刘老不一样,他总是在会前非常认真地准备一番,他要趁这个机会当面向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在我参加的团拜会上,听过他两次发言,每一次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007年春节团拜会上,刘老提出“岳阳应该恢复天气预报”。他认为,天气预报对于帮助广大农民朋友根据气象情况安排农活,像播种、育秧、田间管理等,特别是遇到防汛抗旱之时更要根据天气预报作出相应对策。同时,对广大市民来说,有了它,生活、工作、出行都可作出恰当安排。他说:“岳阳曾经有过天气预报,后来停了。其实,光听全国、全省的预报是不够的,我们经常讲关注三农,关注民生,这就是一个实际的举措。我盼望市领导对此能引起重视。”会后,市里采纳了刘老的意见,重新恢复了岳阳的天气预报,为全市的生产建设和市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9年团拜会上,刘老又就岳阳的城市建设发表自己的意见。他在肯定岳阳城市建设取得巨大变化的同时,也严肃指出在某些地方还有较大的差距。例如城陵矶港口,外地的游客乘船来岳阳的话,下船后的第一印象就不会好,那里就象普通乡镇的面貌,且管理水平滞后。长江客轮上的乘客如果只是在船上看岳阳,则岳阳在五个沿江对外开放城市中是倒数第一,因为多数内运码头还是三十年前岳阳县城关镇建的,现在这些码头就占据在岳阳黄金水道的核心部位,问题的要害是长江客轮上有高层次的旅游团、投资者,港口面貌对他们太缺乏吸引力了。城陵矶的现状与岳阳的整体环境相差甚远,严重影响岳阳的对外形象。对城陵矶社区的整治方案,他还设想了一个初步的方案。他还提出乘客坐火车经过岳阳市区时,除火车站外,在车上难看到岳阳的秀美风采,有的地方反而是“乱七八糟”的景象,显得落后、破旧,给岳阳的声誉带来不利的影响。他建议应该抓一下这些地方的环境建设,提高管理水平。他说:“岳阳正在全力打造全国文明卫生城市,我希望市领导能把这些薄弱环节抓上来,促平衡发展,全方位塑造岳阳的对外形象。”

  刘老的发言充分体现了一个老共产党员对事业的忠诚,对岳阳的关心,对人民的热忱。

亲历“天路”

  刘树堂同志离休后,他积极参加多种健身活动,他的老年迪斯科从家里跳到市里,从市区跳到省城,成为全省首届老年风采大赛10名选手之一,他获得的奖品是一件印着“霜叶红于二月花”的上衣。从此,从屈原到岳阳只要有大型文艺活动就一定会请他登台表演。2005年2月24日《岳阳晚报》报道的《万民同乐闹元宵》中写到的“广场中心表演区内一名81岁的离休老干部单独扭起了迪斯科,他矫健的身姿和跳跃的活力更是激起了观众的惊叹”就是指刘老的表演。

  在健身之余,刘老把关注的目光更多地投向祖国的建设事业上。青藏铁路跨越了世界上最高的高原,被人们称作“天路”。刘老从一开始就非常关注这项工程的建设,凡是新闻媒体关于青藏铁路建设的报道,他都必看。这条铁路历时五年的艰苦奋战,在攻克许多罕见的科技难题之后,终于胜利通车。刘老特别兴奋,逢人便说:“太神奇了!太伟大了!”

  在青藏铁路正式通车的第二年,刘老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对建设者们的特别崇敬,决定亲见亲历这条神奇的“天路”。即使冒着生命危险也要去看一看,走一走,免得终生遗憾。别看已是八十多岁的耄耋老者,他不要陪护,独自一人于2007年5月12日上午坐飞机到达西宁市曹家堡机场,由于心情迫切,他来不及休息,当天就坐上了18时29分出发的T27次列车,亲历青藏铁路全程,历时25个小时,于第二天19时50分到达拉萨。

  这趟行程,晚上走青海地段,白天进入西藏地区。沿途,刘老坐在火车上欣赏到令人叹为观止的青藏高原及青藏铁路沿途美丽的风光。路过唐古拉山时,列车载他驶过了海拔最高处的世界上唯一的铁路,领略了天路的风采。那里前后几百里都是无人区,尽管有车站却没有工作人员,也无乘客,只是作错车之用。他看到了列车跨越长江起源处瑰丽的沱沱河和世界屋脊的草原冰川,从可可西里横穿而过时还欣赏到了独特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为了保护这片原野上的珍稀藏羚羊,铁路特别设计了野生动物通道。列车越过格里木昆仑山口,让他饱览了雄伟博大的昆仑雄姿和冰川甘露的昆仑神泉……第二天上午,刘老继续参观了世界海拔最高的古代宫堡式建筑群布达拉宫。

  亲见亲历,耳闻目睹,刘老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他心中反复默念着:“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新中国,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青藏铁路的诞生”。

刘老一生南征北战,经历辉煌。他最爱的是祖国,最想的是人民,最忠的是事业。2008年6月,正是刘老入党六十周年之时,他又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受到市直关工委的表彰。刘老是我最尊敬的领导,最爱慕的长者。记得1985年,当我刚刚走上场领导岗位的时候,刘老特别嘱咐我,一定要牢记“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句古训,这样,才能站稳脚跟,才会卓有成效。几十年来,我始终记住刘老的教诲,以他为学习的榜样。老一代共产党人对祖国和人民的一往情深将永远教育和激励着我们。

  

   (作者系岳阳市教育局副厅级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