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海南制种小人物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31 12:00

事隔三十年后,回忆“学大寨,高速发展岳阳农业”的那段难以忘怀的海南育种工作,仍令人兴奋不已。

    1977年9月至次年5月,岳阳县赴海南岛繁育杂交水稻制种指挥部由县农办主任黄甲喜,农业局局长张启义,商业局局长罗耀湘,会计方团生,秘书周捷,农技员唐旭辉、李良初,医师李玉良、许会华,后勤成志良、徐德年、柳从俭、殷联盟等13位同志组成,营地设在海南乐东县黄流村部,来自全县黄沙、荣湾、十步、杨林、饶村、潼溪、西塘、康王、广兴、南冲等23个公社的200多名农民兄弟,日夜劳动在黄流和赤命大队十多个村落的几百亩沙土田间。那时在海南有“三条蚂蝗裤带长,四只老鼠一麻袋”的民谣,那里农耕落后.田土大都荒废。居住环境极差,很难见到厕所和猪圈,人畜屎尿到处乱拉。当地生活物资供应困难,我们的生活必需品卷烟、酒类和粉丝、香肠、腊肉、皮蛋等全都靠县供销社和乡企局的两部货车长途运输供应。为高速发展岳阳农业,实现亩产超千斤,高标准建设岳阳大寨县,全体育种“战士”远离家乡,安营扎寨天涯海角,不辞辛劳为革命种田。

    没有严明的纪律,就难以确保育种的丰产丰收。于是,县指挥部办公室在当年10月1日制订先进集体、个人《劳动竞赛“四比四看”》,集体比思想教育好,看谁抓纲治国路线觉悟高;比技术措施落实好,看谁南繁育种高产贡献大;比学习训练抓得好,看谁又红又专技术精;比财务生活管理好,看谁账清月结巧安排。个人比看书学习,看联系实际,育种钻研技术好;比顽强战斗,看苦干实干,发扬拼命精神好;比团结互助,看相互协助工作,关心群众作风好,比组织纪律,看服从安排,自觉遵守制度好。“队员六不准”:不准违犯海南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准和海南人乱开玩笑和和逗打;不准损坏当地生产和社员财物;不准犯法和投机倒耙:不准出售票证和兑换物资;不准独自外出和去海边玩耍。至今,当地干部群众谈及岳阳育种人仍声誉甚佳。

    1978年正当举国人民“抓纲治国”,喜迎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际,岳阳县南繁育种指挥部于2月12日召开经验交流会并表彰先进个人会。我们这些农民兄弟为岳阳农业大干快上作出了突出贡献,历史不会忘记他们。下面简录几位制种小人物。

    陈淼吾,是步仙区育种队员中“老满”,海南人称他“阿弟”。虽说淼吾年轻,却是育种队里老队员。年满17岁的他,中学毕业就回乡务农,当年赴海南育种。小陈是独生子,渡洋过海离家两千多里去种田,父母再三劝他不要走。淼吾说:“好男儿四海为家,猪圈难养千里马。”他坚持硬要去,爸妈只好同意。当晚他高兴得翻来覆去,天冒亮就捆被整装,奔赴祖国的南大门。深秋的洞庭湖畔,来到长夏无冬的海南岛,刚到黄流大队赖元村,小陈感冒烧到39度。李医生劝他休息,他硬要出工,说:“流点汗就会好的。”莫看他年轻,倒蛮像个老农,收粪时定任务为每天六担,他天天超额任务,夜间打着手电筒到处拣粪,利用早晚时间共收集野粪 1000多公斤。谁说他“嘴上无毛,做事不牢!”小陈对田里功夫很有一套。施秧田肥别人一次撒,他分三次均匀撒;他撒秧田覆盖物是薄薄一层,很标准。他还为集体护秧,披星戴月巡回在田边。育种的从事脏工难活,他总是抢着干。每当出工或收工的路上,遇到海南的小弟小妹或阿婆挑着担子,淼吾就赶忙上前接肩挑。人家称赞:“你阿叔(弟)真好!”

  易武杨,1976年3月初,还是杂交水稻的扬花授粉期,大家都忙于盖绳受粉时,他家里打来电报,“爱人难产,手术后昏迷,女婴亡。”老易心里十五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老婆重病,家里小孩大的不到11岁,小的不满3岁,怎么办?回家还是继续在海南?不回家会遭到亲朋戚友指责,回家而育种队里缺劳力,季节功夫实在忙不赢。思想斗争正激烈,他抬头看见了毛主席像,想起老人家为中国革命牺牲了六位亲人时,再想自己老婆害病,会有公社领导关心和贫下中农的照顾,无需挂欠,他还是留了下来。1977年,老易第二次来到海南,当父本插秧刚开始,家里又来电报“父亲病故”。他泪水直流。领导叫他回岳阳。老易擦干泪水说 “父亲年老去世,后事家里会安排好的。我只能化悲痛为力量,抓紧育好今年的杂交水稻种。”他照常早出晚归忙碌在田间,他管的0.6公顷,母本普遍长势良好,已搭起了亩产100公斤的丰收苗架。  

  刘畅生,是黄秀公社九元大队农民技术员。头一次赴海南,育种刚开始,县指挥部号召积土杂肥,老刘第一个出外到莺歌海积肥。他在日记中写:“肩挑箢箕到盐场,积肥功夫真紧张,一心育种夺高产,不畏辛苦不怕脏。”早出晚归跑十六七里,在人生地不熟的莺歌海盐场,扒肥源钻灶门,下厕所进猪栏,每家每户收地灰,一个月积优质肥400多担。在育母本秧时,老刘的双脚中毒又肿又烂,但为防老鼠和牲畜的危害,他昼夜守护在秧田。秧苗被水冲走,他一根根补栽好。每亩下种只1公斤,他还有秧苗支援外队。所在的第七生产队,有二亩三分田地势低渍水深,无法开沟排水。母本秧插下后,被青苔压着难以生长,队里都为这块田着急。老刘主动负责这丘田,连续四天苦干,每天平均提水800多桶,把水排干后,动手把青苔一块块抓掉,再把秧苗一根根扶栽好,使禾苗生长一片葱葱绿绿。

    邹远凡,黄沙公社育种技术员。到海南的第二天,他就贴出决心书:“党委托重任,肩负万亩种;育秧胜育婴,决心志不移;科学该苦钻,技术精求精;苦战六个月,丰收凯歌还。”该公社制种繁殖田8公顷,父本秧田2公顷,前后分7次播种,从晒种催芽,到播种上泥,全是老邹一手管理。不论是白天黑夜,还是烈日当空,他从不打半点折扣。育出的秧苗在赤命大队数一数二,父本每株分蘖7~15根,母本每株分蘖3~4根,移栽到大田后,来势快长势旺。黄沙育种队水田共 67丘,地跨两个队,田土分散,来回打转近10公里。老邹对每丘田都作了详细调查,每天巡回察看一两次,个别丘块看五六次。为管好大田,他每天起早摸黑,一日三餐不同食,一月到头不休息。对重沙田、轻沙田、深泥田、盐碱田、板结田都进行需水需肥可灌可排可施的科学管理。他细心观察禾苗生长,及时追肥打药。黄沙公社获岳阳南繁育种“流动红旗”。  

    姜建龙,麻塘公社横塘大队燕咀头生产队人,祖辈三代种田,父亲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牺牲,如今老姜踏上了育种征途。杂交稻种每亩需种子比常规品种少得多,产量却平均高出一两百斤。姜建龙育种分工管水,5.3公顷繁育制种田,分布稀散,尽是插花田。当地人讲“晴天一把锹,吨坝一窝糟”。从1月初父本下泥就少不了水,但水源远,来路小,需水的单位又多,为解决这个问题,育种队距这田七里路,他不分白天黑夜筑水坝堵水路,查漏眼,他不知干了多少个通宵,保持勤灌浅灌,让父本长势很好。母本秧刚插下,老姜稍微轻松点,这时炊事员小胡患急性肝炎,冒人煮饭。常言道“饭是一根绳,缠住全家人。”于是他主动承担了炊事工作。老姜心红手巧,饭香菜可口,烧茶烧水样样周到,室内外打扫一干二净,还为小胡煎药。大家称赞建龙是育种队的贴心保姆。

  余海生,潼溪公社沙南大队28岁的共产党员,连续三届赴海南。他对水稻杂交制种,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1976年,该公社在河口大队育种,尽管土质差,水利条件不好,因老余技术指导得力,仍获得高产。育种一结束,他回家又在公社茶场制种5个多月。当年他的工分冒处理好,与本队同等劳力少七八百分,海生从不提起这件事。群众称赞“余海生是个好共产党员,全心全意扑在制种上。”1977年,余海生第三次远征海南,担任公社技术员,他除搞好本职工作外,还负责0.33公顷田的制种,他管的这片田丰收在望。春节前,老余家里打来电报“母亲重病”。公社带队干部老程去征求意见时,海生说“队里劳力少,我不能回家。”当夜写信:叮嘱哥嫂多加细心照料妈妈,海南正是育种大忙的季节,我要打好秧苗仗,为实现岳阳县委提出的‘人平千斤种,亩产两百斤’的号召,尽自己的最大努力。

 

(作者系市商务局退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