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岳阳在抗战中的历史作用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31 12:00

   由于岳阳在抗日战争中所处的历史地位,因而岳阳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

为抗战提供了大量兵员

    1932年1月28日,日军在上海挑起战火,中国守军十九路军奋起抗战,一·二八事变爆发。为支援十九路军抗战,其补充大队于2月到岳阳县招募新兵 2400多名,他们是最早奔赴抗日前线的岳阳籍健儿。据新编《平江县志》载:抗战8年,即1937~1945年,该县共征集兵员5820人。《湘阴县志》载:1939~1945年,共征集兵员11151人,是征集兵员最多的县。华容县征集兵员数也应超过万人。岳阳县在民国时期被列为甲等大县,当时人口已达 70余万人,8年中至少也为国家提供兵员万人以上。1944年,为迎接战略反攻,国民政府决定组建“青年军”,境内广大知识青年响应政府“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号召,投笔从戎,报名应征入伍,奔赴杀敌救国的战场。因此,整个抗战期间,至少有5万余名岳阳籍青年应征入伍。
    此外,还有1万余名岳阳籍青年参加由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与八路军,壮大了人民抗日武装。
    1945年3月,八路军三五九旅南下支队挺进鄂南、湘北时,仅3800余人,在湘北创建湘鄂赣抗日根据地,半年后奉命北返时,部队发展到1万多人。其中,该部第六支队在湘阴、平江地区活动时,3个月内即由120多人发展到3400余人,还争取了两支伪军6000多人反正,加入抗日阵营。
    另外,还有大批岳阳籍八路军、新四军干部战士战斗在华北、华中敌后抗日战场。其中有60人在1955~1964年被授予人民解放军将军军衔。

为抗战提供了大批军需粮饷

    湖南历来被认为是中国的谷仓,而位于洞庭湖畔的岳阳素被称为“鱼米之乡”,又是湖南的谷仓,历来有“湖广熟,天下足”之说。抗战期间,尽管岳阳北部地区成为沦陷区,南部地区又历经四次湘北会战,惨遭战火蹂躏,但岳阳人民深明民族大义,仍节衣缩食,禅食壶浆,为驻在境内的九战区数十万大军提供粮饷供应。虽无档案统计数据,但抗战八年,岳阳人民为国家与民族利益作出的巨大牺牲与贡献是谁也无法否认的。

保卫了湖南及西南大后方的安全

    岳阳沦陷后,国民政府军队以洞庭湖与新墙河为防线,英勇作战,粉碎了日军的四次南进,使湖南大部分地方免遭战火,有力地保卫了西南大后方的安全。虽然第四次会战时,由于九战区指挥失误,导致长沙、衡阳、邵阳等地沦陷,但时间不长,不到半年时间。最后在中国军队的反击下,日军在付出被歼6万余人的代价后,又被赶回其新墙河以北原出发阵地。从此,日军一蹶不振,再也无力在中国战场发动大规模的战略和战役性进攻。相对而言,湖南大部分地区在抗战中,较全国其他战区和省,所受损失相对较小,这是湘北军民英勇抗战的结果。

牵制与歼灭了大量日军

    抗日战争期间,驻守在湘北地区的国共两党军队及岳阳民众,为抵抗外侮,保家卫国,英勇杀敌,牵制了大量日军的精锐部队,给予在敌后坚持抗战的人民抗日武装及各战区部队有力的支援,也缓解了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压力。在7年的浴血奋斗中,湘北军民用血肉之躯与不屈的民族精神,抗击了拥有现代化武器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军的疯狂进攻,在付出重大牺牲的同时,也歼灭了大量日军的有生力量。仅四次湘北会战,即歼敌16万余人。整个抗战期间,九战区部队共歼敌(不含俘虏数)22万余人,占抗战期间中国军队歼灭日军(不含伪军)总数152万余人的六分之一弱。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贡献

    1941年12月,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继珍珠港事件后,香港、新加坡、菲律宾等英美殖民地相继被日军攻占,英美军队节节败退,损失惨重,同盟国笼罩在一片愁云惨雾之中。正在此时,从中国战区传来中国军队挫败日军发动的第三次湘北会战,取得歼灭日军 5.7万人的“湘北大捷”。英国《泰晤士报》报道:这是自珍珠港事件以来,“同盟国军唯一决定性之胜利系华军之长沙大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同盟国军民抗战的士气与信心,提高了中国在同盟国中的地位。
    八年抗战中,岳阳作为一个地级行政区,由于其独特的战略地位,成为举世关注的焦点。岳阳人民也因此承受了巨大的战争创伤,为国家和民族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与贡献。湘北抗战的英雄壮举与悲壮史实,及那些为国捐躯的抗日英烈们的英雄业绩,已被永远载入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中,与日月同光,永放光芒。

(作者系岳阳楼区政协文史办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