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汨罗江围垦工程纪实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31 12:00
    1958年9月上旬的一天,大清早刚一起床,我就接到湘阴县委的电话通知:务必12时以前赶到县长办公室开紧急会。放下电话,便立刻起程。
    当时的奋斗人民公社是由桃林、火天两个乡合并而成的。公社设在原火天乡政府的熊家大屋,离桃林火车站有5公里多。我坐火车过汨罗到白水车站,赶上了去湘阴的烧木炭的汽车,11时多赶到县长办公室,办公室的同志点过人名后,县长武印楼进门招呼大家一声,便领我们一道到机关食堂吃午餐。席间,武县长笑着说: “给你们一个紧急任务,每人啃一块骨头。13时,准时到汽车站集合,坐班车去白水赶火车,再到白塘。具体任务到那儿讲。”
    饭后,开会的人便乘汽车、坐火车赶到桃林,步行到白塘(今白塘镇)。
    晚上,“白塘会议”在微弱的油灯下举行。武县长说了汨罗江围垦工程的立项经过,宣读了湘阴县委1958年8月8日给省委的报告,讲了省、地、县委围垦汨罗江尾闾工程的决定。
    会上,武县长还详细介绍了工程规模。他说:“工程都是由省水利电力局设计、测量、勘定的。整个工程分为修堤、开河、撇洪、建闸四大项。筑防洪大堤 37.845公里,堵口12处,开撇洪渠13.5公里,兴建中型排水闸1座。合计土方2654万立方米,围挽面积1.83万公顷”。
    具体任务是:
    修河堤:从汨罗江百丈口——凤凰山南端,全长1.4万米。其中破小洲垸堵温家港(原汨罗江支流),破大洲垸堵伍家咀,破公乐垸堵三仙渡(原汨罗江主流),破茨塘垸堵黄花仑(原汨罗江主流),破狄湖垸堵淘公汊(原汨罗江主流),破桃花湖堵小神港(原汨罗江主流)。
    修湖堤:全长23835米。东线:自凤凰山西端至磊石山东端(今4公里大堤),全长3835米(包括堵磊石山东口)。西线:从磊石山西侧至营田小边上,全长2万米。包括堵磊石山西口。堤线沿湘江东岸而上,经琴棋望、青港、堵沉沙港(汨罗江出口),再经白鱼岐堵土地港,经推山咀堵土星港,直抵营田小边山。
    开新河:尾闾围垦工程围垸后,原汨罗江48条大小老河汊的河口全部堵死。改造沿东大堤、经周家垅、注白塘湖、汇入洞庭湖。从水下疏浚1600米长的白塘湖航道。
    开撇洪渠:围垸后,东南面蟠龙桥、海公坝等山丘地,有82.6平方公里客水要作技术处理,以避免淹没垸内。从蟠龙桥起,经彭家江铁石子港、坞塘、至营田,开挖一条全长1.25万米长,底宽13~17米,底板高28.63米,最大泄洪量为每秒132.6立方米的撇洪渠。
    接着,武县长按军事化管理,宣布工地指挥部的组织领导,各民兵团、营的建制与班子。工地指挥部(民兵师)设在磊石山。县长武印楼任指挥,政委陈茂艺(1960年1月调任湘潭地委副书记、专员,后陈秉芝接任),副指挥有马景阳(武装部副部长)、周汉章(副县长)、许建春(县委常委、公安局局长)。办公室主任龙云、政治处处长苏欣强、供应处处长吴凤池、工程处处长刘亮凯。指挥部下辖4个民兵团。兵团以下,以公社为单位组成24个营、210个连、1260 个排、3780个班。是年秋冬围垦汨罗江尾闾工程。按计划3年完成,分为三期。投入围垦的有13个公社,共上劳动力58614人,其中第一期35450 人,第二期20100人,第三期3064人。其中第一期工程参战的有上游公社(原岭北区)、跃进公社(原新泉区)、湘江公社(原濠河区)、洞庭公社(原洞庭区)、卫星公社(原南湖区)、汨罗公社(原汨罗区)、奋斗公社(原桃林区)、解放公社(原白塘区)、钢铁公社(原红花、黄市乡)、先进公社(原长乐、天井乡)、屈原公社(原楚塘、范家园乡)和先锋、河市等13个公社,其中屈原公社开挖楚塘垸北撇洪渠,先锋、河市两公社,修南撇洪渠,劳力都自行安排。
    “白塘会议”后的第二天,吃过早饭,武县长及周家垅总队负责人许建春等,带领第一兵团所属奋斗、汨罗、钢铁、解放、先进五个营的教导员,坐木船漂过白塘湖,经凤凰山、周家垅、淘公汊、狄湖,至黄花仑察看工程。我是奋斗营的教导员,奋斗营当时任务有三大项:一是修东大堤。从黄花仑起,破狄湖垸,经淘公汊、鹭鸶围、直抵凤凰山南咀,修筑2500米大堤。二是堵死淘公汊堵口。这是原汨罗江注入洞庭湖的主河道。三是开挖鹭鸶围洪道。宽30米,长800米(底板高程28.5米)。三项工程互为一体。要修大堤,就必须堵死淘公汊堵口,而要堵口,就必须先挖通撇洪渠,把汨罗江的水从洪道中撇出去。而且时间紧,必须抢在 1959年4~5月“桃花水”之前完成,否则功亏一篑。
    9月底,奋斗营已上足3000多名民工,10月1日全线开工。开始主要是些清基出淤的弹性工程,进展顺利。进入大堤土方工程后,矛盾就暴露出来了。尽管两头不见天,抓两个“六”(早晨6时开工,下午6时收工),工效还是上不去。后借助从平江上游漂来的约300立方米排木材在汨罗江上搭起一座浮桥,使来回走在浮桥上的几千民工,兴高采烈,热火朝天,工效上去了,兵团竞赛升降的五面红旗(5个营),奋斗营遥遥领先在第一位。但这场借木还木的事情不幸捅了马蜂窝。四个国防大厂的木主单位,联名向省、地委告状。经过历时半个多月调查,才把事实查清,没有追究我的责任。后来,我每每想起这事,心里就流淌着“监委求实、公正”的声音。
    12月17日,指挥部传来了130米宽的温家港堵口合龙消息,令我们抢堵淘公汊堵口。而淘公汊堵口是原汨罗江的主河道,河床又宽又深,全部都是沙性泥污,清基任务十分艰巨。18日,营部召开堵口誓师大会。时值汨罗江枯水季节,江水已随新开的洪道流走,主要是沙浸大,清基挖下去,容易崩溃。我们只好昼夜分班,歇人不歇工,几台抽水机不停地抽水,每班几百人在水底淘沙。加之冬至前后的白天霜大,天气特冷,人在水下作业,冻得直打哆嗦。营部干部分工分班,与民工一道淘沙,每班干一个小时。合龙那天,水面清基下去有2~3米深,浸水越来越大,沙崩越来越多,民工们在水里哆嗦得也越来越坚持不下,我只好要搞后勤的常理林同志,从供销点搬来10多坛酒暖身子。经过五天五夜的苦战,淘公汊堵口合龙告捷。当天夜里,按照兵团的安排,营部又连夜动员,转战到周家垅开河工地,而周家垅开河工程是汨罗江围垦工程的咽喉要塞。汨罗江尾闾十一大主、支流堵口并流后,汨罗江注入洞庭湖的水都要在这里通过。而这项工程共有土方任务 530万立方米,占整个围垦工程土方的25%。
    按照设计,要把56米高程的凤凰山平面劈开,开一条底宽300米、长1050米的人工河。在河的中心,挖一道20米宽、底高24米的航道,以解决洪道未挖通前通水通航的燃眉之急。按设计全部达标后,方可保汨罗江年最大洪峰每秒5800立方米的安全通过和50吨船位的年终畅通。
    开河工程于9月初开始准备,先遣队进入凤凰山。共搭工棚210个,铺麻石路面5610米,铺设轻便双轨小翻斗车路3条,长2040米,修简易人行路42 条,调集粮食、木材等物资25万多公斤。10月5日,兵团召开万人誓师大会(高峰时实上劳力1.4万多人),“奋战六十天,腰斩凤凰山”的横幅标语,布满了工地。开工后,由于上层土质坚硬,下层又是鹅卵石、铁沙硬质泥,工程异常艰巨,进度十分缓慢。眼看“桃花汛”就要来临。工地党委、湘阴县委、湘潭地委(那时湘阴属湘潭地委管辖)、湖南省委都非常重视和关怀。省里先后调来人民解放军工程兵,配备斯大林式挖土机、铲土机、推土机和黄色烈性炸药,前来支援。湘潭地委书记王治国(后任副省长、省委副书记)两次从汨罗火车站步行16公里来到工地视察。湘阴县委书记陈茂艺、陈秉芝,副书记樊川廷多次到工地指导工作。县长武印楼长期在工地坐镇指挥,率领工地265名团营干部,泥一脚,水一脚,与民工一道同吃同住同劳动。
    在热火朝天的“高功效高质量高安全”竞赛活动中,工地党委十分重视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全面推行运土车子化(土车),挖土排桩爆破化,紧土牛拉石滚和拖拉机压土化。各营还自办篾木、烘炉加工修理厂。经过60个昼夜的苦战,于1959年1月6日开通新航道。7日,举行放水通航典礼, 8时,滔滔汨罗江水,迎着“湘淼”号货轮驶过周家垅新开的航道。
    5月上旬,第一期工程宣告结束。经过半年多艰苦奋战,完成土石方1081.5万立方米,开采块石5.4万立方米,草皮护坡5.2万立方米,开挖周家垅洪道 150米宽,堵死汨罗江主、支流11条,兴建磊石闸1座,新开航道16公里,新修大堤57.5公里长,高程35~36米。耗资510万元。
    第二期工程于1959年11月1日开工,1960年3月竣工,完成土方594.8万立方米。河堤按设计全部达标完成;并在险工处开挖转筑一道长15367 米的核心墙;周家垅洪道,也由一期工程开挖的150米底宽加挖到230米宽,完成设计标准76.6%;阻碍泄洪的72处废堤,全部刨掉;湖堤培修工程完成 70%,其中7586米险堤按设计标准全面加固完成;温家港进水闸也建成了。二期工程共耗资558万元。
    第三期工程,主要是8项工程的扫尾任务。共完成土方49.5万立方米,开采块石2.4万立方米。耗资90.8万元。于1960年12月10日开工,1961年春结束。
    一、二、三期工程,实际共完成土石方2284万立方米,其中大堤土方1738.8万立方米,周家垅洪道532.3万立方米,块石护坡13.5万立方米。累计投工1252万个。国家投资1192.8万元。实际耗资远远超过投资数。因为民工的生活费、工具费、医药费,都是大队、生产队集体负担的,民工没有工资,由生产队记工分配。由此可见,湘、汨两县(市)人民,对围垦汨罗江的无私奉献是巨大的。
    如今,当人们阔步在这颗闪光的明珠之下时,仿佛见到了玉笥山上、参天古木之下,屹立着一位伟大的爱国诗圣,正向来者挥手,“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建场初时的屈原农场,而今已是屈原管理区。在纪念建场50周年的时候,笔者曾赋七律一首,谨以此诗作为本文的结束语。

磊石为屏湖作美,波涛湘水卷黄沙。
凤凰展翅银帆过,灯火明媚照客家。
院内机声隆不断,林廊剪破太阳花。
阁楼起伏担天地,工业连城放彩霞。

(作者系岳阳市人民政府原助理巡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