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31 12:00

    春节前夕,笔者就打工农民回乡创办企业问题,到平江县三阳、三市、嘉义、长寿、南江、浯口、伍市等7个乡镇50家企业重点进行调查走访。企业的勃勃生机,职工的有序劳作,的确令人神往,催人奋进。

(一)

    从这50位打工农民出身的企业家的总体情况看,他们有4个明显的特征:第一,年龄较轻。平均年龄33.4岁,最大的不过45岁,最小的仅25岁,35岁以下的占46%。长连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尹谈术,年龄仅25岁。去年销售猪、牛、羊15万头,实现销售收入1.05亿元,创税利81万元。第二,文化程度较高。他们主要以高中文化为主,明显高于农村劳动力平均文化水平。其中大专文化占6%,高中文化占52%,初中文化占34%,小学文化仅占8%,有8名正在攻读函授大专文凭。第三,办厂创业实践经验较丰富。从他们选择的创业行业看,几乎所有的创业者创办的企业所涉及的行业与他们早期在外打工从事的行业基本一致。这并不是纯粹的巧合,而是因为外出打工不仅是他们谋生的手段、积累资金的方式,更是他们走向市场,在市场磨炼中长见识、学技术、更新思想观念的重要途径。其中有一部分人在外地就当上了“老板”,所以,回乡创业很富于实践经验,很讲究三个效益,基本上是创办一个,成功一个,得益一个。第四,有理想和抱负。由于他们年龄较轻,文化程度较高,更容易接受新的知识和新的经营管理方式,更渴望现代管理知识和经验,更追求现代企业的管理制度。他们有很强的个人成就感和社会责任感,他们在创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开拓进取精神,是当代农民适应时代变革的新觉悟、新思想在他们身上的集中表现。


(二)

    通过对50名回乡青年农民创办企业的调查,大量事例说明:打工农民回乡创业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带动了地方新产业的发展。三市镇水源村青年农民张玉东,前几年带着地方良种种茶只会生产不会加工的问题,背井离乡到江浙闽一带打工,不仅积累一笔可观的资金,还学会了一整套精致良种茶叶的过硬技术。1999年回到镇上办起了玉峰茶叶精制加工厂,继而又成立玉峰茶业有限公司,实行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在他的带动下,镇里还办起了几家类似的加工企业,这样,成倍地提高了茶叶收购价格。近两年,全镇良种茶叶的种植面积每年都以200公顷的速度扩展,良种茶已成三市镇的新型主导产业。
    二是给当地农民提供了新的就业岗位。据调查统计,2001年,这50家企业,共有职工5840人,平均每家76人。例如浯口镇九峰村一家由打工农民回乡创办的畜牧产业化龙头企业,辐射上千户农户,直接吸纳就业人员1100多人。
    三是有利于原被闲置的县乡(镇)村企业场所再次充分利用。据调查,这些回乡创业的打工农民,大都有第一手创办企业的直接经验,他们深知自己手中的资金来之不易和创业的艰难,因而很注意节约成本和手中资金的有效利用,他们不讲排场,注重实效,尽量把资金用到刀刃上。从他们选择的生产场地看,50家企业中,有 42家是原来县乡(镇)村关闭的企业厂房,其中被廉价拍卖过来的33家,租赁的9家。三市镇打工农民毛耿秋兄弟 ,2001年,以10万元低价买下县石膏矿整套厂房,办起了塑料彩印加工厂,承办全县42家打工农民在外从事食品加工企业的包装业务,去年实现销售收入 1100万元,利税60多万元。
    四是有利于地方财政收入的增加。据乡镇企业局的不完全统计,2002年,50家企业向县乡(镇)两级财政交纳税收251万元,其中超过10万元的9家。嘉义镇欧阳店保创办的云霞云母实业有限公司,2001年销售产值超过1000万元,缴纳税收101万元。从调查的情况看,平江打工农民回乡创办厂的这些企业,大都处于成长的前期阶段,最长的创办史也不过5年。不难预料,随着资本和经验的积累,以原企业规模扩大,这些企业将会成为县、乡(镇)两级税收的重要来源。

(三)

    应该看到,这些由打工回乡农民创办的企业,各有优势,各有所长,具有较强的发展优势和较大的发展潜力。但是由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发展数量不多;二是发展空间不大;三是发展后劲不足,需要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扶助和支持,同时,建议地方政府引起重视和予以解决。
    一要把农村劳动力开发和转移作为一个新的产业来抓。一方面,对打工农民,减少收费名目,降低转移“门槛”;另一方面,要加强为打工农民服务。如搞好土地流转工作,使他们放心到外地打工;为他们提供劳务输出方面的信息,减少外出打工的盲目性;对他们尽量组织一些技能和法规方面的训练,增强他们在外地劳力市场的竞争和自我保护能力;加强他们的跟踪服务,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这样,一手抓农民输出,一手抓打工农民回乡创业,就可以逐步实现以就业结构调整拉动产业结构调整,又以产业结构调整带动规模更大的就业结构调整,从而促进地区经济的发展。
    二要着力营造有利于创业和发展的良好环境,吸引更多有志创业的打工农民回乡创业。环境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而打工农民创办的企业虽然有旺盛的发展活力,但大多数企业刚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发展能力脆弱,更需要政府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从对这50位回乡创业农民调查的情况看,平江县各级政府在这方面的工作很重视、做得很好。但是工作依然不太平衡,需要进一步努力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优惠的税收环境、良好的法制环境和良好的社会风气,形成以发展促环境、以环境促发展的方向。
    三要为打工农民回乡创办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增强政府服务意识,减少行政干预,引导这些企业做大变强。当前普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融资,地方政府应积极为这些企业开辟金融信贷渠道,积极探索各种形式的融资、担保,千方百计为企业发展解决信贷问题。
    四要主动引导回乡创业的农民到小城镇创办企业。地方政府要加强小城镇建设,不断增强小城镇的要素聚集功能,通过优化小城镇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使小城镇成为吸引打工农民回乡投资创业的理想场所和最佳的区位选择。这样就会充分发挥农民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推动“打工潮”走向“创业潮”,并逐步形成 “小城镇潮”。
    五要注重对回乡创业农民的培训,地方政府不仅要重视和支持打工农民回乡创办企业,更要重视回乡创业的农民企业家的管理素质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把对他们的培训纳入到政府的议事日程,同时要加强政府与他们之间的沟通、联系,加强党和政府方针政策的宣传,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文化素质和政治素质,将他们培养成新型农民企业家,使他们能够顺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将企业做大做强。

(作者系中共平江县委调研员、县委原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