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芭蕉湖畔办校的岁月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3-31 12:00
1978年,我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分配在岳阳地区农业机械化学校任副校长。当时,校长吴子来也是刚从某煤矿调来的,还有一位南下干部担任管后勤的副校长。由于学校是在芭蕉湖畔的原地区五七干校基础上办起来的,当年办校的情况使我记忆犹新。
因陋就简 勤俭办校
1978年下半年,我和家人一起来到了这所新办在距市区25华里的农机学校,地处芭蕉湖畔,师生住的是干打垒的房子,只有一栋破烂不堪的教学楼和简易食堂,用一个煤炉子煮饭、烧开水、接待外来人员取暖。校区道路泥泞不堪,一下雨就要穿长筒套鞋上班。过来只办过几次短训班,以维持学校的十几名教职员工的生活和开支。在这种情况下工作、生活和学习,确实是艰难辛苦的。
我到学校后,分管教学和学生工作。正碰上学校正规招生,与全国大专统考一起进行,分别招收高、初中两个班,共200多人,学制2~3年。为了适应学校招生的需要,使学校教学逐步走上正规,校领导下决心因陋就简,勤俭办校,创造条件,争取领导,师生动手改变环境。经过几年努力,我们利用每年财政拨的一些建校经费,把原有教学楼加固,盖起简易学生宿舍和部分教职员住房,购置部分学生活动娱乐设施,铺平校内所有的路面。特别是在地委领导和部、办、局领导到校调研了解情况时,主动争取领导重视,有什么困难都能得到解决。学校缺电就购置发电机,自己发电;缺自来水,就在芭蕉湖内挖坑安装水泵,把水抽上来作为生活用水,如遇枯水季节,就发动学生利用早、晚到深水处提水、端水,以解燃眉之急。同时,由于老师、学生大部分来自农场、农机战线和农村,大都能在艰苦环境下工作、教学、生活。学校没有生活用车,就用教练拖拉机代替;教职工星期天、节假日要到市内购买东西,有的踩自行车,有的徒步到附近机务段或到冷水铺搭铁路职工上下班的闷罐子车和公共汽车。有的教职工还利用业余时间自己开荒种蔬菜、瓜果来弥补生活的不足,学校食堂也养了猪、种了菜,尽量用于改善学生生活。我们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把教职工学习和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全力投入到建校的热潮之中。
要当先生 先当学生
在学校进入正规招生后,要按照农机教育的教学大纲施教,不仅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而且,更要有一批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当时,我们的老师大多来自农场、农机战线,还有大专院校毕业分配来任教的,缺乏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为了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制定出教学计划后,狠抓老师备课不放松,没有教案不准上课堂。专业老师没有资格证不能指导学生实习,如拖拉机、制图老师就必须具备会驾驶拖拉机和绘制图的本领,否则就不能上教练场和制图室。有的老师为了备好课,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加班加点赶写教案。对有学历、但教学水平不高的教师,分期分批将他们选送到高一级大学(院校)进行深造和短期培训或适时组织观模教学,加之他们虚心好学,钻研精神好,在教学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教训,很快提高了教学能力和水平。同时,我经常深入课堂听课,从学生的谈话中发现问题,与老师共同商议因人因材施教,既提高教学质量,又充分发挥学校教学骨干的聪明才智。同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总结教学经验和教训,逐步提高教学水平。就这样,由开始只能办短训班的农机校,逐步走向正规,经过努力终于办起了名副其实的农机中专学校。在第一届一、二批农业机械化学生中,湖南省内就有十多所农机学校,先后三次统考,有数学、物理、制图、拖拉机专业,我校数学统考获全省地、市第一名,其他均获全省第二名的好成绩,得到省计委、省农机局表彰与奖励。从此,岳阳地区(市)农机校扩大了知名度。
营造氛围 重教育人
农机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而且统考成绩都比较好,毕业后即可分配到市直、各县农机部门和农场工作。所以,为了使学生有所收获,品学兼优,更好地为“三农”服务,我们除了把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主要投向教学诸方面外,还坚持教育人。为了把全校师生员工的教学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普遍开展互帮互学,在教室、宿舍、走廊上设有若干个问答栏、点将台、疑难解答园地等,开展互问互答,把学习空气搞得浓浓的。从学生入校到毕业,我们始终狠抓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不放松,把“五讲四美”、“三热爱”教育贯穿始终,把我党我军“两个务必”以及“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作风在学校广为传播,不断锤炼师生员工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做到学期有晚会,处处有歌声。并把出早操、军训、整理内务卫生,作为每个学生的必修课,培养“四有”新人。同时,我们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很严格的,在校学生必须品学兼优,把评三好学生、优秀班干部列入考核的必备条件之一,每届学生在校是否毕业,必须具备毕业证和拖拉机驾驶证(简称两证)。我们这样做以后,效果都比较好,每年(届)经过评教评学、评估,均获得主管部门和教育部门以及兄弟学校的好评。而且,凡是农机校毕业的学生,大多数取得中专文凭后,通过继续深造和自学参加函授,获得大学、大专文凭。在第一届毕业的202名学生中,现在有的在政界任厅、处级干部,留任在农机和农业战线的有高级工程师;流入商界的有总经理等,约占毕业学生的80%以上。
芭蕉湖畔的岁月,虽经历过不少艰辛,但是感到苦中有甜。每每看到学生的不断成长,成为国家栋梁之才,感到无比欣慰。虽然时过境迁,但美好的情景一直留在我的心中。
(作者系岳阳市第一职业中专学校离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