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筑铜墙铁壁 守家园安全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7-09 12:00

筑 铜 墙 铁 壁    守 家 园 安 全

——临湘长江大堤加固整修纪实

临湘长江大堤南起儒溪镇新堤拐,北抵黄盖镇铁山咀,长38.5公里。干堤以清初围垦为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曾多次加固整修。但因条件所限,大堤建设标准低,堤基地质条件复杂,堤身矮小单薄,险工险患众多。

临湘长江大堤保护着儒溪、江南、黄盖三镇及黄盖湖内垸计12万人口,2.6万公顷耕地,京广铁路、107国道、京珠高速公路三大交通干线以及长岭炼油厂、岳阳化工总厂等大型企业生命财产安全和正常运行。

1998 年春夏,长江全流域发生百年一遇特大洪涝灾害。高洪水位达34.78米,高出大堤0.5~0.7米。数万军民奋力抢险,依靠筑子堤挡水,才确保大堤未溃。为此,全市人民付出了沉重代价。洪水过后,长江大堤像一条伤残深重的巨龙,千疮百孔,伤痕累累,不堪入目。汛后,党中央、国务院及时作出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的重大决策。市委、市政府抢抓时机,果断决策,迅速发动,组建班子,举全市之力,掀起加固整修长江大堤的热潮。

 

科学决策调度,实施临阵指挥

1998 年9月底,洪水刚退出滩头,市委决定由我任指挥长,政协主席何水生任顾问,负责长江大堤加固整修工作。接受任务后,我们迅速抽调市水利局工程技术人员、部分干部、公安干警组成精干指挥部,曾祥祖同志任常务副指挥长,彭丙申、胡长青等市领导为分段指挥长。各乡镇设分指挥部,分段分项目包干,全面开展加固整修工作。为了确保加固整修工作顺利进行,指挥部在短时间内制订出方案报请省、市主管部门批准实施。主要包括:拆迁堤面及离堤100米内所有房屋、建筑,全面清基扫障;按Ⅱ级堤防标准加高培厚大堤,由面宽不足6米加宽至12米,顶部高程由34米加高至36.5米,内外坡比分别为1︰3.5和1︰30,堤顶以下 3.4~4米处修筑内平台宽6~10米;内坡低洼处实施控泥吹填固基,吹填高程达到30.5~31.5米,压浸宽度100~200米;7处堤下涵闸管道全部扩容接长翻新重建;对约28公里地质条件差、有渗透的大堤全部灌浆处理;合理规划安置拆迁移民。

水利建设具有极强的季节性,只能利用秋冬晴朗少雨的季节进行。根据这一特点,指挥部决定加固整修工程分二期进行。从1998年10月起至1999年5月汛前为第一期,完成加固整修工程大部,以预防来年再次暴发的洪水灾害。其余为二期工程,于1999年秋冬续建。指挥部面对加固整修任务十分艰巨,条件十分恶劣,时间十分紧迫,群众工作面宽量大,资金没有着落的困难局面,自加压力,负重奋进。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指挥部迅速动员大堤拆迁范围内群众实施拆迁,从长江航道工程局等单位租调大小挖泥船15条进场作业。根据填土量大,运距远的实际情况,规定各乡镇一律组织机械施工。上千台(套)各类机械摆满了全堤,我市水利建设史上从未有过的长江大堤加固整修工程全面展开。38.5公里的大堤上红旗飘舞,人声鼎沸,机声轰鸣。施工期间,省、市主要领导多次视察,并给予高度评价。指挥部科学决策调度,抓进度、抓质量、抓安全、跟班督查,一线指挥,全体工作人员不分昼夜,不辞艰辛,连续奋战,确保了长江大堤加固整修工程顺利进行。

 

营造舆论氛围,广泛发动群众

长江大堤加固整治综合治理是在遭受洪水灾害,全面恢复灾后重建的特殊情况下进行的。指挥部在资金紧缺、困难重重的情况下,紧紧依靠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充分发挥舆论先导作用,根据不同对象,采取各种形式,在全市上下广泛开展宣传发动。一是召开各部门、各单位、各乡镇负责干部会议,统一思想,明确任务;二是以乡镇和部、办、局为单位召开会议,广泛宣传,动员全市人民发扬抗洪精神,克服困难,以捐资、集资方式筹措资金,支持长江大堤加固整修。并规定农村按劳力每人收10元,在职干部职工每人交100元现金投入大堤建设;三是以市政府名义印发加固整修长江大堤公告。在第一时间,全市干群迅速发动起来,各乡镇分指挥部按照市指挥部的号令于10月中旬全部进入指定地段开展加固整修施工。

为了把宣传发动工作做得更加深入扎实,指挥部设置宣传组,从市委宣传部抽调一名主抓宣传的副部长任组长专抓宣传工作。加固整修期间,38.5公里长江大堤上到处是标语口号,处处是机声隆隆,红旗招展。为了推进施工速度,确保质量和安全,指挥部每晚召开一次施工调度讲评会,表彰先进,敦促后进。并将各乡镇机械施工数量、土方完成情况每晚在临湘电视台新闻播放时间公示通报,让全市人民关注重视。

拆迁大堤上已建民房,清扫施工范围内障碍物是施工中的突出矛盾。为了确保在短时间内拆迁民房,清扫障碍,市委决定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沈文山任拆迁指挥长,指挥部成立拆迁组,抽调干部对儒溪、江南、黄盖三镇有拆迁任务的农户进行认真登记,紧急动员。由于宣传发动深入,工作过细,拆迁农户在上级补偿政策不明确,资金不能兑现的情况下,为了使大堤加固后能有效预防来年洪水,对拆迁给予全力支持。农户们含着热泪动手拆掉自己辛勤做起的房屋住进临时窝棚。10月16日开始至26日止,大堤面上1158户4360人,17550.99平方米房屋全部拆除,为大堤加固整修赢得了宝贵时间。长江村段堤面农户居住集中,堤下低洼,只能等吹砂填基后才能重建住房。部分农户在临时棚中居住,有的一住三个年头。但他们不叫困难,没有怨言,不上访闹事,照样从事着自己的农活。这种博大精神和情怀,使我至今难忘。长江大堤加固整修共完成拆迁2261户、8550人,39.57万平方米,是我市有史以来单项重点工程建设拆迁量最大的一次,是我市农民群众支持政府工作、支持重点工程建设的典范。

 

突出施工重点,确保整修质量

长江大堤加固整修工程是国家防洪抗灾重点工程,千秋伟业。治理项目多、标准高、难度大、时间紧迫。指挥部根据这一实际情况,采取有力措施,对工程实施重点把守,全面跟踪。一是建立项目终身责任制,谁主管谁负责,谁施工谁负责;二是充分发挥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分项目、分地段实施技术指导;三是组成有资质、有经验的技术人员成立质量监督组,对工程质量全程监督。不合格不准施工,不合格不签项目验收单;四是开展施工质量讲评。堤底穿涵管道是工程项目中的重点和难点,指挥部派出工程技术人员和监理24小时全天候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确保工程每一程序、每个环节均按规定实施到位。指挥部在狠抓质量和安全上做到:指挥员和技术员同步把关监督,现场纠错与会上讲评相结合,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工程和项目及时下达文字通知,责成整改。

我市长江大堤建设累计完成大堤加高培厚土方1221.3万立方米,整险灌浆28.4公里,总进尺长度12.75万米,涵闸整险接长7处,外坡混凝土护坡30 公里,修堤面水泥路面38.5公里,共完成国家投资2.4亿元。由于指挥部视大堤整修质量如生命,加固整修全部项目质量被省质量验收一次性通过,并代表湖南省接受水利部的检查和验收,得到了水利部专家组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统一规划布局,发挥工程效益

长江大堤加固整修是一项民生工程。指挥部在工程建设之初,就把安置拆迁移民、交通水系布局、大堤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提到议事日程。多次召开干群座谈会,广泛听取意见,制定统一规划方案,报送市委、市政府。并积极向上级汇报,争取项目和资金投入。

大堤加固整修共拆农户民房2261户,需新移基再建。为了少占耕地,方便群众,使新建农户与原自然村组溶为整体,指挥部在付家墩、长旺洲、烟波尾等8处采取吹砂填基的方法,集体安置1660户、6500人。重建后的长江村集中安置574户、1981人。如今,该村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沿江地势低洼,取土难,指挥部合理规划,征收部分农田取土,并将取土区开挖成新的渔池,让农民有新的经济来源。垸内交通水系全面改善,植被得到恢复,堤下绿树成荫。大堤加固整修后不仅有效抵御长江洪水灾害,垸内秩序井然。群众生产生活安定祥和,生活质量极大提高。被拆迁转移安置的2261户农户原人均约38平方米的低矮房,现全部重建新房,人均达63平方米。累计改造低产田271亩,建蔬菜大棚80亩,新砌渠道139.272公里,更新改造机埠51处,新建桥涵13处,架设低压线路14.675公里,新修田间道路82.817公里,新修简易公路37.122公里,铺设自来水管15.425公里,开挖水井、水池37处,新砌下水沟47.675公里。这些项目的投入和实施,使过去饱受洪涝灾害的沿江群众得到极大实惠。

长江大堤加固整修已载入史册。高大、结实、壮观的大堤不仅是垸内群众的生命线、保命堤,也是我市境内一条亮丽的沿江风光带,它默默地守护着垸内群众的安全。

 

(作者系临湘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