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华容县在全省率先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7-09 12:00

华容县在全省率先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

 

农业生产联产计酬责任制的艰难起步

华容县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推行起步较早,1978年冬,县委紧紧抓住如何加快农业发展这个大题目进行调查研究。县委书记文启龙在调查中发现了4个联产计酬的典型:万庾公社兔湖三队、八队,东山公社先红二队,江洲公社幺台大队。他们分别从1974年、1976年、1978年起,就将由队统一搞定额包工改为“定产到组,按产计工,超产奖励,分季兑现”和“小组固定,定额计工,分段验收,按产奖罚”的生产责任制。与邻近同等条件的队相比,这4个队的劳力出勤率、工效和农活质量都要高得多,产量、收入的增加要快得多。主产棉花的江洲公社幺台大队于1978年将963亩棉田联产到劳,亩产110斤,比周围同等队亩均高 40多斤。位于丘陵地带纯水田区的东山公社先红大队第二生产队暗暗搞了4年的分组联产计酬,年年增产增收。1978年,万庾公社党委副书记、武装部部长张锡芝在垸区水旱兼作的兔湖大队第八生产队蹲点,实行分组联户计酬责任制后,农副业总产值和社员分配收入比上年增长1.57倍和1.06倍。此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两个重要农业文件。县委常委会议上,专题研究讨论了这4个单位的责任制,一致认准这是个好办法。决定以县委办公室的名义,向全县转发4个单位的调查报告。

1979 年2月,县委召开了历时14天的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会上印发了兔湖、先红和幺台大队的调查报告,激起了强烈的反响。县委在大会报告中明确提出,农业生产要大上,不能再吃“大锅饭”。各地要从当地自然条件、生产队规模、工业基础、群众的觉悟程度等实际情况出发,建立自己的生产责任制。会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全县就有一半以上的生产队试行各种形式的责任制,其中三分之一的生产队推广“分组作业,联产计酬,五定一奖(定面积、定产量、定成本、定工分、定劳力,超产奖励、欠产扣罚)”责任制。华容从此迈开了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第一步。

 

农业生产联产计酬责任制的全面推广

1980 年是责任制在华容县全面推广的一年。这一年,县委召开了两次三级干部大会和一次农村党支部书记大会推行责任制。分组作业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虽然有所调动,但由于作业组不好再分人记工,一些人只是坐了大船坐小船,“只要千分工,不管千斤粮”,这种积极性很难持久。1980年1月,县委组织22人赴河北省晋县、四川省广汉县考察学习。回来后,县委常委王尧臣带着外地经验,到宋市公社办点,在工副业、养殖业、经济作物和零星的田土山水等项目上,建立了包工到专业户、专业人的生产责任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于是在1980年春节后召开的全县三级干部大会上,推广了宋市的经验,在全县试行“统一经营、专业分工、联产到劳”的生产责任制,调动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集成公社有的生产队承包合同是用红绸子写的。农民的心顺了、实了、铁了,焕发出极大的生产积极性。终南公社禹山七队有12户四属户,44人,每年队里照顾一万多斤口粮,向队里投工却很少,干部家属徐淑芳对队长说:“毛主席的光大家都有份,你们沾得,我也沾得。”联产到劳后,她按底分和人口承包了4.5亩水田,春插时她到处找人换工,在5月2日前就插完了早稻,全队四属户春插都走在了前头。联产到劳后,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劳动质量、效率进一步提高,中耕除草时,社员都随身带装有尿素的塑料袋,一边认真活泥除草,一边给生长差的禾蔸单独“开餐”,促使作物平衡生长。农民普遍反映过去干活是干部喊、钟声催、奖罚卡,现在是父教子、妻管夫、自动化。

联产责任制的兴起,掀起了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农技干部、农民技术员和高产户吃香走俏了,他们的丰产田、责任田成了群众自动参观取经的样板田,向他们请教的人络绎不绝。塔市公社农技员王东才,春节期间被社员们请去讲了15堂高产技术课,还有40多人挂了号。新建公社和平大队妇女主任丰腊梅是植棉能手,每天不分日夜,总有人上门问这问那。公社团建三队23户,户户买了《植棉手册》。全县各书店积存的1.2万本农业科技书刊被争购一空,县农业局编印的《科学种田》小报发行到4.5万多份,有40%的农户订阅。

但是,一些基层干部对联产到劳、包产到户还存有疑虑,认为它否定了农业合作化,是“辛辛苦苦三十年,一夜回到了解放前”。有的大队干部公开宣称:“就是全县分光了,我们队也不分。我就是死也要死在集体的田地上。”为此,1980年6月,县委召开全县农村大队党支部书记会议。文启龙作了《分清是非,振奋精神,满腔热情地带领群众在社会主义道路上迈进》的报告,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为责任制“释疑”“正名”,为基层干部鼓劲、指路。这一年,全县有90%的队水田联产到组,旱土联产到了劳,其中有216个生产队水旱作物全部联产到劳。中央电视台、湖南电视台记者前来采访,认为万庾是湖南第一个普及包产到户的公社。

11 月,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的通知》后,县委再次召开全县三级干部大会。文启龙代表县委作《把加强和完善生产责任制当作进一步巩固集体经济,发展农业生产的中心环节来抓》的报告。会后,县委要求全县在生产队统一经营的前提下,大力提倡和推广专业分工、联产计酬的生产责任制,即按照劳动者的能力和特长,根据宜统则统、宜分则分、有统有分的原则,把农村粮、棉、渔、工、商各项作业,分别承包到组到劳到户,联系产量(产值)计算劳动报酬。1980年,华容县尽管遭受了仅次于1954年的严重洪涝灾害,由于有84%的生产队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全县农业总产值仍比大丰收的 1979年增长2%,未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686个队减产10%。特别可喜的是水旱作物全部联产到劳和包干到户的21个队,增长27%。

 

全省农村工作流动现场会在华容召开

华容县试行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了上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1979年2月,责任制在华容艰难起步时,文启龙就在岳阳地区县委书记会上作了专题汇报,地委肯定了这是解放思想,实现工作重点转移的新举措。同年10月3日至5日,中共中央委员、湖南省委第二书记万达,中共中央候补委员卜谷香到潘家公社、新河公社新建大队、南山公社荆竹大队和插旗公社农科站实地考察,肯定了华容县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做法。4月,湖南日报社总编辑杨世芳率记者到华容县深入采访,撰写了长篇通讯《美玉更显露出耀眼的光华》。《湖南日报》全文发表时,配发了题为《重视华容县的经验》评论员文章。文章指出,华容县的经验“适合目前我省相当一部分地区社队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经营管理水平,值得大力提倡,积极推广。”

1981 年10月,湖南省委在华容、沅江两县召开全省农村工作现场会议,具体研究农业生产责任制。会上,文启龙代表华容县委作《解放思想,努力摸索发展农业的路子》的发言,详细汇报了三年来,农业生产责任制在华容由点到面,由一业到各业,由联产到组继而联产到劳,再到“统一经营、专业分工、责任到劳、包干分配” 的探索、发展历程。

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后,县委、县政府总结万庾公社红旗大队、护城公社环城六队在联产到劳基础上发展的家庭联产承包制经验,在全县推广,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年底,全县已有4571个生产队实行了这种责任制,占生产队总数的99.5%。

 

农业生产联产计酬责任制的推动、辐射和完善

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后,全县各级党组织针对农村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探索新的办法,推广新的经验。1983年,县委、县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放宽农村经济政策的意见》和《关于土地调整的意见》;1984年,印发《关于稳定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意见》和《关于积极扶持养殖业专业户、联合体,发展商品生产的决定》。这些,有效地促进了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

1. 发展专业户和重点户。推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后,华容县农村涌现了一批以社会主义商品生产为特征的专业户和重点户。县委认为,在商品生产和家庭经营的前提下,农户经营的主业收入占总收入的70%以上,商品率达60%以上的是专业户。专门从事近期内不能受益的开发性经营项目如林、果、药、杂等,也是专业户。养猪10头以上,养鱼水面1亩以上,或养鸡、养鸭分别在100羽以上的,为重点户。这些专业户和重点户,与普通户相比,显示出新的经济活力。他们在执行政策上起模范作用,在科学技术上起示范作用,在发家致富上起样板作用。县委要求各级领导要旗帜鲜明,积极扶持。如梅田公社就制定了对专业户、重点户的十大鼓励政策。在这些政策的激励下,专业户、重点户的队伍不断壮大,涌现出一大批贡献粮食上万斤、皮棉上千斤、蛋品上百担的农户。至1983年底,全县有种、养、加工、运输等各业专业户、重点户2.65万户,占总农户的21.9%。

2. 发展农村经济联合体。随着专业户、重点户的发展,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也在华容崛起。县委要求,在稳定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坚持平等、自愿、互利的原则,支持联合体的发展。县委、县政府《关于进一步放宽农村经济政策的意见》规定:国营、社队的河滩、湖洲可开发利用的,经主管单位同意,面积较小的,可承包给社员经营;面积较大的,可由大队、生产队承包,也可由一人牵头,联合多人经营。国营和集体渔场的大湖水面,提倡由渔场、沿湖大队和农民“入股经营”。也可以投标承包,由一人牵头,联合多人经营。社、队企业可投标承包,鼓励国营单位、集体、社员之间联合办企业。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有力地促进了经济联合体的发展。

3. 稳定土地使用权。土地是农民的基本生产资料,稳定土地使用权,是关系农民能否用心培养地力、挖掘土地潜力、发展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县委、县政府要求各公社(乡)建立土地管理领导小组,坚持“大稳小调”的原则,认真做好土地的稳定和调整工作。“大稳”就是坚持绝大多数农户的承包耕地稳定不变; “小调”就是仅调整过去承包和定产极不合理,人口、劳力异动很大,以及发展专业户迫切需要进行变动的耕地。群众认为确有必要进行小调的,则采取调整合同,相互斟换、转让,从机动田中找补等办法进行调整。鼓励农民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开垦荒地,所开垦的荒地3年之内不定产,不上交。1984年,全面落实延长土地承包期的工作。县政府印制12万份“土地承包使用证”颁发到户,分别将土地承包期调整到10年、15年和15年以上,山林、水面的承包期延长到 30年,进一步稳定了家庭承包制。

4. 积极疏通流通渠道。搞活商品流通,是促进农村商品生产、加快农村致富步伐、稳定和发展承包责任制的重要措施。县委在重点搞好供销社的体制改革,不断扩大国营商业收购品种和数量的同时,帮助农民大力兴办农工商联合公司、贸易货栈、合作商店等集体商业和个体商业,各公社(乡)建立农民集贸市场,办起农民服务部。为此,《人民日报》头版发表《华容县15个公社建立农民服务部,积极帮助农民代购代销商品,沟通产销渠道,大受欢迎》的文章,湖南电视台录制成新闻片,在省台和中央电视台播放。

为了促进家庭承包责任制的稳定和发展,县委加强了农村经营管理队伍建设。县设有经营管理科,公社(乡)设有经营管理站,全县县社两级专职管理员近百人。其主要任务是对集体经济和农户计账实行具体指导,对经济合同、财务制度、财经纪律履行行政监督、检查。大队(村)则建立农经服务小组,开展经济合同、经营咨询和审计、资金代管和信托、统计、技术培训等服务项目。1983年,县经营管理科被评为全国农村经济财会辅导先进单位,严雪涛出席全国农村经营管理先进代表会议。

 

(作者张凭栏系华容县史志办主任,沈型楷系华容县党史联络组组长、县政协原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