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农业发展的调查和建议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7-09 12:00

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加快农业发展的调查和建议

 

根据省里提出的存史资政、辅政资治要求,2011年,我们党史联络组的老同志在市委史志办的支持配合下,就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问题,先后到市农业局、市水务局、市林业局、市畜牧水产局、市长江修防处等单位调查走访,这里结合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市的要求,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全市农村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是农业规模和品质逐步提升。粮、棉、油、茶、菜、猪、牛、羊、鱼、家禽等主宗农产品逐年增长。粮食生产“八连增”,水产品产量连续20年位居全省第一;农产品加工稳步提升,培育国家级、省级、市级龙头企业200多家;涌现涉农中国驰名商标14件,占全市中国驰名商标总数的74%。二是农村基础设施逐年改善。以水利、交通等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特别是江、湖堤防建设成效显著,防汛抗灾能力大大增强。农村公路建设跨越发展,基本实现“村村通”。三是农民收入持续增加。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取消延续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实行惠农补贴政策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年均增幅达9.9%。四是农村环境明显改善。以新农村建设为抓手,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推行沼气入户,实施庭院绿化,农村环境、农民生活质量同步改善。五是农村大局和谐稳定。近10年没有发生重大涉农恶性案件,没有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对此,我们感到由衷的喜悦和欣慰。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在经济社会转型时期,一些影响农业发展、农村稳定、农民增收的深层次问题正在逐步显现和暴露出来。由于种粮成本上涨较快,粮食收购价格相对提高较慢,种粮的比较效益低,造成耕地抛荒现象普遍存在,且有加剧趋势。城市、道路、企业等的建设,造成耕地流失,近五年全市减少土地近6000公顷,其中耕地3866.67公顷。农田水利建设差距较大,尤其是中小型水库、山塘、沟渠、河漕缺少投入,年久失修,存在不少隐患。农产品加工转化滞后,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较多,全市200多家大米加工企业,没有一家过5万吨的大型企业,40万吨水产品,加工转化率不到5%。农村生态环境承载能力薄弱、生产生活污染扩散等,急需引起我们的重视和关注。因此,我们建议:

1. 进一步加大“三农”工作力度。一是加大领导力度。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政一把手亲自研究部署、督促落实,定期研究解决有关重大问题。配强党政领导力量,建议市、县(市、区)委明确一名常委分管农业。随着改革的深入,农口各部门原有职能有所弱化,新的服务职能有待增强,工作和活动方式需要相应的改进和提高。可考虑组建大“农委”,由副市(县)长兼任主任,负责规划、协调、监督农口及相关部门的涉农事务,以适应新的变化了的形势。在基层要压缩留乡机关工作人员,鼓励乡镇干部走出机关,带领并为村民外出打工服务,或下海留职停薪、入股乡村合一企业,开展农家乐旅游,开办种畜、种禽、种苗场和农资供应、农机服务,防疫、防治病虫害以及农产品贸易,高素质劳务输出培训……这既可减少农闲时打牌、买码等不良习气,又能为农民创造更多的收益。二是加大投入力度。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国家、企业、农户(农企)多方在市场经济框架内共同投资的要求,不断增加“三农” 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对农业农村的以奖代投,增加农业内部的造血功能。三是加大干部提拔使用力度。“三农”工作的特性决定其很难在短时期出明显的大的政绩。因此,要特别关注那些长期在艰苦条件下埋头苦干、不图虚名、注重为长远打基础的“三农”干部的地位、职级、福利的提高。

2. 保住耕地红线,变革农业经营方式。严格划定耕地红线,特别是在当前推行农村土地适度规模流转的情势下,不能随便将耕地流转为“工业用地、建设用地”。合理利用农业开发、粮食开发、以工代赈及农村集体资金,大修水利,保证排灌畅通,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良田,建成一批稳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可以考虑面向市场,通过政策引导,鼓励支持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家下乡办农场,让农民以土地参股等方式实行集合经营、规模经营;建议各县(市、区)选派强有力的熟悉农村农业的干部办点,从土地流转到资金投入,资源保护、经营管理方式等进行试验探索;继续实行种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等涉农补贴,建议将原来按耕地面积补贴,调整为根据农民真正直接种粮的土地面积、或是农民生产的粮食等农产品数量进行补贴,多种多补,多产多补,或按支付农产品等价比奖励,提高种粮效益和农民积极性。

3. 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础建设。我市中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尤其是中小型山塘水库、沟渠河坝方面投入不足,小型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不畅的问题比较突出;由于长江水势的变化,新沙洲、洪水港等堤段崩岸滑坡险情时有发生。要从防汛和抗旱两方面着手研究创新水利建设机制。一是加大影响防汛安全工程的建设力度,重点搞好大江大河大湖薄弱堤段、防洪堤垸、病险水库等工程建设。要建立防灾、减灾应急机制,随时预防突发的水、旱、冰雹、泥石流、地震等自然灾害。二是加大农村饮水工程建设力度,严格保护铁山等大中型水库饮用水源地,确保城乡饮水安全。三是加大农业生产用水安全建设力度,创新小型农田水利建设机制,调动社会和民间资金投入水利建设。每年确定冬秋两季动员和组织农民群众开展山塘水库、沟渠河堰清淤,增强中小型农田水利防灾抗灾能力。四是注重城市排水系统的规划建设,强化长江修防处等职能部门作用,预防和避免城市低洼地段变泽国。慎重、科学、民主论证筹划城内外水系连通整合,争取最大的生态、环保、景观效益,防止大的失误。五是成立班子,专题研究长江、“四水”等中上游筑坝后对岳阳江湖河库及水情、汛情、旱情乃至生态环境、生产生活的影响,及早应对,争取主动。

4. 积极推进农产品加工转化。我们作为农业大市,农产品加工转化仍有差距,主要问题是产业集中度、科技含量、加工转化率、质量安全水平、企业品牌知名度不高。要适应主食工业化的发展趋势,实行产地初加工和精加工相结合,通过产地初加工,降低农产品产后损失,提高商品化率和入市品级;通过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和竞争力;实行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相结合,培育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5. 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当前政府重视、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薄弱、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不足,尚未建立从“源头”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全程监控体系。建议把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一项基础民生实事来抓,抓紧抓好。一是净化农产品市场。蔬菜、肉食品、奶制品等关系民生的产品,更要加强监控。二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的职能和责任,加强农产品质检中心软硬件建设。三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源头防控,发挥种、养、加行业组织的作用,推行标准化生产和组织农产品销售,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工作。

6. 着力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当前,农村环境问题日渐突出,“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城市搞环保,污染转农家”成为不少农村地区真实写照。近年来,部分农村发展麻石生产、陶瓷加工、甚至化学品制剂等易污染企业,也包括部分集镇、城郊的农家乐餐饮,加上畜禽规模养殖等,农村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要把农村生态环境看作子孙后代的宝贵财产,切实加强保护。一方面,转变生产发展方式,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新建企业进农村亦应实行准入制度,严格环保评估,原有污染企业要加强污染治理,征收环境保护税,防止污染转移。另一方面,加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深入开展农村“清洁家园”行动,制定和完善农村生活污染防治、畜禽水产养殖污染控制等相关法规和管理规章;加强农村能源沼气工程建设,解决农村养殖污染难题;开展农村村前屋后环境卫生整治,美化绿化村庄、庭院,逐步建立适应农村环保工作监管体系和环卫保洁运行管理的长效机制,不断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总之,农村工作千头万绪,松懈不得。当前尤处困难时段,上述所有问题,只能在深化农村(农业)改革中逐步加以解决。希望我市在这场变革中也像其他各项工作一样能抢先一步,走在中部乃至全国的前头,在改革中建成农业强市,则560万人民幸甚!我等用心良苦,不当之处还望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