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夕阳总关党史情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7-09 12:00

夕阳总关党史情

汨罗党史联络组成立至今已有30个年头。30年来,我们在党史资料征集、整理和出版的全过程中,发挥了参谋和助手作用。党史联络组协助史志办先后出版《汨罗党史资料选辑》《汨罗英烈》《中国共产党湖南省汨罗市组织史资料》《血与火的洗礼》《中共汨罗党史大事记》《党史专题资料汇编》《老干部回忆录》一、二、三辑等12本党史书籍;收录党史人物2500多人和首轮《汨罗市志》及16部《汨罗年鉴》。协助史志办撰写的《中国共产党汨罗历史》一书,数易其稿,已于 2013年5月送岳阳市史志办审查。

党史联络组工作多次被省、岳阳市党史联络组评为先进单位。2002年4月,岳阳市党史联络组工作现场会在我市召开。省老领导齐寿良、李青、刘阳春和岳阳市委副书记高克勤,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赵协成及老领导陈秉芝出席会议。我市党史联络组副组长范迪文在大会上作的经验介绍,得到与会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并向全省推广。2004年12月13~16日,中央党史研究室召开全国党史工作座谈会,主要是研究县级党史部门的工作。全国只有11个县(市、区)的代表参加,我市史志办副主任周辉奇作为县级代表参会,并在会上介绍了汨罗党史工作的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果,其经验也得到中央党史研究室的充分肯定。我们的主要体会是:

 

争取领导重视是关键

30年来,我们的工作始终得到了历届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高度关注,列入了市委、市政府的议事日程,党史联络组工作有良好的发展空间。

1. 联络工作有位置。市委常委议党史及党史联络工作制度30年一以贯之。每年联络组负责人在市委常委会上要作1~2次专题工作汇报。对每次汇报中提出的意见、建议,常委们都认真听取并拍板敲定,形成《会议纪要》下发到乡镇和市直各单位。《纪要》成了我们研究工作的“尚方宝剑”。由于政令畅通,联络组工作开展起来就十分顺利。

2. 资料征集有部署。30年来,联络组和史志办联合出版了13部党史书籍。我们深知,编辑党史书籍,资料征集是重要的一环,而资料的征集又要特别注意发挥离退休老同志的作用。1995年6月,根据上级联络组的指示,为组织老同志撰写回忆录,我们请市委副书记、党史联络组组长任年丰主持召开有100多位离退休老同志参加的动员大会,会上印发了我们与史志办议定的50多个专题,动员各位老领导将自己亲历亲为的事写成回忆文章。由于党史联络组成员吴玉泗、任森、尹中奇、许光仁、孙凌云等带头撰写文章,会后不久,就收到了50多篇回忆文章。1998年4月,20余万字的老干部回忆录《峥嵘岁月稠》第一辑正式出版。 2000年6月、2011年12月又相继出版了《峥嵘岁月稠》第二辑、第三辑。

2002 年,市委指示编辑《党史专题资料汇编》一书。我们请主管党史工作的市委副书记、党史联络组组长郑可仗主持召开全市党史工作会议,市直各单位办公室主任、各乡镇场党委秘书共130余人参加。通过一年多编纂,定名为《腾飞的汨罗——汨罗党史资料汇编(1949~2003)》,于2005年6月正式出版发行。该书的出版,为《中共汨罗地方史》的编修奠定了丰富的资料基础,获省党史成果三等奖。

3. 史志经费有安排。上世纪,尽管汨罗财政是吃饭财政,财政预算只能保人头工资,但每年都还安排了一点党史专项经费,保证了工作正常运转。到本世纪财政情况好转,2002年4月,市委书记陈四海听了我们的汇报后,当场拍板每年安排党史专项经费6万元,党史联络组活动经费2万元,并纳入财政预算。

2006 年7月27日,我们邀请市委书记樊进军、市长白维国、组织部部长王昔罗出席党史联络组会议,专题听取市史志办关于编修党史正本和续修《汨罗市志》的汇报。会上樊进军书记表示,史志工作是一件大事,明确由市委副书记李明主牵头,组织部部长王昔罗配合抓落实。市长白维国也当场表态,在财政困难的情况下,保证党史正本编修和续修市志的经费安排。得到市委主要领导的支持,两项工作纳入党委的议事日程全面启动。形成了“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经费到位,队伍到位,条件到位”的良好局面。经过多年编纂的《中共汨罗地方史》,已于2013年5月送岳阳市委史志办专家审核。

这些年,每调入或提拔一名市级领导,史志办的同志都主动及时地向他们送去整套《汨罗市志》和党史书籍,让他们尽快地掌握汨罗的市情、市貌。同时,也使他们了解到全市史志工作的情况。有“为”才会有“位”,现在,汨罗的党史和党史联络组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日常工作中占据了一席之地,受到领导的重视。

 

健全组织网络是保证

我们的工作除得益于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外,还与有一个健全的组织网络分不开。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的党史工作做到以下几点:

1. 有一个高规格的领导班子。市党史联络组成立之初,市委常委讨论决定,由市委分管党群的副书记担任联络组组长,由一名离退休老同志任常务副组长,原担任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实职的离退休同志为成员。此决定沿袭至今,根据人事的异动,适时进行调整。2010年,市委为加强联络组的力量,决定增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市委常委、市委办主任为联络组副组长。

2. 有一支乐于奉献的队伍。我们联络组始终坚持只进不出的原则。根据市委的决定,我们适时把从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实职岗位上退下来的身体较好,且热心党史工作的老同志,充实到党史联络组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支乐于奉献队伍。他们退而不休,情系党史,被誉为编外党史工作者。范迪文同志就任联络组首任副组长以后,几十年如一日,为党史工作发挥余热,已出版的13部党史书籍从组稿、编辑到印刷,每个环节的工作他了如指掌,凝聚着他不少心血。大家都说: “范爹的勤奋工作和敬业精神已成为在岗的史志干部学习的榜样。”

3. 有一套健全的网络体系。史志工作覆盖整个社会,涉及方方面面。史志办是史志系统最基层的单位,它没有下设机构。1997年12月,市委下文,明确市直部门和乡镇,由一名管党群工作的副职兼任联络员。这样,全市共有党史联络员120人,健全了网络体系。而且,还规定党史联络工作先进单位在全市1000分制目标管理考核中可获得3分以上的奖励分,并纳入评优考核。这样,联络员的工作积极性明显提高,各项工作任务完成较好。

 

发挥优势,扎实工作是根本

党史联络组工作的基本任务是督促地方党史资料的征集和整理,再现党的丰功伟绩,以史资政育人。实践使我们认识到,要完成这一任务,不是开几个会,说一说就能办到。而最根本的是要发挥自身“资深阅广”的优势,积极主动与史志办配合,扎实做好工作,才能实现的。

一是明确分工,责任到组。我们将全市108个单位和31个乡镇场划分成四个片,联络组11名成员,分成4个组,每组包干一个片,负责宣传动员,督促落实各项任务。比如2002年,市委指示编写《党史专题资料汇编》一书,联络组每个成员都下到包干的单位现场办公,有的一蹲就是2~3天,不落实任务就不走人。市委副书记、联络组组长郑可仗负责市国土局,联络组成员吴玉泗负责市水利局,他们都亲自到局里研究撰写内容,确定专人负责,解决经费问题,都如质如期完成了任务。

二是动口动手,撰写文章。汨罗是党史资料大县,开国元勋、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之一的任弼时诞生在汨罗市唐家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十六军曾战斗在长乐、智峰、三江、蓝家洞的崇山峻岭之中;抗日战争时期,王震、王首道曾率领南下支队在汨罗玉池山建立湘阴县抗日民主政府;解放战争时期,罗振坤、李同文、周里在高家坊的青江中学建立中共湘阴县工作委员会……名列革命老区县,历史已有记载。解放后,50年代~70年代,汨罗公社学哲学;80年代,率先在全省绿化宜林荒山;90年代,推行素质教育等等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的重大事件,是我们许许多多老干部亲历亲为的事。他们既是决策者,又是参与者。而这些老同志大都年事已高,收集整理这方面的资料,从某种意义上说带有“抢救”性质,这是联络组义不容辞的职责。于是,我们多次召集老同志座谈,在讲清意见的同时,还列出一些纲目,启发其记忆,得到老同志的支持。几十年来,联络组成员和老同志亲自动手撰写文章200多篇,全部收录在《回忆录》和有关党史书籍中。令人至今难忘的是联络组成员,原政协主席尹中奇当时身患重病,在卧床期间,顽强地把5000余字的《汨罗公社学哲学的回顾》一文写完,为汨罗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岳阳市政协原副主席彭亮根曾在汨罗任市(县)委书记多年,为给党史撰稿、审稿,不顾年事已高,多次来汨罗查资料,走访当事人,有时一住就是两三天,翻阅档案300多宗,写出了《汨罗绿化荒山述实》《汨罗农业学大寨工作回顾》等多篇有份量回忆文章,再现了历史真貌。

1993 年7月,中央文献研究室发出《纪念任弼时诞辰90周年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接到通知后,我们与史志办主任向市委作了详细汇报。市委很重视,组建了“纪念任弼时诞辰90周年”专门班子,我们与史志办共同研究撰写的《弘扬骆驼精神,加速汨罗建设——纪念任弼时同志诞辰90周年》被中央文献研究室采用。 1994年4月23~24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党史联络组副组长杨太平,市党史办罗克顺、周辉奇应邀参加中央文献研究室举办的纪念任弼时诞辰90周年纪念大会,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瑞环、朱镕基等的亲切接见。

三是排忧解难,尽心尽力。经费紧张是制约史志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瓶颈”。我们从三个方面协助史志办解决这一令人头痛的问题。

首先是勤请示,做实事,赢得领导关注,争取财政多解决一点;二是找老领导、老同志、老朋友解决一点;三是动员经济实力好一点的单位赞助一点。初步统计,这些年,我们为史志办筹措经费不下40万元,解决了史志办公和出版党史书籍的经费困难问题。

 

(作者范迪文系汨罗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市党史联络组原组长,任年丰系汨罗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市党史联络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