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老有所为的广阔天地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7-09 12:00

老有所为的广阔天地

——我任党史联络组组长的体会

2002 年,我从临湘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岗位上退下来后,根据市委的安排,担任中共临湘市委党史联络组组长。10年来,我和党史联络组的成员一道,与市史志办密切配合,按照上级党史联络组的部署和要求,积极主动地落实市委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尽心竭力地做好临湘史志和党史联络方面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出了一批较好的成果:

一是编纂《临湘市志》。从2003年开始,临湘启动第二轮修志,我全程参与了《临湘市志》的编修工作。通过10年努力,志书已通过省、岳阳市评审,2013 年出版发行。二是奔走呼吁,积极推动部门和乡镇修志。到2013年,临湘已编辑出版人大志、政协志和部门志16部,龙窖山和长安河2部山水志,白云和忠防 2部镇志。通过动员,正在准备修志的乡镇和部门有13家。三是加强《临湘年鉴》编修的力度。从以前几年一编的合订本改为一年一鉴,至今已出版发行了15本年鉴。2008年的《临湘年鉴》,被评为省级二等奖。四是全力抢救史料。10年来,通过搜集、征集、组稿,整理老干部回忆文章126篇、60多万字,结集出版了《岁月峥嵘》和《岁月回眸》3本老干部回忆录。目前,老干部正在撰写的回忆文章有60多篇,计划2014年再出版第四本回忆录。五是推进《中国共产党临湘历史》一书的编修工作。通过反复研讨,数易其稿,该书的编、章、节、目,已通过临湘市委和岳阳市史志办的审定,2013年上半年启动编写工作,2017年出版发行。六是2011年10月至2012年底这段时间,我全程参与了临湘市向省申报苏区县(市)的工作。通过5个月时间在周边13个县、市和省档案馆、图书馆查找征集资料。然后精心编写临湘市属于湘鄂赣苏区县、湘鄂西苏区县的考证材料。目前,省苏区县认定工作领导小组经过认真审查,已认定临湘为湘鄂赣苏区县、湘鄂西苏区县。七是先后参与了临湘市革命遗址普查和革命文物征集工作。通过先后3年时间的普查和征集,基本弄清了临湘的革命遗址,也征集到了不少有价值的革命文物。为了充分发挥革命遗址和革命文物的资政育人作用,我们向市委建议,而且也得到了市委的同意,将普查到的革命遗址和收集到的革命文物,通过整理后,编辑出版《光荣的临湘》(暂定名)一书,作为存史和进行党史教育的教材。八是带头撰写回忆文章。我16岁参加工作,50多年来,亲身经历了临湘的发展变化。退下来后,将自己亲历亲为的大事、要事整理出来,写成了11篇回忆文章,其中8篇被各类老干部回忆录的书籍选用。九是编著革命诗歌、对联书籍。几十年来,我精心征集、搜集到了流传在民间的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革命诗歌110多首,革命对联130多幅,通过认真整理后,收录在我编著的由岳麓书社出版发行的《品联撷趣》《趣话趣味诗》两本书中,计81万字,共发行1.2万册。十是宣讲党史。应部门之邀,受乡镇之约,我利用出席各类座谈会、研讨会、茶话会和报告会的机会,宣讲临湘共产党的发展历史、重大的党史事件、重要的党史人物。现身说法,畅谈自己学习党史的心得体会,先后宣讲48 场,听众达1.3万人次。

10 年的历程,10年的甘苦,有10年的收获。我们的工作,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得到了省、岳阳市党史联络组的重视。2010年,我受到了岳阳市的表彰;2013年,我受到了省里的表彰。我深深的感到:党史联络组这个平台,是老有所为的广阔天地,在这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我的体会是:

 

适应转变

从当人大常委会主任到任党史联络组组长,我经历了岗位转变、角色转换、工作转型的过程。在职时,当常务副市长、当人大常委会主任,是展现公仆价值的辉煌时期。退下来后,当党史联络组组长,做史志和党史联络工作,是我夕阳时期的辉煌事业,我认为更加珍贵,更应该珍惜。

当市级领导的岗位,是出主意,出思路,为办实事,求实效而发号施令的岗位。当党史联络组组长,不是领导岗位,更不是发号施令的岗位,而是一个联络感情,联系上下左右共同来做好地方史志工作的岗位。

适应转变了的岗位,就要自然而然地、自觉地转换自己的角色。退到二线以后,就是一般干部,拿到退休证以后,就是一个普通老百姓,放下过去的架子,放下以前的官腔官调。用普通老百姓的心态去想问题,做工作。

我常常勉励自己,离开任职岗位以后,虽然背后无鞭,不用奋蹄,但是,夕阳苦短,仍应更加努力,自我奋进,在党史联络岗位上做点实实在在的有益于千秋万代的工作。

 

身心融入

史志和党史联络工作,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只有真实、全面、系统地了解临湘的历史和现实,才能在修史修志中有所建树。而了解历史和现实的过程,是一个需要全身心投入和融入的过程。“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坚持在躬行中融入,在融入中了解和掌握真实的和珍贵的史料。

首先,要融入社会。我和党史联络组的老同志一道,凡是有社会活动的地方,都积极主动地参加。老干局和各类老年协会组织举办的一些活动,我们党史联络组成员有请必到,主动参与,和他们打成一片。让市级老领导既在各类活动中充实自己,又在各类活动中发现线索,收集整理史志资料。在参与中探寻临湘的历史,了解临湘的变迁和发展,研讨临湘的过去和现在。我把在各项社会活动中,在与各类人群接触中了解到的有用史料记录下来,为编写党史和地方志积累了约30万字的资料。同时,还收集到了一批有价值的有关临湘的历史书籍、图片、照片、文物等。

其次,要融入临湘的历史。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任县委办公室副主任时曾兼任过临湘第一任党史办主任。从那时起,我就潜心收集和整理临湘党史资料。在以后的 30多年中,我参与编写了《临湘英烈传》《临湘党史风云录》《中共临湘党史大事记》《临湘剿匪肃特资料》《岁月峥嵘》《岁月回眸》和《鏖战长江——’98 临湘抗洪纪实》等7本史料书籍。在编写史料中研讨临湘的党史,在研讨党史中探索临湘党组织发展、壮大的历史进程。当党史联络组组长以后,我重新阅读以前编研的这些史籍,温故知新,更加有利于现在编纂临湘党史正本。

再次,要融入老干部队伍中。临湘离退休老干部有几千人,其中曾经担任过市级领导的有几百人。有老年科协、体协、书协、关工委、老年大学等老年协会组织。老干部是社会的宝贵财富,更是临湘党史和地方史的活档案、活资料。党史联络组的活力,来自于老干部的给力。

党史联络组选择在“七一”“十一”等重要节日、纪念日召开老干部座谈会、研讨会。党史联络组出题目,请大家谈感受,谈感慨,谈体会,各抒己见。在各种会议上挖掘党史资料。

每年都对党史联络组成员下达史志方面的课题任务。开展课题调查研究竞赛,对有价值的课题成果实行有偿奖励。

对年老体弱的老干部,联络组实行上门服务,用热忱感化老干部口述史料,帮助整理成文;动员老干部自愿献出个人珍藏的文物实物,为社会作贡献,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善于作为

党史联络组的每个成员,虽然身上无官,手里无权,但是,肩上有责。有责就要有为,在有为时,既要敢为,更要善为,在善于作为中生动活泼地开展党史联络工作。

第一,主动作为。一是主动向市委、市政府领导汇报省、市党史联络组的要求,根据省、市安排部署,临湘党史联络组前段开展工作的情况,今后有哪些新的工作任务和完成这些任务的想法。以取得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我们这样做了,效果很好。二是主动与市直部门和各乡镇沟通,努力争取部门与乡镇对党史联络组工作的理解、支持和配合。这几年,我们每年都要召开几次党史联络组会议,都是通过联系沟通以后在部门和乡镇召开的,借助部门与乡镇的力量,开展党史联络工作。三是主动联络退线和离退休的老同志,参与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的一些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动,如参加抗灾救灾,参加一些重大工程建设,参与调解和化解一些社会矛盾等等,主动为市委、市政府当帮手,排忧解难。

第二,适度作为。党史联络组既要有作有为,又要有所不为。活动内容与形式既要恰当,又要适度。10年来,我们一直明确在适度作为这一点上。除了完成省、岳阳市安排的活动以外,我们党史联络组一般是每个季度开展一次集体活动。进行这些活动,在时间选择上不和市委、市政府部署的重要工作和中心任务相冲突;在抗灾救灾时期,在出现一些急难险重的紧急时期,不出题目,不搞活动或取消原定计划。特别是不与领导能否到场争规格,争时间。这样,就让市委、市政府领导想到需要党史联络组出场时就出场,该出马时就出马,平时一般不干政,不出难题不添乱。

第三,合力作为。市委党史联络组的活动平台在市史志办,离开了这个平台,我们联络组就少了一份依托。几年来,我们和市史志办合人合心合志合力,合出了力量,合出了成效。党史联络组和史志办合署办公,人员力量一起调度,工作任务一起分配,督促检查和考核考评一起进行。两个单位一张皮,老少干部一条心。这也是史志办工作和党史联络工作开展得比较顺当的一条根本原因。

 

(作者系临湘市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市党史联络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