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反左钦彝抗日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7-02-07 12:00
周小虎
左钦彝出任伪县长
左钦彝,字寿衡,1885年出生于湘阴县忠义乡艾山冲(今静河乡黄金村)的书香之家,兄弟间排行第八,故常称“左八”。长兄左钦敏,终生勤劳教学。左钦彝自幼在长兄跟前读书,天资聪颖,日有长进。成年后,曾在家设馆授徒,后入仕途。曾先后就任过湖南省警务处秘书、桃源县县长、湘阴县参议员、安徽省宿县代理县长。后转入军界,在驻安徽的国民党陆军独立第四旅旅长谭曙卿手下任秘书。不久,谭升至军长,他被擢升为上校副官,部队驻防江苏睢宁、宿迁、沭阳一带。左钦彝对沭阳县国民党县党部执行委员称霸一方、囤积食盐、任意提高盐价和税率等行为十分气愤,便前往干涉,盐霸恶语伤人,左钦彝拔枪击毙两个恶棍,主动向军部投案,谭军长当即收押。表面称一定要军法严惩,暗地里却让他火速离开部队。左钦彝回到家乡,闲住县城,在接触下层群众、了解民情中得知县长谢则超贪赃枉法,民愤甚大,他便联络一些有正义感的人士向省政府告状,要求查办,后经省政府派员调查,将谢调离湘阴。左钦彝因此出名,那些专横跋扈的官僚政客,对他不得不有所顾忌。
20世纪40年代,“洪帮”(又称“汉流”)组织在长江中下游广泛地发展起来。左钦彝于1944年在长沙加入楚荆山“洪帮”组织,随后又在湘阴组织“大汉神鼎山”分支,自己充任寨主。由于帮会的部分人为非作歹,人们谈“帮”色变,因而作为寨主的左钦彝的形象欠佳。
1944年,湘阴第四次沦陷,日军有3个联队的兵力分布湘阴各地,四处骚扰,弄得民不聊生。同时,为了推行他们“以华治华”的政策,积极物色对象,意欲组织傀儡政权。县城一些逃到乡下的官绅、巨商和帮会头目,从自身的利益出发,串联聚会,筹划组织维持会。左钦彝在上层颇有地位,在群众中也有好感,在帮会中是寨主,官绅们曾多次派人与之商议,推举他出来应酬。左钦彝民族气节尚存,不愿背上汉奸卖国贼的罪名,但坐视民众受苦,又于心不安。经各方人士多方敦促,考虑再三,才勉强应允,被日军委任为维持会会长。1944年7月正式成立“湘阴县维持会”,会址设在八甲左文襄公祠内。不久,维持会改为兴中会,年底又改为伪湘阴县政府,左为县长,便利用维持会采取招、拉、吞、并等手法,收容县内的几支游杂武装和部分乡自卫队,组织县保安总队,下设2个大队和1个警卫队,左任总队长。对外称人枪三千,实际不过七八百,为能维持社会安宁,遇上日军对民间的骚扰,他被迫给日军提供粮食、物资和劳力,干了出卖民族利益的事。
因势利导地开展策反工作
南下支队进入湘北地区,获知左钦彝担任伪县长的情况,决定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做好左的思想工作,促使他倒戈抗日。于是,命令第六支队用党的政策感召左钦彝抗日。杨宗胜、吴光远等六支队领导,在创建湘阴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通过各条渠道,了解到左钦彝的矛盾心理,认为争取他倒向人民、倒向共产党是完全可能的,因此将策反工作的任务交给谭庚棠负责的中共西北支部,另调派王洪荣、张淑轩、李志等人协助工作。
谭庚棠是离左钦彝家不远的湾河围人,1926年加入共产党。其弟谭海棠在轮船上当大副,是左钦彝的洪帮兄弟,关系密切,又是有正义感的江湖汉子。杨宗胜等决定要谭庚棠做好其弟工作,兄弟出面策左抗日。于是谭庚棠偕同两位支队干部,携带金银首饰和鸦片(因左嗜好鸦片),回到阔别多年的家里。谭海棠热情地接待他们。谭庚棠便开诚布公地向弟说明来意,动员弟牵线与左钦彝取得联系,为策反工作作贡献。谭海棠几经思索后,欣然应允,决定先行试探。一天,他乘轿前往左文襄公祠,以鸦片作为进见之礼,拜见左钦彝。故友相逢,从家事谈到国事,从过去谈到目前。在谈吐中得知左所处艰难处境的矛盾心理,便随机应变地举杯劝左识时务明大体,做一个无愧于列祖列宗的好汉子,何去何从,必须三思而行。国民政府无能,靠不住,日本鬼子是民族敌人,万万不能投靠。投靠共产党、八路军和新四军,才是明智的选择。对谭海棠开诚相见的劝告,左钦彝虽感突然,但也不存戒心。共产党及其军队真心抗日,南下六支队进入湘阴,建立抗日根据地,他心知肚明,表示定会作出选择。
几天以后,经谭海棠介绍,谭庚棠以生意人的身份拜见左钦彝。闲聊间,谭庚棠提出想找个事做做。左钦彝见他谈吐不凡,有江湖义士的气质,当即表示同意留他在身边工作。
谭庚棠成为左的部属以后,常与他接近,逐渐得到赏识,并被吸收加入“洪帮”。从此,谭庚棠以“洪帮”兄弟身份若明若暗地向左说明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启发他看清时局的变化,认清光明的前途。左钦彝心领神会,但犹豫不决。
当他得知谭庚棠来自六支队时,不仅没有把他赶走,反而更加亲近,意欲在谭的帮助下找到一条光明的出路。谭庚棠摸准了左钦彝的心理活动,几经深入开展思想工作后,向他表明自己的身份,并转达了杨司令给他的亲笔信,赠送《论联合政府》等进步书刊,诚心实意地劝他弃暗投明,倒戈抗日。
左钦彝的夫人高俊坤,是一个精明能干的女人,有一定的应变能力,时称她为“俊高参”。她在谭庚棠等人的劝告下,幡然醒悟,积极支持丈夫走光明正道。
这时,日本帝国主义在政治上、军事上已陷入孤立的绝境,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已进入最后夺取胜利的阶段。在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感召下,左钦彝终于认识到只有倒向人民,倒向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才是唯一的出路。在夫人的极力支持下,毅然决然地给杨宗胜写了回信,表示愿意痛改前非,将功补过,接受抗日民主政府的领导,共同抗日。然而,左钦彝毕竟是年过花甲、城府很深的人,对共产党及其军队还不太放心,要求与杨宗胜面谈,并结为盟兄弟,生死与共。杨宗胜、吴光远、谭庚棠等商议后,派人专程请示王震司令员和王首道政委,立即得到答复,同意杨、左拜把结盟。一个盛夏的日子,杨宗胜按约偕同谭庚棠等人,从白鹤洞出发,翻山越岭,跋涉60余里,来到左家附近的舒氏墓庐。这时,左钦彝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站在门外恭候远方来客。见杨、谭等人到来,连忙迎接进入厅堂,闲聊片刻,便举行拜把仪式,燃香点烛,共饮雄鸡血酒,谊结同盟,按年龄左为大哥,谭为二哥,杨为三弟。席间,左钦彝愿意交出全部人枪,听候杨司令指挥。杨宗胜认为这样风声太大,会惊动敌人,招致不应有的损失。于是,杨宗胜按照上级意图,主张左部仍打着保安队的旗号,表面上为日军服务,暗地则配合六支队行动,来一个“身在曹营心在汉”。左钦彝虽急于摘掉“汉奸”帽子,但弄清利害关系后,欣然同意按南下支队的要求办理。
5月下旬,左部经救国军司令部批准,被编为国民革命军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一师,左钦彝任师长,下属的2个大队改编为2个团,第一团团长左岳良,新委派共产党员王洪荣为上校副团长,驻防县城八甲;第二团团长左顺思,驻防樟树港一带;警卫队的编制和人选均未变动。策反成功后,谭庚棠仍回六支队继任供给部政委,李志任城关地区区长,张淑轩为中尉副官。还有一名中共党员留在左身边做日文翻译。为便于打击日军,左钦彝打着保安队的旗号,积极配合六支队行动,还将保安队的袖章、符号、口令传递给六支队的侦察员,使他们在南至长沙、北至岳阳的敌占区内通行无阻,并经常为六支队提供日军行动的情报,使六支队能稳、准、狠地打击敌人。
六支队在湘阴的3个多月时间里,特别是在策反左部以后,与日军和日军支持下的伪军以及国民党顽军,进行了大小战斗数十次,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由进入湘阴的136人快速发展到3400余人。
左钦彝被策反后,亦利用各种手段,铲除地方上的土顽势力。先后处决土匪头子苏彪、吴晓阳、龚锡冠等人。日军为了监视左钦彝,派杨光赞给他当翻译。左识破日军的诡计,以强奸抢掳罪将杨枪毙,除去心腹之患。
9月下旬的一天,南下六支队从袁家铺出发,经低华岭,到丰仓集结,然后北返,左钦彝部随行。在国民党部队疯狂阻击下,左钦彝部被打散和伤亡一部分人,但年届六旬的左钦彝仍义无反顾,率部随南下支队行动,入冬到达湖北黄陂。
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中原军区决定实行精简突围行动。左钦彝和夫人克服困难回到家乡,匿居于其家乡附近的西林庵,以当和尚作掩护。观察动静时,不幸于11月3日被国民党湘阴县警察局督察长杨光伟带兵捕捉,押解长沙。1947年1月9日,国民党湖南省政府电告湘阴县政府,将左钦彝押解回县审理。途中军统特务张克明等人在人烟稀少的铁铺墙坑,将他枪杀。
(作者系湘阴县史志办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