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抗日猛将蔡爱卿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7-02-07 12:00

沈志高

 

蔡爱卿,岳阳市城郊红光村人。他作战勇猛,不怕牺牲,被誉为“虎仔连长”“模范指导员”。抗日战争时期,他率领新军纵横太岳地区,同日本侵略军进行了英勇卓绝的斗争,薄一波称赞他是一位抗日猛将。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寇进攻山西。阎锡山见他的统治摇摇欲坠,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巨大影响下,内定了联共抗日方针。中共山西工委抓住时机,由薄一波向阎锡山提出在山西组建新军的主张。阎锡山接受了这个建议,新军建设交薄一波负责。81日,第一支新军部队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正式成立。当时,决死队班以上军事干部都是阎锡山派来的军官,政工干部是我党派去的地下党员,战士全是青年学生。在军事干部中不少人以“正统”自居,认为派进来的红军干部不是“讲武堂”出身,能否指挥打仗还得看一看,能不能打败日本侵略军还得在战场上见分晓。

当时,年仅22岁的蔡爱卿,已经是红军的团参谋长。受党的安排,他伪装成国民党掉队伤兵,历尽艰辛,来到新军。开始,因未见到薄一波,当了一段时间伙夫。一天,薄一波来到他所在的食堂就餐,知道他的情况后,安排他在三大队当大队长。“伙夫当了大队长”“伙夫也能带兵打仗吗?”一时间,议论纷纷。蔡爱卿牢记薄一波的嘱托,决心用实际行动回答人们的质疑。他一方面集中精力抓训练,提高部队的战斗力;一方面寻找机会打开局面。193712月,他精心挑选37名学生兵,到平遥与祁县之间进行实地侦察。一天,当得知有一小队日军骑兵将路过祁县五里村。蔡爱卿当机立断,带着37名学生兵埋伏在五里村旁边的一座破庙里。一会儿,日军骑兵毫无戒备地进入伏击区。蔡爱卿一声令下:“打!”顿时,步枪、机枪、手榴弹一齐射向日骑兵。日骑兵小队长来不及举刀指挥便被击毙,几个骑兵负伤滚下马来,走在后面的骑兵调头催马逃窜。一场伏击战不到半小时就结束了。

五里村战斗,虽然战果不大,却是山西境内同日军作战的第一个胜仗。消息传开后,震动了新军。薄一波赞扬蔡爱卿打了一个漂亮的军事仗、政治仗,打击了日军,教育了阎锡山部队派来的旧军官,鼓舞了新军指挥员的战斗意志。

193711月,八路军深入敌后,建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蔡爱卿率领的决死队一纵队深入到晋东南。1938年春,蔡爱卿率领九中队到安泽和川地区。侦察员报告有一队日军要来和川“扫荡”。蔡爱卿即和中队干部勘察地形,部署兵力,准备再打一次伏击战。设下埋伏后,鬼子很快进入了伏击圈。蔡爱卿指挥决死队员出其不意,打得鬼子四处乱窜。鬼子来不及抵抗,就被毙伤在路边上。

1938年,蔡爱卿担任决死一纵队队长,根据党的指示,他利用作战的空隙整顿部队,撤换、改造了一批旧军官,调一部分政工干部做军事工作,从而保证了党对新军的绝对领导。1939年冬,阎锡山配合蒋介石发动“十二月政变”,新军经受了严重考验。后新军彻底摆脱了阎锡山的控制,编入八路军序列。陈赓率第三八六旅进入太岳区后,蔡爱卿率第三十八团紧密配合作战,狠狠打击日寇。19405月,太岳军区发动白晋战役。9日,阎锡山 命令其第六十一军配合日军3个团,由晋西东渡汾河,向安泽县晋家山进犯。蔡爱卿奉命指挥第三十八团向晋家山左冀攻击伪军高金波旅部,经过4个小时激烈战斗,毙敌800余人,俘敌500多人,全歼高金波旅。

蔡爱卿率部参加百团大战的正太破击战和榆辽攻击战。这年冬季,蔡爱卿指挥打游击,纵横驰骋在霍县、赵城、洪洞、安泽、沁源、沁县地区。运用声东击西、忽南忽北、即打即离、夜间袭击等战术,灵活、机动、分散打击同蒲、白晋沿线的日伪军,为粉碎日寇“铁壁合围”“铁滚扫荡”建树功勋,名扬太岳。

19421020日,日寇纠集1万余人的兵力,分14路进犯我只有8万多人的沁源县抗日根据地。日寇在沁源县城和交通要道上安了据点,妄图把沁源划为“太岳剿共实验区”。面对这气势汹汹的敌人,蔡爱卿和地方党政干部在敌人到来之前,一面组织群众转移到山里,一面动员沁源城关和交通要道上23个村庄实行“坚壁清野”,给敌人留下了一座空城。同时,为了对敌人实行长期围困,根据太岳区党委的指示,中共沁源县委与第三十八团共同组成沁源围困指挥部,蔡爱卿任指挥长,统一组织力量,开展对敌斗争。蔡爱卿派出一部分兵力袭扰敌人,将一部分兵力化整为零帮助各区成立区围困指挥部,由部队营、连长担任指挥。他还将全县划分为13“战区”,由部队、游击队民兵组成13个游击集团,分布在沁源城关,各据点周围,安泽沁源大道和二沁大道等交通线上,运用麻雀战、地雷战、伏击战、捕捉战等战法,伺机打击日伪军。

就在日寇进入沁源的第三天,蔡爱卿率部在芦家庄伏击。他身先士卒,率部一举毙敌280人,围困战首战告捷,被誉为“最出色”的模范战例。

在歼敌的同时,“蔡团”和游击队、民兵频频出动,袭扰和截击敌人运输线,使敌人生活给养运输困难重重。一次,日军一个运输队到安泽县城驮运物资,出城五华里,便被第三十八团六连截击,歼敌一个班,俘敌数人,缴获牲口130多匹。一次又一次截击、伏击敌人运输线,蔡爱卿从中摸到了敌人每周运输一次给养的规律。他利用这一规律,组织部队狠狠打击日伪军。冬天来了,他们在公路上泼水冻冰,阻扰敌人汽车运输。亢驿以西黑虎岭公路有一段陡坡弯道多,泼上水后路滑难行,敌人的汽车经常在这里由山上摔到山下。敌人只好改汽车运输为骡马运输。骡马运输又为伏敌造成机会。194212月的一天,六连在周启岭伏击敌人,打死打伤敌大队长以下60余人,缴获全部军用物资。同月16日,一连白喜贵排又在中峪店到亢驿的公路上伏击敌运输队,毙敌17人,缴获骡马14匹。一次,第三十八团用试制的土地雷炸翻敌人3辆汽车,蔡爱卿受到启发,便指示各游击区学会造地雷,炸鬼子。全县很快出现了一个老人搓雷绳,儿童妇女钻洞眼,青年民兵熬硝碾药的造雷热潮。民兵、游击队把地雷埋在人经常走的大路、小路、岔口、河滩上,炸得敌人运输线遍地深坑,沟壑纵横,寸步难行。敌人运输队在遭地雷炸的情况下,定下毒计,采取驱使群众赶牛羊在前开道的办法,妄图躲过地雷阵。于是,军民集思广益,又研制了“前踏后响雷”,照样使走在后面的鬼子粉身碎骨。弄得敌人晕头转向,不知所措。

日军运输线经常遭袭击,军需补给越来越困难。困在据点里的敌人便纷纷成队出来“扫荡”、抢粮。蔡爱卿指挥部队和民兵用麻雀战袭扰和截击敌人。日寇走出据点,上头挨枪打,下面地雷炸,只好缩在据点里杀马啃骨头。

敌人钻进据点,也不能过安宁日子。蔡爱卿命令各部队、民兵和游击队,组织轮战队,在敌人据点四周制造“事端”。如有的在据点周围山头上插上红旗,设假人,燃火堆,吹军号,闹得敌人草木皆兵。到了夏天,游击队把死猫死狗扔到敌人碉堡下面,用臭气熏鬼子,鬼子下来找,不是踩响地雷,就是被冷枪打死。夜晚,轮战队又捕捉大量青蛙,在青蛙嘴里塞上辣椒,放在据点外壕里,辣椒刺激青蛙整夜高声怪叫,弄得鬼子睡不好觉。到了秋天,果子熟了,鬼子成批出来偷摘果子,民兵就在树上栓上手榴弹,鬼子一摇树就当头爆炸。弄得龟缩在据点里的日伪军,惶惶不可终日,度日如年,只得把驻地缩小再缩小,最后龟缩到沁源城西北角的几座碉堡里,成了瓮中之鳖。

19453月,遵照太岳军区的命令,蔡爱卿率第三十八团向沁源县城之敌发起最后的围攻,沁源8万军民齐奋起,用4000多颗地雷把敌人困守的碉堡层层封锁起来,在据点周围和城关到交口镇的大路上,布满了柴草等易燃品,组织轮战队白天摇旗擂鼓放烟幕,夜晚燃烧一堆堆大火,锣鼓齐鸣,号角连天,杀声震地,弄得鬼子心惊胆战。敌人完全陷入衣食、弹药、水源全部断绝的困境,最后不得不派上千名鬼子接应,1945411日,鬼子和伪军逃出沁源城,沁源又重新回到人民的怀抱,城头上又插上了革命红旗。蔡爱卿率部历时二年半的围困战,终于困走了敌人,夺回了沁源。期间,经过浴血奋战,与敌作战2730多次,歼灭日伪军4250余人。涌现了110多名杀敌英雄、200多名爆破能手。延安《解放日报》发表《向沁源军民致敬》的社论,称赞“模范的沁源……是太岳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一面旗帜”,是敌后抗战中的模范典型。蔡爱卿也因此被誉为沁源围困的“猛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