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墙河一日见证历史记忆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7-02-07 12:00
张峥嵘
九马咀:避风良港日兵登陆
九马咀位于鹿角镇滨湖村,新墙河进入洞庭湖入口处,曾是南宋农民起义领袖钟相、杨幺率兵徙居洞庭湖的一个据点。
九马咀上有一处地名叫百花塘,据传是钟相的妹妹钟百花聚兵之处。让九马咀扬名的还是1939年的第一次湘北会战,日军分水、陆二路进攻长沙,陆路从新墙河由南向北发起攻击,水路从洞庭湖派遣舰艇沿湖南上,于鹿角码头和九马咀2处强行登陆。
1939年上半年,岳阳县游击大队大队长王子贵率所部配合第五十二军一九五师,防守自麻塘、破岚口至鹿角洞庭湖岸阵线,一九五师拨一个炮兵排归王子贵指挥,看守鹿角码头一线。
7月的一天,日军海军陆战队乘10艘登陆艇向我阵地冲来,企图在此缓滩登陆。敌舰艇距离我阵地很远就开枪打炮,企图激我军提前暴露火力点,王子贵识破敌人伎俩,命令官兵坚守阵地,岿然不动,待敌人冲在最前头的两艘舰艇逼近湖滩约50米时,王子贵一声令下“打!”枪炮齐鸣,给敌人迎头痛击,又连续击中2艘舰艇,舰艇上30多名敌人皆被击毙后随艇沉没。跟在后面的8艘敌舰艇见状,调转艇头仓皇逃窜。日军在鹿角登陆失败,又企图在鹿角北边偏僻的九马咀侥幸登陆,同样被防守该处的第一九五师三团一营二连战士迎头痛击,敌人无计可施,只能将汽艇停在洞庭湖水面,伺机进攻。
9月23日上午,日军2个师团沿新墙河岸发起全线进攻。敌人集中优势兵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新墙河段强攻,并派遣舰艇300多艘,在鹿角码头和九马咀强行登陆。当日,日军打破新墙河南岸守军新墙王街坊及筻口笔架山2个缺口后,洞庭湖鹿角与九马咀防线也随之被敌人突破。
斗篷山:500勇士血染的风采
斗篷山,位于新开镇九龙村,新墙河北岸,107国道西侧,距新墙河大桥约1.5公里。这里是阻止日军向新墙河以南推进的重要屏障。1939年第一次湘北会战期间,第五十二军二师胡春华营在此顽强抗击日军,给予日军重创。胡春华营自战斗一开始就决心与阵地共存亡,坚守3日,打退敌人多次进攻,阵地几乎被炸平,最后敌人使用了毒气弹,除7名重伤员先后退出阵地外,自营长以下全体官兵壮烈牺牲。
在九龙村4组,记者采访了1925年出生的魏研元老人。据老人回忆,1939年9月,第一次湘北会战打响。中国守军一个营驻扎在斗篷山山顶,2挺机枪就架在山的西边方向,日军打了四天四夜,也没攻下斗篷山。后来由汉奸带路,日军绕到斗篷山后侧,把守军包围,胡春华营才被攻破,听说战斗结束时只救了7个伤兵。
斗篷山战斗曾被许多中国抗战历史的文献资料记载,也常被世界二战史的文章多次提及,记录在史册。
“我们营守卫在斗篷山上,那一仗,打了四天四夜啊。”魏研元老人说,兄弟们绝大部分把命丢在了斗篷山上。全排只有他一人活了下来,胡春华营500多人只有7人因为身负重伤,提前退出战斗,得以存活。
笔架山:500余将士壮烈殉国
笔架山,岳阳县筻口镇新墙河北岸一座不起眼的山头。当记者登上这座由三个山头组成宛如笔架的山头时,登山四望,东、西、北三面环山,仅南面山脚横亘一条新墙河,过河以后,则一片平原,地势开阔,无险可守,制定第一次湘北会战作战部署的中国军队指挥中枢才将第一道战略防线摆在新墙河以北包括笔架山、草鞋岭在内的丘岗地带,以抵御由此向南进犯的日军,阻止日军向新墙河以南推进直逼长沙。
1939年9月18日,日军在大量飞机、坦克、大炮猛烈轰炸之后,向新墙河前哨阵地大举进犯。中日双方在金龙山、斗篷山、草鞋岭、笔架山一带殊死激战。奉命守卫笔架山的第五十二军一九五师一一三一团史恩华营,面对5倍以上的日军包围,毫不畏惧,拼死抵抗,多次打退日军进攻。史营连日激战拼杀,已精疲力尽,但全营上下没有一个后退,始终士气高昂,浴血奋战。师长覃异之打电话令第三营营长史恩华“阻敌任务已完成,如无法坚持,不得已时可向东撤。”史恩华回答:“军人没有不得已的时候!”9月22日黄昏,营长史恩华及全营官兵与数千日寇拼杀至最后一枪一弹,500多将士全部壮烈殉国。
板桥:战壕和无名烈士墓
从岳阳县城出发,沿岳平公路东行40多公里到公田镇大塅集镇,向右转沿村级公路南行四五里就是板桥村。在板桥村与青隐村交界处下车,沿着陡峭的小山路向东南步行约3公里,就到了板桥村庵岭山脉的主峰次子尖。登高远望,北面山下良田一览无余,南面山脉层峦叠嶂,往西南还能看到洞庭湖。
庵岭山脉由6个山头组成,主峰次子尖。1939年9月,第一次长沙会战爆发。2014年9月1日,新墙河抗战文化保护与开发领导小组史料收集组一行4人深入探访了这批防御工事。尽管绝大部分湮没在灌木杂草丛中,但村支两委为配合新墙河抗战文化保护与开发领导小组工作,已将部分战壕内部及两侧树木杂草清除干净。记者发现,战壕保存完整,居高临下,一览无遗。
据介绍,第一次长沙会战期间,杨森的第二十七集团军八十二师驻扎在这里。杨森将军为切断湖北通城日军援助新墙河侵华日军进犯长沙,八十二师将士与当地村民在次子尖等6个山头修筑了防御工事。6座山挖掘的战壕原有一二千米长,现在保存完好的还有千余米,趴在战壕边能清清楚楚看到山脚下的情况。
(作者系《岳阳日报》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