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8-11 12:00
清道光年间,粤商进入平江、湘阴等县采办茶叶湿胚,加工成红茶直接运往广州出口,年销量6万多担。
清同治元年(1862),汉口辟为商埠,境内进出口贸易逐渐由广州转移汉口。经岳州运抵汉口出口的大宗产品有谷米、芝麻、棉花、茶叶、植物油、子仁、纸张、皮革产品等,年输出价值不下1500万两。由上海、汉口经岳州输入的洋货有数十种,其中以棉货、煤油、食糖为大宗,进口总值约1500万两。
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岳州辟为商埠,设置海关。通商国家有英、俄、日、美、德、意、荷兰、印度、朝鲜、越南、丹麦、瑞士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地区,其中英、俄、日、美为主销市场。光绪二十六年至民国22年,岳州海关贸易总值3.91亿关平两,其中出口2.95亿关平两,进口0.96亿关平两,占全省海关贸易总值的25.41%。出口商品十大类,均为农副土特产品,进口商品十大类,均系工业制成品。岳州口岸进出口贸易均需通过外国洋行进行。但茶砖、平术、毛笔等少量出口商品由山西省茶商、平江县长寿药农和湘阴县金龙乡毛笔加工者将产品直接运到恰克图、菲律宾和香港地区等国际市场销售。岳州海关进出口贸易长期受外国洋行及其代理人的压榨和盘剥。输出商品,经销商和个人无权制价、定级,损失颇巨。输入的商品,外商大量倾销工业制成品和毒品。民族工业遭受严重打击,人民的身体受到摧残。
抗日战争爆发后,境内进出口贸易机构相继关闭、撤离。民国31年前,平江、湘阴等县的茶叶、羽毛、猪鬃等出口商品,由中茶公司等专业公司收购后运往香港“富华”、“复兴”等官僚资本开办的公司出口,数量甚微。是年,日军侵占香港,岳阳进出口贸易完全中断。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政府忙于内战,对外贸易计划未付诸实施。只有少数从事进出口贸易业务的老字号重操旧业,将茶叶、粮食、油料、蛋品、生猪、畜产品等由商贩运到汉口、长沙,或直接运往广州、香港出口,其量值不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国家自主统制对外贸易,开始平等互利的对外通商。境内与5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进出口贸易。
50 年代初,境内未设对外贸易机构,出口商品除茶叶由专业公司直接加工出口外,其他外销商品均委托国营商业、供销社和私商代购或调拨出口。1956年,湖南省外贸在岳阳设立工作组,开始验收、发运岳阳、临湘、华容等县的部分农副产品出口,年出口收购额仅数百万元。进口商品由国家统一输入,按计划调拨给生产企业或国营商业销售。进口商品以生产资料为主,消费品品种数量为数很少。1960年,国家为岳阳造纸厂从芬兰进口1台日产100吨高速纸机,为当时进口的大型成套机械设备。
1959 年,各县先后建立外贸机构,负责向湖南省外贸各专业公司组织收购出口货源。1960年,国家实行“以进养出”办法,用外汇进口大量饲料鱼粉、化肥、钢材等物资,扶持出口生产,提高产品质量,较好地完成出口收购计划和对香港、澳门市场的食品供应任务。70年代,岳阳石油化工企业建成投产,为出口提供货源。 1973年,长炼生产的石油产品开始出口,年出口量均在10万吨左右,收购总值达6000多万元,占全市外贸年收购总值66%,为境内出口商品之首。
80 年代,每年有上百家外商和港、澳、台商来岳阳考察,洽谈外贸业务。岳阳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组织的招商引资团,市外贸和出口生产企业组成的出口商品交易参展团,赴各地参加交易会,并到国外考察访问。外贸部门为支持企业出口生产,提高出口产品质量,用大量外汇,引进良种畜禽,高蛋白饲料和国内短缺的工业用原材料,帮助企业改良品种,调整生产结构,创名优产品,每年都有一批新开发的名牌商品打入国际市场。新开发的出口收购总值在2000万元以上的商品有气垫床、胶鞋、棉麻纱、棉麻布、汗衫背心、皮革制品、冻猪肉、良种猪等。70~80年代,优质活大猪年均出口10万头,分别占全省、全国出口总数的25%和 7.2%。
80 年代末~90年代初,为鼓励企业发展出口生产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国家和省政府对外贸易实施一些重大改革。1985年,国家对出口商品实行退税,将海关征收的进出口增值税,按不同商品和不同比例,退还给企业。1988年,湖南省政府制订《关于外贸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对年创汇50万美元以上的企业允许自营出口。1992年,湖南省外贸专业公司与市、县(市)外贸专业公司业务脱钩,财务自负盈亏,结束了外贸部门多年来对进出口经营一家统管的局面,开始形成以外贸专业公司、生产企业、“三资”企业共同经营进出口业务的格局。90年代中、后期,市、县(市)外贸专业公司为了生存和发展,自筹资金办自属企业8 家,但受条件限制,出口生产量甚微,未能形成规模。一度开展的横向联系,向境外组织出口货源,也因经验不足和渎职营私,屡屡受骗上当,损失较大,大多数专业公司陷入困境。90年代末,从事出口生产的民营企业异军突起,4家民营出口生产企业年创汇约200万美元。1999年,全市出口创汇8386.32万美元,其中国营企业占44%,乡镇企业和“三资”企业各占19%,市、县(市)外贸专业公司与自属企业占8%,其他单位占10%。1955~1999年,共完成出口收购总值69.88亿元。
在进口方面,1984~1999年,全市有40多家中央、省、市属企业通过国家拨款、利用外资、自筹资金等渠道,从国外进口价值3.39亿美元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对陈旧落后的生产设备进行改造。1980年后,岳阳市政府用数百万留成外汇为出口生产企业从国外进口一批物资和设备。从总体上看,境内进口的机械设备是好的,但也存在设备陈旧、不配套、重复引进和无零配件供应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