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管理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11 12:00

计划管理 外贸出口收购计划以省外贸各公司为起编单位。每年省正式下达出口收购计划后,岳阳市(地)外贸委(局)召开会议,衔接落实计划。市外贸各公司根据计划组织出口收购,并根据产、销情况,进行调节。

出口计划落实到生产单位后,市(地)外贸管理机关按照1960年国家提出对外贸实行安排在先、生产在先、供应原材料和包装材料在先、收购在先、运输在先的政策,加强与各方联系,协调好产、供、销关系。1960年,出口生猪缺乏饲料,湘潭专署外贸局及时为平江、湘阴、岳阳、临湘县7.2万头催肥猪增拨稻谷 216万公斤。1983年,岳阳地区外贸办事处与地区粮食局联系,拨出玉米5万公斤,为岳阳洞庭橡胶总厂生产出口双人气垫床作裱糊之用。

“三资”企业管理 “三资”项目审批工作由市外经贸委、市计委、市经委负责。《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属限额内(总投资3000万美元以内)的项目,由市计委会同市外经贸委、市经委审查批准。限额以外的项目,由市计委会同市外经贸委、市经委审查同意后,由市计委报省计委审批。项目批准后,合资、合作企业由中方合作企业的管理部门负责,外经贸委、计委予以协助,外商独资企业由市外经贸委负责。地、市对外经济办公室管理全区、全市的利用外资工作。1986年,市对外经贸委外资科负责“三资”项目的审批与协调管理工作。1993年“三资”企业增多,市外经贸委增设“三资”企业管理科,协调管理全市“三资”企业。市计委设置项目审批配套服务办公室。各“三资”企业的主管部门、市直各有关委、办、局和县(市)、区、场相应设置机构,配备人员。

中共岳阳市委、市政府把“三资”企业的管理工作列入议事日程。一是搞好优质服务。1991年,市政府在外经贸委设立外商“三胞”投资服务中心,以办事从快, 服务从优作为工作准则。1997年,市委办、市政府办联合发出通知,对外商投资企业的服务进行评选,列入评比范围的有9个系统44个单位,由“三资”企业老板用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评选。二是落实优惠政策。1986年后,市政府先后8次召开外商投资企业中方董事长或总经理会议,听取意见,落实优惠政策。先后 13次到“三资”企业现场办公,解决水、电、土地和配套资金等问题。6次到“三资”企业调查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对“三资”企业实行重点挂牌保护,全市挂牌保护的“三资”企业达50家。三是提供优良环境。1993年,岳阳市成立外商投资企业协会,1996年,成立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协调中心,受理外商投诉案件,并协调处理。至1999年,共收到外商投诉120多件(次),处理94件(次)。

人才培训 60 年代初期,外贸职工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20%左右。70年代虽调进一些具有大学、中专文凭的干部和职工,但所占比例很小。80年代初期,地区外贸局自办文化补习班和短期业务培训班,抽调干部、职工参加学习。1992年2月,成立岳阳市外经贸学校。1999年,共办文化补习班、业务培训班20期,培训人员700多人次。

80年代初期,湖南省外贸厅建立外贸学校(中专),岳阳市先后选送37人去学习。同时,中央举办期半年的培训班,培训处级干部。

1991 年,市外经委与武汉大学经济学院联系在岳阳大学举办对外经贸函授班,招收学生50名,学制3年,学习对外经贸业务知识,考试合格,由武汉大学发给大专文凭。1985年后,市外经贸委举办短期培训班16期,每期10~15天。主要学习涉外经济法规和业务知识,每期30~60人,至1999年,共培训740 多人次。

出国选派工作 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的同时,选派有关人员出国考察和学习。1974~1983年,共选派30人,年均3人。1984~1992年,共选派684人,年均 76人。1993年组团76个、259人;1994年组团76个、218人;1995年组团96个、257人;1996年组团68个、138人;1997 年组团104个、169人;1998年组团94个、205人;1999年组团82个、160人。前往学习和考察的国家主要是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韩国、泰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俄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