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洞宾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03 12:00

     吕洞宾,名岩,号纯阳,京兆(今陕西延安)人。生活于后唐、北宋前期,是位百余岁的高寿者。记载他的史料很多,最早、最主要的是北宋王旦、杨亿等人修撰的《国史》。其书载:“关中逸人吕洞宾,年百余岁而状貌如婴儿,世传有剑术,时至抟室中。”元人利用宋朝《国史》编撰而成的《宋史》有小传,附于《陈抟传》之后:“关西逸人吕洞宾有剑术,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疾,顷刻数百里,世以为神仙,皆数来抟斋中,人咸异之”。后者将“世传有剑术”改成“世以为神仙”,并增加“步履轻疾,顷刻数百里”两语,吕洞宾由“人”始变“诗酒神仙”。
    据考证,吕洞宾故事最早发端于永兴军(今陕西延安)。北宋张齐贤写于景德二年(1005)的《洛阳绅旧闻记》之《田太尉候神仙夜降》有载,而大量的故事则是随后产生于岳阳,如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称:“吕洞宾遇钟离翁于岳州,授以仙诀,遂不复之京师应举。”吕洞宾的岳阳传说,最早见于北宋末期魏泰的《东轩笔录》、范致明的《岳阳风土记》等古籍,而且大都与滕子京有关。《东轩笔录》载:“顷年,滕宗谅谪守巴陵郡,有华州道士上谒,风骨耸秀,神脸清迈。滕知其异人,口占一诗赠之曰:‘华州回道士,来到岳阳城。别我游何处?秋空一剑横’。回闻之,恍然大笑而别,莫之所之。”《岳阳风土记》载:“庆历中,天章阁待制滕宗谅,坐事谪守岳阳。一日,有刺谒云:‘回岩客’。子京曰:‘此吕洞宾也,变易姓名尔’。召坐,置酒高谈剧饮,佯若不知者,密令画工传其状貌。既去,来日使人复召之,客舍主人曰:“先生半夜去矣,留书以遗子京。’子京视之,默然不知所言何事也。”此后,岳阳不仅有了《吕洞宾助修岳阳楼》、《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吕洞宾点化老树精》等故事,有了一个又一个吕洞宾神仙像,有了三醉亭、朗吟亭、吕仙亭(曾名过仙亭)等名胜,而且由文人加工整理编出了一出又一出“神仙道化剧”,如元人马致远的《吕洞宾三醉岳阳楼》,元末明初谷子敬的《吕洞宾三度城南柳》,清代巴陵戏《岳阳楼》(又名《卖鱼放生》、《白发返青》)、《八仙过海》、《吕洞宾点梦》、《吕洞宾三戏白牡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