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09 12:00

    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一字朴存,湘阴县左家塅人。20岁乡试中举,以后三次会试不第,遂绝意科举,从事地理、兵事、农田等研究,写有《文区田图说》,自号湘上农人。清道光十六年(1836)寄居岳家时,曾书联于室:“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并以“卧龙”自比。二十三年在湘阴县樟树港置田70亩,建新居“柳庄”,开始实践农事,写有《朴存阁农书》;后又移植安化茶种,精心育成名茶,向附近农民传授种茶技术。咸丰二至五年(1852~1855),被荐为湖南巡抚张亮基、骆秉章之幕僚,因协助策划军事,守卫长沙有功,六年升任兵部郎中,八年诏加四品卿衔。十年四月,奉诏随曾国藩襄办军务。在长沙募练楚军八千,驰援赣、皖。十一年二月,左宗棠以少胜多,败太平军于景德镇,解曾国藩祁门之围。五月授太常寺卿,十二月,擢升浙江巡抚。同治二年(1863)三月授闽浙总督,后又因功加太子少保衔,封一等恪靖伯。五年与沈葆祯等筹办福建船政局(马尾造船厂),设立求是堂艺局(船政学堂),向外国订购机器,聘请技术人员,制造海轮,旨在发展中国造船工业和培养海军军官。
    同治五年九月,任钦差大臣总督陕甘军务,镇压捻、回起义军,采取“屯田实边”政策,令所部战余垦殖,奖励农民种粮植棉。并亲手创建甘肃制造总局和兰州火药厂、织尼厂,以发展生产,备战备荒。十三年,攻克肃州,打通河西走廊粮道。又力排众议,主动请缨,奏准向安西、哈密、敦煌、玉门一带进军。光绪元年(1875)三月,奉命率师西征,攻克被浩罕国叛军侵占的新疆首府迪化,收复天山北路。光绪三年越天山南下,攻克达板、托克逊、吐鲁番等城,收复新疆南路全部国土,因功晋为二等恪靖侯。光绪四年,疏请新疆设省,并于库车、阿克苏设火药制造局,枕戈待旦,决心收复自同治十年(1871)起为沙俄侵占的伊犁地区。咸丰六年(1880)二月,又力排非议,奏准抬棺出征,迫使沙俄归还伊犁。在用兵新疆时,严肃军纪,整顿吏治,改革税制,发展畜牧。还命部队自泾州至玉门沿途植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左挫败沙俄鲸吞新疆的图谋,收复失地16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8个湖南省的面积。
    光绪七年(1881),奉诏回京,以东阁大学士诏任军机大臣,管理兵部事务。后又调任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
    光绪九年,中法战起,复入军机,力主抗法援越,坚决反对李鸿章的妥协投降主张,又一次毅然请缨出征。清廷授他为钦差大臣督办福建军务。他派部将赴台防守,战胜法军于台南月眉山;又奏请朝廷派兵大破法军于镇南、谅山一带,使国人为之振奋。但清廷软弱怯战,于十一年签订丧权辱国的《中法和约》,左宗棠忧愤至病,同年九月五日殁于福州。谥文襄,赠太傅,于湘阴县左家塅建专祠示纪。其遗著有《左文襄公全集》134卷流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