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

来源:未知来源 日期:2015-04-09 12:00

郭沫若(1892~1978),原名开贞,又名鼎堂,四川省乐山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考古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早年从事文化活动,著述甚丰。

曾遍游祖国各地,早在青年时期对岳阳楼就神驰心往。据郭沫若自传体著作《革命春秋》载: 1926年8月22日 ,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唐生智部攻克岳阳,北伐军总政治部将向武昌进军。原想趁此行军路经岳阳之机,登临岳阳楼,看洞庭水满,览楚天风云,谈范公名著,抒己之胸臆。谁知次日晚上突然接到命令,要他改道,夙愿落空,心中虽然有些郁懑,然军令难违。24日清晨,按令起程,当晚达到汨罗,经平江、通城去武昌。在汨罗览物生情,写下《过汨罗江感怀》诗:“屈子行吟处,今余跨马过。晨曦映江渚,朝气涤胸科。揽辔忧天下,投鞭问汨罗。楚犹有三户,怀诗理则那?”

岳阳楼旧匾,系国民党湖南省政府主席何键于民国23年所书。1961年岳阳楼大修工程开始,更换匾额,呼声日炽。是年,岳阳楼管理所所长陈忆吾去北京会见胞兄陈赓大将的遗孀傅涯,向毛泽东转呈岳阳县委恭请书写岳阳楼匾的信件。毛泽东提议由考古学家郭老书写,郭沫若欣然接受。他经过数日的深思熟虑后,写了数张,在多幅墨迹中选出满意的一幅,寄到中共岳阳县委。制匾悬挂后,中外游人莫不赞赏,一致认为郭沫若字为岳阳楼增色不少。